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二月。
今天初八,給你拜個晚年,新年好呀!
對于你和我來說,假期余額也快不足了。但你也不要為此而煩惱,在當下這個時期,有假期不足的焦慮,不一定是壞事情。
有假期,就意味著能上班。這證明你的公司發展是可持續的,你的收入是相對穩定的。你看,這是多么令人開心的一件事情呀。
如今,有班上,有穩定的收入,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愿望。整個過年,不少人都在焦慮和迷茫中度過的。
時代巨變已來,企業與個體,又應該何去何從。今天這篇文章,就通過100年前(1900-1950),成都茶館的發展歷史,跟你聊聊關于民營企業和個體生存的問題。
一、緣起
到了2024年,我做傳統中藥材產業也有近8年的時間了,前面的6年都在忙碌奔波中度過。
因為那時候人年輕,有干勁有激情。也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做基地、搞科研、建工廠、做產品和營銷,也在嘗試做線上的轉型,也就是做網店和新媒體。
當時忙著低頭“搬磚”和“拉車”,很少看天。也的確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關于傳統民營企業的很多事 情的。
比如企業的管理與治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企業的文化建設、組織的本質、社會的運行規律以及人性的本源。
到了2022年,我意識到是時候該靜下心來了。也是因為人太年輕,很多事情沒有做過,便要經歷過一次才覺著人生值得。
現在看來,我做的很多事情,于我而言都是巨大的財富,人生就圖兩個字——值得。
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的瓶頸,就是時候去思考關于人、企業、社會與信仰這一切的問題了。于是近兩年年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培訓、交流和思考。
也邁開腳步,走出去拜訪企業,了解不同行業的企業是如何運作,不同的企業創始人,是如何進行思考和決策的。
同時,也借這個機會,系統的去研究傳統企業如何做數字化的轉型,去想辦法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
這期間,跟00后們打交道也多了起來,他們有職場人,有創業者,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有海外留學回來的精英。
這讓我更詳細的了解年輕人們的觀念和行為習慣。人的觀念變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就得跟著變才行。
縱觀管理學的發展歷史,不就是隨著觀念的變化,而進行變化的嗎。只是這變化,有一個確定性的方向,就是人性化。
理解透徹人性,在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時代巨變,未來充滿未知,但真理永恒。我相信,只要俯下身子去研究,總會有所收獲的。
這,便是我研究之路的開始。
二、時代下的塵埃
研究民營企業,就要深入民營企業。這一年,我走訪了近50家企業,加上前年,有近100家。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絕大部分民營企業規模都不大,年營業額在300萬-5000萬居多,每年營業額能做到1個億規模以上的,是比較少的。
大部分企業是家族經營,不管是工廠還是貿易商,很多經營的理念和模式也都是小作坊的思維和模式。
談不上太多的標準化和系統化,就是什么東西能賣和有利潤,就生產或經銷這種產品。
當一種產品已經不掙錢了,就換一種有市場有利潤的產品來生產和經營。當然,服務業也跟這個模式差不多。
不是說這種經營的理念和模式不好,而是說在這樣的一個生態里,這種經營的方式能讓企業活下來,能讓老板和員工都有收入,能養家糊口,就是很不錯的。
傳統中的小型民營企業,絕大多數如時代下的塵埃一般。它們雖然小,但數量極為龐大。
塵埃雖小,但可以聚沙成塔,也善于抓住機會,乘風飛揚,爆發出沙塵暴般那樣強大的力量。
根據相關報道顯示,這樣的民營企業,給本地人口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是解決本地和周邊市縣人口就業的中堅力量。
三、時代巨變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經濟飛速增長,民營企業的數量伴隨著內需也進入高速增長時期。
這段增長時期持續了近40年,這在人類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不得不感慨,我們這一代人是何其的幸運。
但從近幾年來看,時代變得與以前不一樣了。
2020年初-2023年初,這三年期間,疫情對企業的經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2023年疫情全面放開后,大家所期待的經濟反彈并沒有如期到來,很多企業老板都表示生意比2022年還難做。
這個事情對企業打擊最大的,主要在于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發生了變化。
企業創始人預期經濟下滑,會減少投資,也不會貸款和擴大招聘。
人們預期經濟不好,會減少消費和增加儲蓄,以求能對抗不確定的風險,度過寒冬。然而,減少的消費又會影響市場,讓市場急速萎縮。
企業庫存積壓,便開始縮減生產線,降低薪酬甚至裁減工人,以求自保。市場開始一輪又一輪價格戰,不求利潤,只求延長自己的生存時間。
這個時候,熬得過同行,就是勝利。
是的,時代變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紅利消失。高增長的游戲結束,殘酷的生存游戲開始了。
究竟未來會是怎樣的,大家心里都沒有底。于是,焦慮、迷茫甚至恐懼,在企業里和社會上,不斷蔓延著。這樣悲觀的情緒,是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帶來的。
你問,我焦慮不焦慮,迷茫不迷茫呢?
