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是什么?
刻意練習指的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特殊類型的練習。區別于常規練習即盲目地重復。
刻意練習的原理:(即刻意練習為什么有效)
想要了解一件事和一個模型,我們首先得了解到這個模型有效的原理。
刻意練習的有效是因為人體總傾向于待在穩態。但是外部是經常變化的,當身體發現外部環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的時候,就會要求自己也跟著變,適應這種變化,重新回到穩態。當身體的系統感受到壓力,以至于原來的體內平衡無法繼續保持下去時,身體便會開始響應那些變化,目的是重新建立體內平衡。
體現身體上為:
假設你開始執行一個有氧運動的計劃,如每周慢跑三次,每次跑半個小時,使你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70%左右的水平(對于年輕人,應當超過140次)。這種持續的活動,將使得供應腿部肌肉的毛細血管的氧含量降低。于是,你的身體將通過生長新的毛細血管的方式來應對,以便為腿部的肌肉提供更多的氧,并使你的雙腿重新回到它們的舒適區。
體現在心理上為:
倫敦的出租車司機:倫敦交通太復雜。厲害的出租車司機相比新手在腦中某部不同;最強大腦的人們通過訓練到達平常人目瞪口呆的高度。
而為什么到達穩態之后我們就不會進步了呢?
我的觀點是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從食物匱乏到現在的食物富足只有短短的幾百年,這幾百年我們的大腦還沒有進化過來,還以為是食物匱乏的年代,而在之前,人類為了生存會盡量的少消耗能量,突破舒適區恰恰需要大量的能量,這就造成了人們喜歡穩態的原因。
如何刻意練習?
第一,刻意練習是有明確的目標和訓練計劃的。
為什么需要有目標?
如果不制訂這樣一個目標,就沒有辦法判斷練習是不是成功了。這個很容易理解,比如說考試,沒有目標我們應該到幾分才算可以了呢。而且有了目標會更加有動力,刻意練習是痛苦的,如果沒有動力的話很容易放棄
如何制定一個好的目標?
我們需要精細化目標。
如果不把我們的目標分解,這樣學習的時候會沒有方向。舉個例子,我們從北京到上海,如果說目標是上海的話,我們可以走著去,可以飛機去,也可以火車去,條條大路通羅馬,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去呢?這時候我們需要將目標好好分解一下,形成一個最好的路徑,這樣我們到達上海的效率是最高的。分解目標,“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以至千里”,慢慢就會最終達到長期目標。
這時候有個問題來了,到底需要分解到多么精細才能算精致化呢?
1.分解模塊
首先我們需要分解模塊,比如說公務員考試可以分解為言語、和申論;言語又可以分為中心理解、數量關系等等,
2.顆粒化模塊
到達最底層的訓練層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到SMART原則,比如說我要訓練中心理解,我可以分解為15分鐘內做15道題目并且正確率需要80%以上。(SMART原則,指的是S代表具體、M代表可度量、A代表可實現、R代表相關性、T代表有時限)
第二,刻意練習在學習區專注學習
什么叫學習區?
根據同心圓理論,人在學習和練習一個技能的時候,分三個區第一個叫舒適區,第二個叫學習區,第三個叫恐慌區。
在舒適區中我們已經到達了穩態,這時候我們的技能不會進步甚至會退步,就像工作那樣,當你的工作已經全部了然于心的時候,這時候就不會再進步了。學習區才是我們要踏進去的,我們的目標是在學習區內達到一個新的穩態,再踏入另一個學習區中,將我們的圓越擴越大。這時候需要注意,成長是痛苦的,痛苦代表你在成長,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很多人堅持不了我們到達一個新的穩態,這點就要涉及到如何保持動力了,這點我們稍后再談。
恐慌區是我們不要去觸碰的,王健林的小目標是賺一個億,我們的小目標是賺個10萬就可以了,要記住,步子邁太大會扯著蛋。
為什么要專注?
專注和投入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練習,比起在更長時間內只投入70%的努力來練習,效果更好。一旦你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有效地專注于練習了,那便停下來。一定要確保每天都保持足夠的睡眠,以便能夠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練習。這時候就要設定好一個專注時間了。
第三,刻意練習需要獲得高質量的有效反饋
為什么需要及時反饋?
我的觀點是:我們大腦的記憶結構是通過神經元之間的鏈接來形成的,因為大腦并不會分別習慣是否正確,只要我們多次重復一件事,那么這件事情就會被大腦記住,形成一個習慣。
不僅如此,而且當習慣形成之后,需要改掉這個習慣往往比一開始形成正確的習慣要難得多。心理學家也研究過,改掉一個舊習慣花的時間比你養成一個新習慣花的時間要多2倍。
那什么是有效的反饋呢?
反饋需要及時、客觀、有效
關于及時:反饋必須是及時的,假設不及時,比如說考試考完一個多月我們再來講解試卷,試卷內容都忘光了,還有什么用啊。
關于客觀:人們有認知一致的傾向,當我們做錯的時候大腦會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來使自己感覺良好,簡單的來說,就是失敗了全怪環境,成功了都是自己的功勞。
關于有效:反饋最好是需要可以改變的,假如我們賺錢失敗了,反饋是老天把沒有把錢送到自己手里,那這就是無效的反饋
這時候有一個好的教練是非常好的,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找一個私人教練。
第四,刻意練習需要創建高質量的心理表征模型
心理表征: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關于心理表征,這點我一直沒法理解透徹。感覺有點像“套路”、“思維模型”還有點像“思維路徑”,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暫時不去管到底是什么?我暫且理解為思維模型。
什么是思維模型呢?
金字塔原理、思維導圖、5WHY、編程的算法、科學家的公式等都是思維模型,我暫且認定為是有效的思維路徑的外化和固定化。為什么有些人思考的時候比較全面呢?有些人就比較發散跳脫呢?是因為高手和菜鳥的思考方式不一樣,我們把高手的思維路徑給外部化抽象話,并形成一個固定的格式,以后就能套著用了。
如果沒有合適的思維模型怎么辦?
1.創建思維模型
如果沒有你就要自己創建模型,我們可以看一下當前領域厲害的人是怎么做的,換位思考,假設我們是對方,會怎么做,然后查看一下我們和高手的差距在哪里,漸漸地把思維過程給抽象出來
2.練習思維模型
創建之后需要練習,如果不練習很快就會忘記的,我們的目標是內化這個模型,當遇見可以適用的情況的時候可以套用。
3.優化思維模型
我們的思維模型不可能是一直正確的,我們需要在練習中去驗證和優化最終形成高質量的心理表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