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時常利用空余時間為下個月的清邁之行做些準備,有時候會在小本子上做些我認為有益的摘錄,也將一些突如其來的靈感及時記錄下來。身旁的同事偶爾經過我的座位,都會跟我說“去玩也要這么認真?。 ?這讓我不禁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去準備一次旅行?
旅行無疑是為現代人生活增添色彩的一項重要活動。網絡上流傳著不少背包客和成功人士奇妙的旅行經歷,從“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到“人生就該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些宣言強調著旅行對于心靈凈化、認識自我,面對人生,做出選擇的作用。沒錯,旅行確實是幫助我們放松身心、拓寬視野、發現真我的有效途徑之一,不過旅行的意義被無限的放大,讓許多人將旅行視為 “包治百病” 的靈丹妙藥,對其 “趨之若鶩”,更有甚者不顧自身實際情況,茫然投入對 “遠方” 的追求,反而適得其反。
那么我們應該以怎么樣的心態去認識旅行,又該如何以正確的姿態開始一次旅行最大化它的意義呢?
旅行的意義大辟謠
1. 旅行可以放松身心。
旅行最顯著的“療效”就是得到身心的放松,但取決于你的旅行方式。記得大學第一次帶我媽去香港時,因為本身的簽證是L簽,之前也沒有過出境旅行的經驗,所以選擇了跟團游。出行的那一個星期里,幾乎每天都為了滿滿的活動早起晚歸,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每天“疲于奔命”,回家以后我媽說:“還是在家好,出門旅游太累了!” 由此可見,旅行的方式選擇不當,原本抱著放松身心的目的而準備的旅行,最后卻可能讓人變得更疲勞。
2. 旅行可以拓寬視野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確實是開拓視野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我高中地理一直不好,大學以后開始去各處旅行,我逐漸發現在親臨某個目的地之后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都有了更為直觀而深刻的理解,去的地方多了,對整個中國甚至世界地理便形成了整體的感官和理性認識。但是我也發現身邊不少人依舊延續著“走馬觀花”的旅行方式,旅行變成了去著名景點拍照打卡和朋友圈上的定位,歸來后對旅行目的地幾乎一無所知,這樣的旅行又怎能幫助你拓寬視野呢?
3. 旅行可以凈化心靈
說到凈化心靈,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會想到西藏。很久以前我就看到過不少關于去西藏感受純真,凈化心靈的文章。隨著旅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西藏也成為最熱門的旅行目的地之一,不少人冒著高原反應的危險,去的毅然決然。
然而又有多少人通過這一次旅程真正完成了洗滌心靈的使命呢?西藏確實能讓人在最美的土地上體會淳樸的民風、呼吸自由的空氣和感受信仰的力量,但是將內心的改變寄托在一次旅行上卻著實可悲。曾經看到過網上一句調侃 “你是有多臟,還非要去西藏才能干凈?” 歸根到底,真正的大徹大悟在于一個人自身,西藏只是提供了更容易引發人思考和感悟的環境氛圍,換句話說旅行本身只是一個載體,而不是途徑。
4. 旅行可以重新認識自我
我大學修的是旅游管理專業,自己也確實熱愛旅行,畢業后我所做的工作也都與旅行相關。很多次當我不知道未來的路要怎么走,旅行讓我重新審視了選擇這個行業的初衷,也讓我發現了平日里沒有顯露出的潛能,讓我堅定地做出不后悔的選擇。
但這并不意味著每次遇到問題都可以通過旅行來解決,也并不是每次旅行歸來后都能脫胎換骨。我有一個同事,為了逃離擁擠的城市和永遠做不完的工作,利用旅行排遣內心的壓力,行程末尾信誓旦旦地發消息告訴我他決定告別過去的自己,開始嶄新的生活,我差點以為他要辭職。然而這種熱度只維持了一個星期,隨后他又回到了埋頭于工作的老樣子。旅行讓人身處于不同于平日的環境中,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人重新審視內心,發現內心所求,但是能否根據發現去改變,就不是旅行的責任了。
旅行的正確打開方式
1. 明確旅行動機
每個人對于旅行都有不同的動因,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去同一目的地的動機也不同。旅游動機是一個人旅行的初衷,所以我認為在正式著手安排旅行之前,首先要跟自己明確我為什么要去這里旅行?
