《奧源書》:怎么修煉提升自己?人體的神、魂、魄三者的關系?
QQ332125528
有許多人問到這個提升人類的問題,怎樣修煉?修什么?煉什么?有必要簡單說明一下。這本是各宗教大同共同完成的工作。如果你不想進醫院、如果你想有健康這個最大的財寶……,就請你認真看完以下內容,說不定有一天你有異外的收獲。
1、人體的神、
這個神不是外空間、外星際人類之神。而是人體具有的精神、意念之類的非物質神。如:今天心情不錯、心花怒放、心慌意亂、心灰意冷……。指精神方面之神態。
凝神聚氣:這就是修煉的第一步。最常用方法就是:盤腿而坐,中母指輕觸放在腿上。舌頭底上天堂、眼微閉、眼觀鼻、鼻觀心(最中丹田)。引氣入丹田、輕長呼、輕長吸、呼吸之間有短暫靜停。心中放下一切雜念,從大愛大善天人合一的心態做起,漸漸做到忘呼吸、忘我、忘一切的入定狀態,這就是:凝神聚氣
只有凝神聚氣,才能安魂固魄。同時,魂安魄固更能凝神聚氣而入定。
2、魂是什么
人的靈魂由三部份組成:
1)有先天輪回轉世被過慮的靈魂、道家稱胎元,人的先天元神,輪回時許多此靈魂不被過慮。多數人此靈魂散亂,必須修煉穩固,佛道主修靈魂就是它。它居于中丹田所在地。
2)有后天生活累積的智慧、道家稱爽靈,是后天學習的累結,修煉可使之開竅,于是可知天知地。輪回時全被過慮,只有修煉到脫離生死輪回,才能將之永存。它居于上丹田。
3)有動物性軀體帶來的性意念靈魂。道家稱幽精,在修煉中,佛道都在固精除欲,來加強上面元靈的修煉穩固。
靈魂的散亂造就了靈魂無盡的生死輪回。它居于下丹田。
只有將體內的靈魂安定、安穩、固定、完整、修煉成一個堅固的整體,才能由魂引領魄正常工作不病變。修煉最高的靈魂可離開軀體而成在(佛教中的成佛),部份人也會有可能魂離
體。(科學家有一些證實的實驗)。而凝神聚氣,才能安魂。
若你凝神聚氣,幾小時、幾天入定不動,那時你就真正得到了“安魂”。入定需要多大的平靜、大愛、大善?看來心浮氣躁的人永遠不可能入定了。
佛、道的閉關修煉就是找無人無景的安靜處,讓心神平靜,安魂固魄。
人之初性本善,先天元靈是最善性的靈魂。由于人在成長中人的自私貪婪,元靈散亂,失去真我。
3、魄是什么神-精神是非物質的,靈魂是可以離開軀體獨立存在的,而魄是不能離開軀體,魄就是軀體的七個部份。
當魄在安定,人體的七個大部份才能正常運作,某部份魄不在、或魄不穩固、或散亂……,這個部位就會病變。
1) 吞賊:主夜間消除身體有害物質;“吞賊”(即巨噬細胞)會清除異己。有可能是指人體白細胞,散亂不穩固就會出現淋巴結腫大。重者成淋巴留。所以要按時睡覺哈。
2 )尸狗:主人體睡眠時候的警覺性、調整呼吸節奏(人的睡眠質量);“尸狗”讓人保持對周圍的感知能力。也就是人的免疫力,散亂不穩固身體就會生變異(癌變)。易感冒、傳染病、過敏……等,都免疫力下降。
3) 除穢:主清除身體新陳代謝產生的垃圾;“除穢”會自動清除身體自己代謝產生的*垃圾。散亂不穩固身體就會聚集*垃圾*,長期聚集就會得癌癥、腫瘤。
4) 臭肺:主呼吸調節;“臭肺”,對呼吸有調節作用。一但散亂不穩固就會影響整體能量供應。肺出血、肺氣脹。
5 )雀陰:主生殖功能的調節與恢復;散亂不穩固,人的精神也會散亂。
6) 非毒:主散邪氣淤積,分解身體的毒素,如腫瘤等;如此魄散亂不穩固,毒素聚集成癌變等對人體影響巨大。
7 )伏矢:主化人體糟粕為精華。若此魄散亂不穩固,人體會感無力無勁,糟粕聚集,病變加深。
七魄散亂不穩固,就會造成人體的病變。穩固、強固、安撫好七魄,人體才能健康長壽。所以:凝神聚氣,才能安魂固魄。
有一癌癥方:少糖、開窗、蔥蒜、干擦背、細嚼、走路1小時、曬太陽15分鐘、睡覺7小時。正是對應上面七魄安固。
人體的神、魂、魄三者的關系是怎樣的?凝神有利于聚氣,氣聚才能安魂,魂安才能固魄,魄固才能更好凝神,……如此循環,人體安康。怎么修煉提升自己?