我肯定也會的,畢竟我是普通人,也還年輕。但我有一個很好的能力,就是喜歡研究。不管怎么樣,總要研究透,琢磨透。
只要一研究,只要一琢磨,只要一行動,一定就會有答案。
既然企業的生存環境這么糟糕,這么不確定,那有沒有確定性,有沒有一顆定心丸呢?
我花了接近一年的時間,去找了,還真有。那就是成都的茶館。
你肯定會講,你忽悠人,茶館怎么會是定心丸呢?
我就跟你講,成都的茶館,還真是一顆定心丸。不過,我講的茶館,不是現在的茶館,而是成都100年前的茶館。
四、百年成都茶館——時代洪流下的塵埃
1.成都文化與老茶館
我研究成都的茶館,最開始是想要弄清楚成都本地社會的文化。那研究成都文化,為什么要從茶館開始呢?
這是因為成都人喜歡喝茶這個習慣,一百多年前就已經存在了。茶館到現在依然很受歡迎,成都一直也是世界上茶館最多的城市。
因此,要研究成都本地的文化,以及其發展的歷史,就要從成都的茶館開始。
研究成都茶館,除了要去現場感受和體驗,另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查閱相關的資料。
我能了解到很多關于成都茶館的歷史信息,是因為著名的社會學者,王笛老師,寫了大量的關于茶館的著作。
其中《茶館》一書,就是研究茶館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成都茶館很多的歷史數據以及原始文稿,都可以通過這本書去找到。
成都人一直以來最愛喝茶,而且是喝壩壩茶。壩壩茶是場景,就是大家座在茶館的大廳或者院子里面,一張木桌子,四把竹凳子,喝茶聊天,談天說地。
你看,就是圖里面這樣的。
成都本地人喝的茶,是蓋碗茶。茶葉是綠茶,用開水沖泡在瓷碗里面。專門倒茶的服務人員,叫茶童。給茶倒水的茶壺很特別,有一個很長的壺嘴。
優秀的茶童,叫堂倌,給茶倒水可是一門技術活,也是一門藝術活。
一個茶童能一次性拿十幾個茶碗,放茶碗、倒茶水能一氣呵成,跟雜耍一樣,這有很高的難度。
現在,這種技術現在已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有專門的傳承人。現在成都很多新興的茶館,已經沒有這種倒茶的表演了,只有去老茶館才看得到。
歷史上的成都茶館,是有戲劇演出的。這種茶館一般是高檔一些的場所,收的費用相對較高。普通人一般消費不起,是給地方精英服務的。
現在成都的一些老茶館還有戲曲表演,費用在幾十塊錢一張票到幾百一張,價格相對也親民。戲曲也是成都本地文化的一部分。
2.茶館百年風雨
要了解100年前的茶館,就要了解100年前的歷史上發生了什么。我帶你來看1900-1950年,這50年間,發生了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年?《辛丑條約》簽定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
1912年(民國元年)?中華民國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6年?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7年?張勛復辟失敗
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5年?孫中山逝世
1925年?五卅慘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
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7月?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
1931年?九一八事變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遵義會議
1936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會寧等地,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
1940年3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團大戰
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9年春?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00年前,那是一個多災多難,風雨飄搖的年代。我想,沒有比那個年代更糟糕的時候了。
在這50年里,成都的茶館猶如歷史中微小的塵埃,茶館從業者的命運,顯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大家都對未來充滿了未知,充滿了不確定。
即便如此,當我了解在這50年里,成都茶館的數量變化后,仍然吃了一驚,我把詳細的數據放在下面。
這是1900-1950年間,成都茶館的數據(數據來源于《茶館》王笛):??