在我的旅行經歷里,我發現旅游動機的確定會根據不同場景有不同的先后次序。有時候是先選定目的地,然后再逐漸明確旅游動機。比如我看到航空公司的官網在做促銷,會先訂下目的地。六月初,我和男朋友買了上海到黃山往返機票,一共只有400多,然后初步規劃4天的行程。但是4天很短,這就需要我們明確一個主要的目的:如果是感受“一覽眾山小”的居高臨下的優越感,那么這次行程可能會以爬黃山為主,對體力的要求會比較大,因為處于旺季,景點門票、酒店住宿費用相對較高、人流較大,這些都會影響到旅行的體驗;但如果是想要領略徽文化,遠離城市的繁雜,則可以去黃山周邊的小村落,悠閑地在古村中散步,甚至望著美景素描,感受著村中較原始的生活方式和淳樸的民風。最終我們選擇了第二種行程。
也有時是帶著一個明確的旅行動機,在眾多的潛在目的地中篩選出最符合的。去年十月我想要去海島旅行,享受陽光和沙灘,于是將旅行目的地先鎖定了東南亞。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都曾在我的清單里,最終綜合考慮了海灘水質、交通便利性、消費水平、語言等等,確立了目的地——巴厘島。
一個明確的目的可以讓你更優質的完成一次旅行,也可以讓你審視旅行的必要性。有時候我看到網站上的促銷活動,會忍不住想要買那些打折機票。還好動手之前,我問自己,是真的需要去這里嗎?是真的有必要在這個階段開始一次旅行嗎?有時思考之后我并沒能提出信服力強的理由,所以很多次沖動就成功被遏制了,到我之后真的想遠行時,就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支撐。
明確旅行動機有利于盡快鎖定旅行目的地,也可以幫助我們明確旅行的主題,在之后的準備中可以圍繞這個主題,避免了盲目尋找資料、做無用的準備工作,讓我們的行程安排更有計劃性,甚至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旅行,為真正有意義的出行做好積累。
2. 充分了解旅行目的地
前面提到過不少小伙伴都期待通過旅行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去看更大的世界。但這個目的的達成并不是在旅行當中,而是應該在旅行真正開始前就已經開始了。
當你觀賞美國自由女神像的時候,你可能覺得她很美很壯觀,但如果對美國獨立的歷史背景不了解,你只能產生視覺上的震撼,而非內心的震動。同樣地,當一個外國人站在故宮面前,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明清朝代的更迭,可能只會感嘆建筑的精美絕倫,而無法激起內心關于王朝興衰的漣漪。所以如果真的想要通過旅行在知識、視野上有所收獲,在旅行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關于一個目的地,我建議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解:
自然地理環境:如果選擇的目的地以自然景觀出眾,那就要著重了解它的自然環境。比如氣候特點,這也有利于你規劃最適宜出游的時間,準備旅行必備的衣物。再比如地質地貌,去溶洞之前,可以先簡單了解鐘乳石的形成,親臨現場,你會更感嘆自然的神奇力量。
歷史人文環境:比如泰國之前先了解泰王朝的興起,佛教文化;比如去英國之前,先了解工業革命的發展過程;比如去韓國之前,先了解泡菜等美食文化;再比如去俄羅斯之前,先了解十月革命,等等。
了解目的地的途徑并不是單一的,也不要把它當成一個任務。如果為了一次旅行而要每天痛苦的拿著歷史書看,或許還沒去之前就打消了你的旅游積極性。在網上搜尋優質的旅行攻略,觀看目的地紀錄片或電影,關注目的地公眾號、twitter等資訊都是非常輕松的方式。你不必拿小本子一一記錄,相比形式,在你腦海中對目的地形成大致的印象更重要。
當然我只是簡單舉例,每次旅行前也不必所有方面都了解的面面俱到,也不需要像個專家一樣,但一定要根據目的地特點,有側重的進行前期知識積累,這也有利于安排行程,突出旅行主題。
3.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主設計和安排行程
現在這個時代,信息的獲取成本越來越低,網絡從PC 過渡到移動端,旅行的便利性大大增加,自由行在今天可不像20年前那么新鮮了。自由行最主要的優點,就是行程安排靈活,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制定。
