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沒想過會在B站看《尼伯龍根的指環》,畢竟這部四幕總時長超過15小時的瓦格納樂劇,總覺得還是要嚴肅認真坐在劇院里方能體現對它的尊重與敬意。不過,既然我們已經踏在新時代的門口,轉換一下方式,算是呼應了新時期的召喚,畢竟我想先進入作品的文本,其中呈現的人類普遍存在的心理原型非常值得探究。
尼伯龍根的指環
我以詛咒得到指環,這只指環也要被詛咒
黃金賜予我魔力,不管是誰擁有指環便會死亡
沒有人因指環光芒而帶來好運
擁有它,令人憔悴
沒有它,被妒火中燒吞噬
至死不渝的妄想得到指環
黑暗的日子和毀滅隱藏于指環里
——《萊茵的黃金》
這部作品的地位無需多提,它改編自德國中世紀民族史詩《尼伯龍根之歌》,由四幕歌劇《萊茵的黃金》、《女武神》、《西格夫里特》、《諸神的黃昏》組成,需要連續演出四天。故事圍繞著代表權力的指環與代表財富的黃金展開,三界(天界、地界、地底)對此展開激烈爭奪。
天界居住眾神,地界居住著巨人,侏儒則居住在地底深處。侏儒族又被稱為尼伯龍根族,是象征黑暗的魔鬼,而被詛咒的指環,就是由魔鬼之王——阿貝利希用萊茵河底的黃金打造。
尼伯龍根的指環,既賦予權力與榮耀,也帶來危機與災難。每個人在它面前接受試煉,在欲望與克制、死亡與重生間游走,在黑暗與光明間徘徊,它探進每個人的內在深處,在劇烈沖突下彰顯“人、神、魔”三位一體的復雜面向。
萊茵的黃金
?第一幕《萊茵的黃金》,圍繞著被搶走的萊茵河底黃金展開。侏儒之王向萊茵三女神求愛不可得,便以“永遠拋棄愛情”的誓言取得了河底黃金并用其打造了統治世界的指環。天神對巨人背信棄義,便承諾用黃金換取青春女神留在天界。天神用“詭計”騙取了侏儒的財富和指環,在最后時刻聽從了智慧之神艾爾達的意見將帶著侏儒詛咒的權力指環連同萊茵黃金一起交給巨人,巨人兄弟為指環自相殘殺后化身巨龍守護指環與黃金。
愛情、黃金、美麗、丑陋、妒忌、欲望,以及摻雜其中的交易與詭計,引領我們進入能量原型,其中就有金星法則的運作。金星當然和愛與美有關,但它更重要的,是連接我們的內在欲望,這種欲望關乎物質世界,關乎感官享受,關乎“我要”與“我值得”。維納斯絕對不是貞潔忠貞的代言人,她欣賞自己的美,不被世俗道德觀念約束,她自己選擇并決定與哪位情人共度良宵,在情人眼睛的反射中更加愛戀自己。
從心底升起的欲望,帶來“我”與“他者”的互動、妒忌與爭斗。但如果你對“欲望”這個詞嗤之以鼻或回避它,便說明金星能量在體內的流動可能出現阻礙。不如從《萊茵的黃金》,深入金星的能量世界,看它的運作法則、獎賞與懲罰。
愛情與金錢
?當我們提到陰性能量,會把它形象的分成兩個象征:母親與情人。前者是包容的滋養者,為我們提供安全的溫暖港灣,在這個象征作用下,我們成為慈愛的母親,或是撒嬌的孩童。而情人代表了物質身體的情欲,與我們心中的“美”和對物質身體的享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每個人體內同時存在著陽性與陰性的能量,這也說明,在每個人(無論男女)的心中,都有一個自己向往的母親與情人的形象,她們分別被月亮和金星所象征。這兩種形象,是自體需要發展并表達出來的,然而我們往往把對她們的向往,投射在某個人身上,在潛意識里將他們當做我們的母親與情人。
“情人”這一金星象征,是我們的欲望所在,代表著可以讓我們為之興奮和愉悅的事物,對它們的擁有體現了我們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所以它可以是你夢寐以求的愛人,也和所有你認為可以讓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物有關(金錢、智慧、權力等等)。
?侏儒阿貝利希外表丑陋,他渴望擁有美麗迷人的萊茵女神,他為她們神魂顛倒。女神們對他的調侃與嘲諷,令愛情死亡,讓阿貝利希感到金星女神的無情(畢竟維納斯不是省油的燈);他轉而詛咒愛情,黃金成為他眼里僅有的存在,他打造尼伯龍根的指環,陷入財富的旋渦。
侏儒這個在西方神話體系中常出現的族類,似乎與金星法則的“價值感”匱乏有關,尤其在《萊茵的黃金》里,阿貝利希呈現出典型的由價值匱乏導致仇恨和過度補償的形象。
嫉妒與欲望
?內在金星能量的阻塞,讓侏儒之王在“苦”追愛情被諷刺后,被黃金迷了眼,尼伯龍根的指環成為強烈欲望的化身,承載了不見底的欲念。欲念之下,嫉妒及其引發的爭斗不可避免,要知道,神話中的維納斯情人無數,經常卷入三角關系,只要她喜歡就要得到。人類社會不鼓勵人們追求純粹的金星能量,因為它是自我中心的自戀表達;也不鼓勵人們追求情愛,月亮的母性原則更容易讓人有安全感。
在金星能量的負面表達中,嫉妒成為戰爭的導火索,即便是天神之王沃坦,也無法擺脫自己對權力的欲望。在欲望的驅使下,他和“下屬”用“不見光”的騙術與詭計搶奪阿貝利希的黃金與指環,他對權力的渴望使他差點因為保留指環而葬送諸神的世界。而巨人兄弟,為了爭奪到手的指環六親不認,血腥殺戮。可見,我們常說“沖動是魔鬼”,現在還可以加上另一句話,嫉妒是魔鬼。
?我們或許從這幕劇中感受到了過多負面的金星能量表達,不如看看忽視了什么積極面向。引發沃坦找尋指環與黃金的原因是,巨人希望將青春女神佛萊亞留在自己的國度,用來作為幫天神建造城堡的報酬,而諸神不肯。佛萊亞有一個種著金蘋果的果園,諸神食用金蘋果便可青春永駐,如果間斷食用就會迅速衰老。
金蘋果同樣是金星與維納斯的象征。享受、享樂、欣賞與自戀,在追求自己所愛的過程中,金蘋果成為我們生命的樂園,它讓我們保有青春的活力。因此,流暢的金星能量成為“年輕”的保鮮劑,當我們的金星能量受阻,生命失去活力,時光迅速刻上痕跡。
照見自己
說出口的每句話不斷定義我們認知的世界,語言,文字,思想,無一不是世界的一磚一瓦,即“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的轉變帶來不同的世界。而我們喜愛和追求的事物,定義了我們自己是誰,向往的、渴望的、討厭的、不喜歡的,都在提醒自己,“我是誰”。而金星法則的運作,就是“我”的鏡子,從鏡子里,我們看到的是自己。
萊茵河底的黃金,就像我們穿過意識到達潛意識之流,照見自己。你看到的黃金是什么樣子,要將它打造成什么形狀,是用愛還是詛咒賦予你珍視的黃金,會啟動不同的生命旅途。即使是天神之王,也面臨被欲望迷眼的時刻,而作為神之子的人類,在看到水中美麗的自己時,也未嘗不會迷惑。
知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命運三女神,開啟了《尼伯龍根的指環》的第二幕《女武神》,時空交錯,生命有源,《萊茵的黃金》作為整部樂劇的序幕,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