這是1900-1950年間,成都人口的統計數據(數據來源于《茶館》王笛):
通過上面的數據,我發現,在1900-1950年間,成都茶館的數量,除了在1921年增長到1000家外,其余年份茶館的數量都很穩定。
在這樣的混亂年代,茶館數量并沒有大量的減少。我剛了解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是讓我很震驚的,這足以證明成都茶館的頑強生命力。
而成都的人口,在1900-1950年間,雖然有較大的波動,但在1950年左右,總的人口是增長了接近一倍。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在這期間成都人口的增長,有不少是在戰爭時期,沿海和其他地區的人們,為了躲避戰爭而移民到成都導致的。
這也從側面說明,成都開放包容的文化,是生活在成都這片土地的人門,大家世世代代攜手,共同努力打造的結果。
3.百年茶館的生存之道
到這里,你一定好奇,茶館老板們,究竟擁有什么樣的能力,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得以生存呢?
我了解到有三個點:
(1)大部分茶館的創業成本不高
用我們現代的說法,就是輕資產創業。基本上就是房屋的租金,加上人工成本,加上桌椅板凳和茶碗水壺這些用具,以及日常的柴火和飲用水開銷。
如果是夫妻店的話,就省去了人工成本這一支出。而且茶館的體量都不會太大,小一點的就是幾張桌子幾條板凳,大一點的就是幾十張桌子的規模。
在這50年里,茶業面臨很多困難。如物價飛速上漲的困難,這是因為貨幣快速貶值,茶葉原材料飛速上漲,很多小茶館資金實力不夠,也就被迫關閉了。
茶館也面臨稅收居高不下的困難,稅收是警察來收的,稅收高的時候,茶錢的一半用于交稅。有時候也是按照桌子數量來收稅的,不少茶館也在漲稅期間,因為經營不下去被迫關閉了的。
茶館也面臨要求必須辦營業執照,和限制茶館數量的問題。一開始,經營茶館本來不需要營業執照,后面出了這個規定,茶館如果不辦營業執照,就不讓開茶館,強行給你關閉。
并且有限制茶館的數量,茶館只能開在固定的街道,并且要求每個街道,只能開固定數量的茶館,不能超過這個數量,超過就強制關停并且罰款。在這期間,也不允許私下倒賣營業執照。
總之,那時候,管茶館的人很多,規章制度也很多。但從數據來看,依然不影響成都茶館的總體數量。雖然有的茶館因為經營不下去,被迫關閉了,但新的茶館很快又開起來了。如此生生不息。
(2)茶館的異業合作
茶館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與其余服務業進行合作。
最典型的就是與賣香煙、瓜子等小吃的小販合作,還有與掏耳朵、擦皮鞋、洗腳按摩的服務人員合作,合作方式就是簡單的按月收費或者按銷售額提成。
允許小販到茶館叫賣,只要談好合作價錢就行了,并且茶館老板也愿意跟他們合作,因為這樣能滿足顧客更多的需求,讓客人更方便,也更容易把客人留在店里。
稍微高檔一點的茶館,就跟戲班子合作,茶館提供場地,戲班子根據排班來表演節目,也是按月或按提成收錢的方式。
有時候,好的戲班子,還能給茶館帶來更多的顧客,這些人都是奔著聽曲兒來的。很多戲迷,聽說某個茶館在某天有名角兒演出,老早就把票給訂好了,免得買不到。
這就像是今天我們追星一樣,看來一百年前的成都人也很時髦呢。
這種異業之間的合作,即方便了顧客,也增加了收益。對于茶館和合作方而言,都是雙贏的。收益的增加,也增強了茶館抵御風險的能力,讓茶館更容易存活。
這就是茶館生命力頑強的又一個主要原因。
(3)茶館的消費者多,復購也高
喝茶,已經成為了老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他們是離不開茶館的。這跟老成都人一直以來的城市生活習慣有關。
