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有舒適區的,網上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文章中談到“你之所以還沒有成氣候,是因為你太舒服了”。你平常的各種訴求中都包含一個主題詞——舒服。對有麻煩的事情、有挑戰性的事情,你會有一種本能的逃避。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同樣是一個公司的問題。一個公司,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打拼以后,會進入一個正常的發展軌道。這個時候,很多東西都是順利成章了:客戶順理成章地來了,也能順理成章地得到投資,整個公司運營地非常正常。這個“正?!本褪枪镜摹笆孢m”,進入一種公司領導者會很習慣,甚至很享受的狀態。
這種狀態就表明這個公司進入了“舒適區”。
按常理說,我們人生的最大追求應該是幸福。企業經營者也不會主動去追求“不舒服”,如果追求的是“不舒服”,創業的人大概只會剩下那些特別有理想、甚至有點受虐傾向的人。進入舒適狀態沒有什么不好,舒適本身也是我們生活的一個目的。
但是當我們進入舒適區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給自己釘一塊“牌子”——“此地不可久留”,因為留久了就會陷入很大的麻煩之中。
谷歌的“逃離之術”
前不久,谷歌公司改制了。我們熟知的谷歌,變成了一個集團公司的下屬子公司,它的母公司叫Alphabet,這個公司旗下還有很多跟現在公司業務相差很大的很多子公司。谷歌為什么要改制呢?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條我覺得有必要特別注意。
這一條寫在他們公司對外發表的公告之中:
“長期以來我們相信,
久而久之,
公司就會習慣以駕輕就熟的方式做同一件事情。
如果有變革的話, 也只是做一些漸進式的變革。
然而在科技產業里,
總是有一些革命性的創意來驅動下一波的經濟增長。
這條公告,說明谷歌公司同樣遇到了“舒適區”危機,這就像很多成了名的歌星,只唱一首歌,就到各地去走穴賺錢,久而久之,就進入了他們職業的“舒適區”。這種舒適區會讓你很自在,但是從長遠來看,對他們的職業發展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一家公司,當你覺得很“自在”的時候,就必須不停地要給自己找一些“不自在”。
谷歌在解釋這個新名稱的時候,我還特別注意到了一點,這個名稱后面的三個字母:bet,組成的單詞的意思就是“賭”。這就表明,一個公司,即使做到跟谷歌一樣大的時候,依然要學會去打賭;也就是去面對不確定性,去冒險。谷歌在取這個名稱的時候,也期望未來公司能夠保持這種冒險精神,讓公司從確定性轉向不確定性,從“舒適區”轉向“非舒適區”,從漸進式的變革轉向冒險性、突破性、顛覆性,當然也是高風險的變革之中。
在英文中有一句俗語:“Push yourself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用一句中國的俗話也可以表達,便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但是這句話我們太耳熟能詳了,反而對其麻木了,沒有太多的感受。但是你仔細體會的話,讓自己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在這個觀點上東西方的智慧是不謀而合的。
是詛咒,還是福音?
我想起一個特別能說明這個觀點的企業案例,這個企業的名字叫“北極星”,是一家專門生產雪地摩托的公司。像北歐諸國、俄羅斯、加拿大,這些位于高緯度地區的國家,常年積雪。過去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都是用雪橇。現在換成了一種更便利的現代化交通工具——雪地摩托。這個雪地摩托我在芬蘭嘗試騎過,動力確實很大。有時候雪都已經沒到你的膝蓋了,你依然可以騎著它,馬力強勁地前行。這家公司就是為這些地區的人出行服務,也是別開生面地做了一款非常實用的產品。
但是這個非常成功的產品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它的銷售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受到極大的限制:首先它只能在經常下雪的高緯度地區銷售,銷售地區非常的固定;其次,雪是季節性的,畢竟還有半年是不下雪的。如果遇到某一年雪比較少,銷售量也會明顯地下降,如果一個公司的業績要靠天吃飯的話,會比農業還不穩定,是非常危險的。
這種非常倒霉的情況,這個公司真就碰到過一次。曾經有連續三四年的冬天,降雪量都非常的少,這種情況導致公司的業績急劇下滑。使得公司突然一下子離開了“舒適區”,現金鏈斷檔導致公司處于一種崩潰的邊緣。但是北極星這家公司,在面對這種逆境的時候突然產生了一種逆向思維:難道我們一定要賣雪地摩托嗎?我們的摩托有沒有可能在更多的地區銷售呢?
這種逆向思維是怎么產生的呢?是因為寒冷地區的人往往都喜歡去低緯度地區度假,比方說去馬爾代夫或者三亞,當他們踩在熱帶地區的沙灘上,突然發覺跟踩在雪地上的感覺非常像。這時候就突然產生了一個靈感:我們能不能開發一種能夠面對更復雜的路況,能夠在雪地和沙地上都行走自如的摩托?
有了這個靈感,在這種逆境下,他們咬著牙頂住了壓力,成功研發了針對雪地和沙地都可以行走的摩托。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普吉島這種熱帶旅游地也能看到專門租北極星摩托的店的原因了。
北極星公司從“舒適區”被推到“非舒適區”的這個境遇,也成就了這家公司如今的輝煌。在經過這場大危機以后,它的銷售量猛增,銷售范圍更廣,而且銷量也變得更加穩定。所以,當我們被迫離開“舒適區”的時候,這是一種“詛咒”,但同時也是一種“福音”。
舒適區的警示牌
Alphabet公司和北極星公司都深諳這個道理:
舒適區是一個“此地不可久留”的地方,但是有時候,即使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會馬上離開“舒適區”,因為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
古人也云:“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p>
主動地逃離舒適區,很少有人能做到,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比如說在高速公路上長時間地開車,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開車,那就更危險了。因為高速公路的路段都比較平直,在這樣的路段上開一個小時,就會昏昏欲睡,很難抵抗住睡意來襲。因為面對比較平直的道路,要求你做的事情會越來越少,在這種刺激很少的狀態下,接受的信息也會越來越同質化,這就導致大腦會漸漸處于關閉狀態,很多車禍就是這樣發生的。
所以很多新款的車都會用大數據檢測你的行為。它會根據用戶的坐姿和身體動作的特點識別你是否進入了“打瞌睡”的狀態。如果一旦進入“打瞌睡”狀態,車前面的兩個小孔就會打開,噴出一種比芥末還要辛辣的氣味,讓你猛然間就清醒了起來,其實這種設備也是讓你脫離“舒適區”的。
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也經常需要從昏昏欲睡的好時光中突然注入一種刺激,當然,這種刺激也是一種能量。這種能量,讓公司更富有冒險精神。
最近,股災之后,做企業、做投資的人見面的時候,總會不約而同的嘆氣,覺得“好時光”已經過去了。但是我覺得,如果你真是想做一個公司,而不是想做一個“道具”來騙一筆錢的話,這樣一種突如其來的“寒冷”其實對公司是非常有好處的。而如果別人對公司的估值越來越高的時候,那么公司決策者就會“昏昏欲睡”,心思就很可能不會放在如何改進提高你的產品之上了。
如果北極星公司一直處于“豐年好大雪”的狀態之下,那么這個公司可能如今還是一家很小很小的公司。所以當我們進入舒適區的時候,一定要插一塊“牌子”,上書“此地不可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