1
)、盤腿而坐,按步修真。
2
)、學習佛道閉關真修。
3
)、密宗瑜伽引領修煉。
4
)、基督的大愛、佛的大善、各宗教的優點修為一樣不能少。當你在修煉中,某天可以利用丹田吸收外界能量,而不再利用食物能源時,你達到了修真的門內了。成不成佛、成不成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修煉讓軀體能進入星際文明、航行于星際之間而不受輻射危害、也不再以食物能源為主能量,這就是你最大的成就。
有許多人總問:怎么修煉?煉什么?有本事解決醫院的人問題?圣么給大家來點錢?……。修煉是自己對自己負責,怎么修?是各宗教統一才能解決,如由基督修大愛,由佛修大善,由道修知識和修身體。記住:沒有基督之愛心、佛教之善心,是無法平靜修真的,無論你信不信基督和佛,但必須有大愛大善之心。宗教統一才是修煉之根本。否則會走火入魔
眾生為什么進醫院?因為你的七魄散亂不定、或至少失去一魄,心浮氣躁,魂不守戶,魂也不安,至使魄不穩固或丟失。
平心靜氣、安魂固魄、健康長壽、就是人生最大財富。更不要說認真修煉達高層境界:成仙成佛了。注意沒有大愛大善難有平心靜氣。
說實話我還是沒本事:修煉的理念是各宗教的,修煉是你自己的事。我就是一外人。
附:道家修煉之一
修煉第一課:入靜
為了入靜,道家創造了許多修習方法,如聽息、坐忘、守一、數息等。聽息法是最有利于入靜的修習法門之一。聽息之法,在古代道書上面又稱“調息”。
所謂“聽息”,就是默默聽自己的呼吸之氣。靜功要求自然呼吸。聽息的方法,就是兩耳內聽,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去聽自己的呼吸之氣。修習靜功之初,練習聽息只用耳聽,不加任何意念。
“聽息”的要求是兩耳返聽于內,好像是聽呼吸出入之聲。修習靜功時呼吸出入要求均勻細微。所言“聽息”的意思是為了凝神內注,專心養靜;而不是必須聽到鼻內呼吸的聲音,也不是將意念集注于聽覺器官。聽息的正確做法是精神集中,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慢慢似聽非聽地去做,只要能夠覺得自己一吸一呼的下落,勿讓它瞞過去,就是正確的做法。聽息時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都要順其自然變化,不要用意念去強行支配。
聽息是為了排除雜念而入靜,練習聽息一陣后,神氣合一,雜念全無,連呼吸也幾乎忘記了,這樣也就逐漸達到了“入靜”的境界。初學者修習聽息時可以分幾個步驟進行。第一,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專一于練功,不要有雜念干擾。如果不能夠把雜念排除,功夫很難做到好處。
第二,開始做功夫,運用“聽”字的口訣。起初練習就是聽鼻孔的呼吸之氣。雖然鼻孔呼吸不應發出聲音,但是自己卻能感覺得到鼻中的氣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細。
第三,聽息的功夫做得時間長久之后,“心”和“氣”已經相通,此即丹經所謂“心在氣中而不知,氣包心外而不曉”的一種境界。但尚未達到混融境界,還稍微有些知覺。繼續深入做下去,并不需要多少時間,自然就能做到完全無知無覺了。從有知覺到無知覺這一暫時的過渡階段,已經不再著意于聽,一切化為自然。
第四,初練靜功,關鍵在于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的功夫。等到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之后,就要注重“聽”字訣了。隨著功夫程度的進展,最后要用“止”字訣,就是叫人不必著意于“聽”了。此時的功夫已經逐漸入于混沌境界,心與氣合為一體,心中的知覺已不起作用,心已合氣,氣無知覺,故心僅合氣,達到了“心氣合一”的地步。此時雖無知覺,還有自我;進一步做到忘記自我,皆歸于“虛”,才是真正入靜,筑基功夫到此完成。
第二課:觀光道家養生家將靜功修煉法中的“聽息”和“觀光”稱為“回光調息”。《丘祖秘傳大丹直指》論述“回光調息”說“其法自兩眼角收心一處,收到兩眼中間,以一身心神,盡收此處,所謂‘乾坤大地一起收來”是也。
“