很多老成都人,從早上天不亮,起床就到茶館坐著,點一碗茶坐著打瞌睡。天亮了,人逐漸多了起來,不管是認識的熟人,還是陌生人,能插上話題就閑聊。
茶館不僅是人們喝茶打發時間的地方,也是信息交流,打聽八卦找樂子的地方。
并且,老成都人談生意,民間幫派成員的聚會和聯絡,都選在茶館。
據了解,袍哥會的人在找聯絡人時,就在茶館里面擺“七星陣”,當袍哥會的聯絡人看到了,就會上來問暗號。暗號對上了,就能確定是自己人。
是不是有諜戰片的感覺,這可都是真的。在那個年代,袍哥文化,是川渝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這關乎地方社會的治理,后面我會專門給你做分享。
你也許想象不到,就連人與人之間發生了糾紛,也是在茶館里解決的,老成都人把這叫“吃講茶”。
你看,只要成都這個城市還有人,他們就要喝茶,只要一喝茶,就需要茶館。茶館,在那個年代,已經成為成都人社會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用現代的話來講,茶館不僅僅給老成都人提供茶水的功能價值,還提供成都人社會交流的情緒價值。
用王笛教授的話來說,茶館,已經是微觀歷史下,成都人們公共生活的空間。是成都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沒了茶館,就失去了成都這座城市的社會性。
因此,茶館,對于老成都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總之,1900-1950年,成都有人口,就有需求。市場有了需求,還有一幫勇于探索,敢于拼搏的成都茶館經營者,這是茶館能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五、成都茶館與企業家精神
成都的茶館經營者們,在1900-1950年所經歷的艱難歷程,讓我想到了一個詞,就是——企業家精神。
說起企業家精神,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正是他提出了企業家這個詞,也是他研究透了中國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究竟是什么呢?
張維迎教授說:如果非要對企業家精神做一個概括的話,我想強調以下四點:
1.對盈利機會的警覺性
在別人看不到機會的地方,你能夠看到機會,這是企業家的與眾不同之處。
從北方去過加勒比海的人很多,但只有弗雷德里克·圖德這樣的企業家意識到把冰從北方運到南方能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生意。
伊斯雷爾·柯茲納(Israel Kirzner)甚至把企業家精神等同于警覺性(alertness)。
他說:“市場參與者的經濟行為中的企業家精神成分由警覺構成,這種警覺留意到環境中先前未被注意到的變化,這使得他們得以可能通過提供任何東西進行交換,從中得到比以前更多的回報。”
2.簡單化
經濟學家經常會被人批評說把問題想得太簡單,我認為企業家把問題看得更簡單。這或許也是企業家和管理者之間的重要區別。
管理者通常把問題想得復雜,企業家則把問題想得簡單。恰恰因為把問題看得簡單,他才能變成企業家,一個把問題看得很復雜的人不可能是企業家。
簡單化當中包含很多道理,它能幫你抓住問題的本質,同時也給你解決問題的勇氣。
李書福為什么敢造汽車?就是因為他把造汽車想得很簡單。
他有兩個著名的比喻:一個是,汽車有什么難的?不就是兩輛摩托車并排起來嗎?另一個是,汽車不就是把一個沙發放在四個輪子上嗎?這就是他當時對汽車本質的認識。
正因為這個簡單化的認識使他走上了制造汽車的不歸路,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民營汽車制造商。
我曾聽過多位企業家講過這樣的話:如果當初知道這么難,根本不會去創業了!
