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在偏僻的五線小城,出行工具最多的是乘坐綠皮火車。然后,到省城換乘飛機。至今,家鄉通行的高鐵線路剛剛投入建設中,K字頭的綠皮火車仍擔負著重要輸送任務。
兒時,記憶中最大的快樂,就是在寒暑假,在表姐或是表哥的護送下,乘坐火車到距離三站地的姨母家。在慢悠悠的運行中,個子矮小的我們,混夾在大人們的隊伍里,有時一只腳落地,一只腳懸在腿與腿之間。車廂內照片式的擠壓式吵雜聲,飄散著汗臭與嗆人的煙味。最怕的是還沒到站,卻被人群帶下車來,再化險為夷,由列車員幫忙塞回車廂內,安全抵達。
一年級暑假結束時,表哥負責送我們回家。到達火車站時,站臺上滿是等車的人流,表哥讓我在站臺等候,他帶著妹妹去買車票。火車到站后,表哥和妹妹也未回來,我急得大哭起來。站臺上執勤的列車員問我怎么了,我說表哥和妹妹去買車票,不知道去哪里了。列車員說:也許他們從別的車廂上去了,你知道在哪站下車嗎?我說:知道。她說:你先上去,到站后再找他們。
于是,在列車員的幫助下,我順利地上了火車,用心地查著到達的站點。第三次停車時,我隨著人流下了火車,四下尋找表哥和妹妹,人流散盡,也未找到表哥和妹妹,本能地邊哭邊喊:哥哥、妹妹。
哭喊聲引起了站臺民警的注意,詢問我怎么回事。我說:表哥和妹妹丟了。他把我領到站臺辦公室,問我父母的單位,我如實報了父母的單位和姓名。沒多久,父親來到站臺辦公室,向民警致謝后,帶我離開。
父親帶我回單位的路上,我把事情經過向父親復述了一遍。父親在單位給姨母家所在的公社打電話,經過大隊小隊的傳達,找到了農民的姨夫。在姨夫和村民的幫助下,夜晚九時多,在一處橋底下找到了躲藏的表哥和妹妹。
原來,表哥帶妹妹買好車票到達站臺時,火車已經開走,四處尋找我,并不知我也隨著開動的火車離去。表哥以為把我弄丟了,不敢回家,帶著妹妹躲在橋底下,等待天明再尋找,被趕來的村民發現,帶回家中。知道我已經安全到底,表哥又喜又氣,還遭姨母狠訓。
大學在省城就讀,雖然火車仍是運輸的主力,但公路運輸開始分解了部分人流,讓綠皮火車不再那么擁擠,往返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每次回家,相邀幾名同鄉,在撲克的競技中,一路上也是歡歌笑語。直至深夜,頭隨著車廂的震動,左右前后的搖擺,驚醒坐正后,繼續進入夢鄉。鼾聲與車輪和鐵軌的摩擦聲,有節奏地混雜一起,在寂靜的夜晚有著催眠的作用,讓回家的路程格外有趣。
工作之后,出行可以躺在舒適的硬臥上,隨意的看書、聽歌,或看向窗外,欣賞著沿途美景,不著邊際的想著心事,放空大腦,享受短暫的旅行。
車廂內,最多的是各式方便面的味道,夾雜著天南海北的口音,閑聊著各地奇異怪事,有孩子們的哭鬧和跑動嬉鬧聲,讓車廂內有些沸騰。只有穿行車廂內兜售商品的貨車到來時,車廂內會有短暫的安靜。貨車離開后,隨即響起撕拆的聲音,食物的香味四處飄散,咀嚼與吞咽中,是一張張笑臉。
緩慢行駛的綠皮火車,把一代一代人的夢想,從偏僻的小城運送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連接著家鄉的味道和記憶,承載著遠方的思念,擁抱著偏僻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