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歲末年初,跳槽的話題就會撩動不少職場小心思,憋屈了一整年,NND不想忍了;接到獵頭幾次電話,50%增長的薪水,動不動心?看上司的臉色掂量著年終業績考評,如果低于平均分死也要跳!
跳個把槽,在這個時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職場,從公司高管到職場小白,誰的心里都時刻裝著一個醒神兒的鐘,公司不是家,哪里都很難成為終點。在我追蹤的人才履歷里,發現兩三年一換甚至成為一些小伙伴實踐出來的定律,其中不乏高管。有人從A公司到B公司,職位升了,薪水加了;也有人行業轉換跨度很大,短時間內又離開;有忙著從民企跳外企的,也有努力想從外企跳進民企的……不同的履歷,背后是一個個不同的職場軌跡,有曲線上升的,也有跳進火坑的。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差別,就是你是否找到了你的黃金起跳點!
如果你是畢業五年以內的Green head,靠運氣撞機會,這里頭的風險有多大,不用我說,你懂的。后面的文章里我會努力說清楚這件事兒。今天先說一個觀點,在準備起跳之前,你找準方向了沒有?是我要跳,還是要我跳?
過往不少咨詢個案的小伙伴,經常把這個兩個問題搞混。公司沒前景、上司臉難看、獵頭來電話,這些統統可以歸結為“要我跳”一類中。也就是說,促動你跳槽的原因基本來自外部,因為目前的不舒服或者希望更舒服而跳槽。如果你屬于此種情形,那么請不要因為現在的某些問題而選擇逃離。因為這些問題還沒有真正得到解決,下一次你一定還會遇到它,還會絆住你的腳步,令你很難受,那時候的你,是否要選擇一路逃跑下去?
那什么又是“我要跳”呢?看好某個行業或者某個公司的發展,個人的優勢在別處更能發揮,個人社會資源能夠影響的場域,這些是“我要跳”的典型情況。歸納為,基于個人優勢、資源優勢,主動探尋外部需求,有比較清晰的方向性和指向性。如果在這個時候,遇到適合的外部機會當然要牢牢抓住,所謂成功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樣的起跳,踩在了黃金起跳點上,成功幾率當然大大增加了。
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Grace女士大學畢業后就進入一家五百強零售服務行業,期間只有一次升職,從專員升職為經理,在同一家公司同一個職位上工作了十幾年。從特質上看,她屬于管理人員中的技術型人才,邏輯結構能力超強,對于本職工作研究非常深入,可以借助EXCEL構建出一套非常好用的工時管理模型。同時,她英語不好,也不太善于向上溝通。加上公司的發展步伐比較緩慢,機會不多,她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一直沒有獲得更大的職業發展。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她還擔任其他城市同崗位新員工的培訓導師,為公司培養了不少人才,但公司并不會為此支付她額外的酬勞。直到2005年,國際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進駐她所在的城市,正在看機會的她經獵頭推薦順利通過了三關面試,其中最后一次還是老外主持的英文面試。她的邏輯能力、建構能力獲得了新雇主的高度認可,對方甚至可以給她半年時間學習英語(因為新公司工作語言為英語,所有資料都是英文的)。在眾人驚異的眼光中,Grace這個大家認為最不可能跳槽的人,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人生起跳。
今天先寫到這里,后面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