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回來,心里有了一些很想記錄下來的感慨,趁著余溫還在,清早醒來梳理一下。
電影改編自“日本推理之神”東野奎吾先生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物理學教授唐川和數學老師石泓多年后因石泓鄰居陳婧涉及的一樁殺人案重逢,他們被迫站在案件的對立面,并展開了一場高智商的對決,最后,一步步走向了既震撼人心又令人扼腕的結局。
第一次去影院觀看這類懸疑推理類的電影,熒屏上的每一幀畫面都在緊抓我的注意力,心里迫切地設置一個個可能的真相,卻在影片的推進中被一一擊碎。
電影進行到一半,還原了整樁案件的作案過程,就要為謎底的解開而激動時,王凱飾演的唐川一句“或許我們都錯了”又將所有推向了原初的疑惑重重狀態。
我以為作為觀影者,本身能夠看得通透明白,而實際上,自己也是那個對真相一無所知的人。
這也是東野奎吾先生的厲害之處,于推理懸疑中埋伏了最為復雜的人性,每一個人物的出現、動作、行為、場景都自帶意義,既是懸疑揭露時的有力證據,也是賦予所有人以思考空間的參照坐標。
影片中,張魯一將石泓這個角色演得入木三分,他的冷靜、理智、自我沉浸式孤獨給人以攝入心靈的震撼,他冷峻的眼神,微微佝僂的身軀,幾乎從未改變的深黑色著裝、以及永遠讀不出情緒的臉,讓所有人就要深信他就是那個壞人。
只有唐川這個同樣天才的人,才看到了他有別于學生時代的不同:他居然開始關注數學以外的事物了。
當天才開始不只是專注自我世界,他會露出越來越多的破綻。
再理性的人一旦動情,也克制不住。
不敢想象張魯一為了飾演好這個角色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整部電影里,他一出場,就是直抵人心的實力演繹。他冷靜說出來的每一個字都暗有所指,他獨來獨往的習慣里掩藏著愿意用生命去頂罪的深情。
唐川對石泓怒吼:“你那么聰明的頭腦,竟然用在這種事情上,到底她為你做了什么,值得你這樣”?
“她,救過我的命。”石泓把答案埋在心底。
影片的開始,看著天橋上討錢的流浪漢,“他們就像時間里無用的齒輪,每天過著重復的無意義的生活”石泓冷靜地對唐川說。
而他也意識到,自己又何嘗不是如齒輪般重復著每天的教學生活。原本的理想是用最優雅的方式找到通往頂級數學殿堂的那條路,現在卻一直在做著和數學研究毫無關系的事情,教導一幫并不懂得數學本質的初中生,應付純粹為了拿分數的考試。
萬念俱灰之下,他想到了結束生命以了結,不曾想,在此生死關鍵時刻,出現了生命中的意外。
新搬來的鄰居陳婧帶著女兒來和他打招呼,請求他捐贈一本閑置的書籍。
他顫顫巍巍地進屋拿了一本高深莫測的數學類研究書籍出來,小女孩接過書,贈予他一張寫著“謝謝你的愛心”的卡片,那一刻,他的世界仿佛被一束溫暖的光照了進來。
再無用的齒輪,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只要和這個世界有連接,就能感受到被需要的關懷。
從那一刻起,在時間軸這個坐標系上,只要有陳婧、陳婧女兒這兩個點在,對他而言,就像是奇跡。
他走不進她們的生活,她們也不是他這種人可以取悅的對象。但只要看著她們兩個好好活著,對他而言,就是救贖。
所以,當陳婧和女兒手誤殺了傅堅(陳婧的前夫)時,他用自己的智商重新布置了一場幾乎毫無破綻的殺人案騙局,把所有的責任往自己身上引,以此來洗清陳婧的嫌疑。
“沒有她們,就沒有現在的我,這一切不是頂罪,是報恩。”他無悔。
有時候,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足以拯救某人。
生活在這世上,有時候,很容易被困難和瑣碎捆綁,會以為自身的存在渺小而無意義,就像時鐘里不停轉動的齒輪,日日都是單調的重復,是理所當然被忽視的存在。
然而,也正是由于所有齒輪的無縫銜接,才能保證時鐘的準確計時。一旦少了一個齒輪,時鐘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回到個人方面,再微不足道的一個人的消失,都能在他存在的范圍內引發一場動亂和扼腕嘆息。
影片里,石泓說流浪漢們是無用的齒輪,每天過著無意義的生活。
然而,即使只是一個討生活的流浪漢,他也有獨屬于他的DNA,有家人,有朋友,有他惦念的人,也有牽掛他的人,有他想做的事情,也有他做成過的事情,有他幫助過的人,也有幫助過他的人,正是這些所有的連接,才拼湊出一個人人生中的完整無缺和意義所在。
即使只是一個流浪漢,他的去世也會牽發一場悲慟哭泣。他的生命要如何使用,也只有他自己可以做決定。
這個世上沒有無用的齒輪,也只有齒輪本身能決定自己的用途。
相比于把門打開,走出來,更重要的是走下去,在生活萬般無奈之際,還能有飽滿的熱情好好活著,盡情熱愛。
生命是自己的,活著不僅僅是為自己辯白。
誰是誰的意外,誰是誰的難題,誰是誰的救贖,誰又是誰的依賴,只要是在世上生活,就沒有誰能完全置身事外,孤立起來。
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足以拯救某人。
活下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