觀光”之法,是道家秘傳的修煉法門,從前秘而不授,皆為師徒相傳。觀光的作用,就是為了煉性。吾人之性,原為虛空一光,在下生之前,來自宇宙。因此這是煉性的根本方法,謂之性功。有人以為道家所講的“性”功就是道理,沒有功夫,是未得明師傳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兩目中間之一竅。此竅來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稱為“祖竅”。
初先靜坐片刻,用前面所講的“聽息”法。身心入靜之后,即將兩目之光收回,似觀非觀,止于祖竅之前。這個“祖竅之前”,不在身內,亦不離身外,就在眼前約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講“觀祖竅”之法,是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會見光。但是這個境界是自然的,萬萬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會見光,但為幻境,非為真性。許多煉氣功的人士,往往就在這里進入魔境,不自覺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須要用“若有若無,似看非看”的意思,在無意有意之間,不可著意,又不可無意 自然而然,這就對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竅,就可能出現自己的性光。初則點點,飄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它;開始似乎由外而來,出現之后,此時以心神稍微照攝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為聚性之功;繼之由點而漸漸凝聚成片,片片而來,由外歸內,慢慢聚起;再繼之則時聚時散,難以固定;如是則最后終于成為一片,而無波動,如此真性漸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靜。
光是性的表現,觀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滿性即滿,光圓性即圓。王重陽祖師當初描摹其圓滿形狀曰:“圓陀陀,光灼灼。”圓者,是言其沒有不規則的形狀;灼者,是言其沒有黑色的漏洞。這樣才能到達“性光圓滿”的最高境界。進入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備極高功德,就不可能達到。
觀光的功夫,雖用“觀”法,而其實不是在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煉此功,須循序漸進,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強,從波動而至光定,從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煉多日,兩眼漆黑,而從未見光,故不可追求。
禪源自從達羅毗荼人開創了靜坐術,此后被婆羅門教所吸收而成為其瑜伽禪。在古印度,不管是婆羅門教、耆那教還是其它形形色色的宗教,瑜伽都是一種宗教的修持方法,通過結跏趺坐,澄心調息,使人專注一境,從而達到人神相合、梵我一如之境。
身姿:以“松與直”為原則,“放松”肌肉是為了讓氣機流動,可以想象人飄浮在水面、肌無力、爛泥類似的感覺,總之沒一塊肌肉在用力。“直”,是指盡量保持脊椎垂直,能量在脊椎中直線傳導當然最快。
冥想: 冥想分三種,一種是空性,就是什么念頭也不起,這對我難度太大。第二種:學佛陀那樣帶著哲學問題來證悟,這水平也很高。第三種:做不到靜心,可以凈心。斷不了念頭,我們可以想一些美好的念頭,比如說信佛的盡可阿彌陀佛,信主的與主同在,無門無派的,就想著身體健康,生活美滿,去大溪潛水,在南極看銀河。
修習順序與要領 通常的順序,是先通小周天--大周天---中脈--頂輪
小周天(任督脈,即尾椎-后背-后腦-頭頂-臉-胸-肚-再回尾椎),大周天(全身經絡),中脈(頭頂到脊椎尾骨的中軸線,柱狀)頂輪(頭頂天靈蓋)。
無論目標定為初級的,通大小周天以祛病養生,還是練出高級層次的異能神通,要領都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1、放松身體 2、放空思想 3、開放心靈。這三點,就是基督的大愛,佛教的大善,道教的修真。缺一不可,缺少愛心善心都會走火入魔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