今天我強調自主設計和安排行程,則是從鍛煉旅行者規劃、組織、統籌等能力方面來考慮。事必躬親的進行旅行安排,需要你對多種信息進行有效的比對、篩選,你需要根據旅游動機合理安排具體行程,對資金進行預算管理,如果是多人旅行,還需要考慮不同人的習慣和需求,能有效的鍛煉組織和協調能力。總之,你可以把旅行當成一個小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個人能力,這是發現自我潛能的有效途徑,也在完成后體會到滿足感與成就感。
4. 拒絕趕場、打卡式旅行,隨心而行才是旅行的真諦
其實大多數人已經認識到了趕場、打卡式的旅行無益于身心放松和感受旅行的意義,但很多人以為這樣的旅行只存在于團隊旅行中。其實我在網上看到不少攻略,DAY1 去哪里哪里,DAY2 去哪里哪里,景點安排緊湊,不浪費一點時間,我認為這樣的行程安排換湯不換藥,是披著自由行外衣的打卡旅游。
我不知道有些人是否會抱著這樣的心態旅行:這個地方我可能就來這一次,一定要多去些景點,才不算白來。其實大多數旅游目的地都需要不止一次的探索才能比較完整的領略它的風采。以最近我準備去的泰國為例,泰北有清邁這樣的小清新之城,泰中有曼谷這樣的繁華都市,泰南有普吉這樣純凈的海島,東北部則仍在開發,一次旅行是很難面面俱到的。我身邊就有同事光是泰國已經去過七八次,每次都有新發現。
另外一個常見的誤區是將旅行的質量與數量劃等號。我們都希望通過旅行獲得精神與物質上的滿足,但真的是去的景點越多滿足感越強嗎?我相信對大多數旅游者而言并不是。旅行的時間總歸是有限的,一個接一個去旅游景點,平均在每個地方的時間就相對減少,可能你剛剛有所感慨或者想深入探尋的時候卻因為緊湊的行程安排不得不轉站下一個目的地,你的思考被中斷,整個旅行體驗自然是不好的。
我在旅行前從來不做具體的規劃,只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幾個想要做的事項,行程安排會相對松散。旅行途中會發生太多美麗的意外,不要被滿滿的行程所限制,學會留白,享受當下,創造在異國他鄉獨特的故事,這樣的旅程才是我想要的。比如在巴厘島的旅行,我設定了吃一次正宗的印尼炒飯,浮潛一次與海里的魚親密接觸,躺在沙灘上看美女等目標,而不設具體的時間和目的地。有時只是隨意在街道上閑逛,看著印尼婦女的妝扮,去街邊的小飯館點一份當地小吃,就覺得十分放松,像是自己可以融入這個國家。
最近愛上一句話: 散步,不要方向。這是我在旅行中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對旅行持有的一種態度。隨心,自由,和探索。
5. 保留和記錄最珍貴的回憶
相對于日常生活,旅行總是太過短暫,不過正是這短暫的時光里產生了讓我們一生難忘的美好回憶。所以別吝惜筆墨,或者利用起你的其他技能把他們記錄下來吧。
今年年初,我開始對每次旅行整理游記和攻略,發布在簡書上,也整理之前的照片,在記述的過程中,那些回憶又翻涌而至,那些旅途中遇到的人們,他們的笑臉一張張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男朋友也更是喜歡用漫畫來表達。
你也可以用你喜歡并且擅長的方式,定格旅程中最美好的經歷。這也可以變成送給朋友,愛人,孩子的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我認為這種記錄并不只存在于旅程結束后的一段時間,也不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在日后當你回憶起來有新的感悟的時候。
細心的你一定會發現,這幾個建議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承,互為前提的。事實上并不存在完美的旅程,但對完美的渴望和探求會使我們一步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旅行方式,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希望熱愛旅行的你能從我對于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的一些建議中,受到些許啟發。
以上是關于旅行的一些想法。在此聲明謹代表個人觀點,且需要根據每個人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不論如何,真心希望每個熱愛旅行的小伙伴能在旅程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