3.想象力
熊彼特說,創新就是一種新的組合,一種產品或技術從無到有一定是組合而來的。
組合是什么?組合就是一種想象力。斯蒂文森把軌道馬車和蒸汽機想象在一起就有了蒸汽火車。
我在這里引用奧古斯塔·埃達·洛夫萊斯夫人(Augusta Ada Lovelace)說的一段話,她是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女兒,被稱為“軟件編程之母”,她在1842年就說過:
“想象力是什么?這是一種組合的能力,它可以采用新穎的、獨特的、無限的、不斷變化的方式將事物、事件、思想和概念組合起來……它可以洞察我們周圍看不見的世界,那是科學世界。”
大部分人的想象力什么時候最豐富?睡覺的時候,所以才會有夢想一說。對企業家來說,想象力是醒著的時候做的夢,非常重要。
4.毅力和耐心
事情看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沒有那么簡單,所有偉大的企業家沒有沒經歷過失敗的。
弗雷德里克·圖德因還不上欠款而坐牢,亨利·福特創業三次,前兩次都失敗了。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和很大的耐心,你不可能屢敗屢戰,成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馮侖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段永基說自己做企業最大的感受是“要硬撐著”,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對盈利機會的警覺性、簡單化、想象力、毅力和耐心,這是張維迎教授對于企業家精神的概括。
回過頭來再看100年前,成都的茶館從業者們,在夾縫中尋找生存獲利的機會,這不就是對盈利機會的警覺性嗎。
把經營茶館這件事情,做簡單,做輕資產,不就是簡單化嗎。與小販、按摩洗腳掏耳朵等服務業和戲班子聯盟,做異業的靈活合作,不就是想象力嗎。
在各種混亂的稅收制度、監管制度、貨幣貶值物價飛漲等惡劣環境下,依然堅持經營,不就是毅力和耐心嗎。
六、尾聲
無論在哪個時代,企業家的精神,就是經營者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智慧,是民營企業經久不息的源泉。
對于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小企業來說,你和我都很難改變時代,唯一能做的,就是調整心態,改變自己。
秉持企業家精神,嗅到時代浪潮下的危與機,提前做好應對,在夾縫中頑強的生存下去。要相信,有市場,就有機會。這機會,是我的,也是你的。
最后,我想引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地球往事》最后的一段情節來結尾:
三體人用智子在每個人的視網膜上,都印上了“你們是蟲子”這幾個字。這讓地球的精英們陷入了悲觀和絕望中,讓人們產生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大史警官帶著科學家丁儀和汪淼,來到了覆蓋著麥田的華北大平原。田野被厚厚的一層蝗蟲覆蓋了,每根麥稈上都爬了好幾只,地面上,更多的蝗蟲在蠕動著,看去像是一種黏稠的液體。
“這地方也有蝗災了?”汪淼趕走田埂一小片地上的蝗蟲,坐了下來。
“像沙塵暴一樣,十年前就有了,不過今年最厲害。”
“那又怎么樣?大史,什么都無所謂了。”丁儀帶著未消的醉意說。
“我只想請二位想一個問題:是地球人與三體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呢,還是蝗蟲與咱們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
這個問題像一瓢冷水潑在兩名醉漢科學家頭上,他們盯著面前成堆的蝗蟲,表情漸漸凝重起來,兩人很快就明白了大史的意思。
“看看吧,這就是蟲子,它們的技術與我們的差距,遠大于我們與三體文明的差距。
人類竭盡全力消滅它們,用盡各種毒劑,用飛機噴撒,引進和培養它們的天敵,搜尋并毀掉它們的卵,用基因改造使它們絕育;
用火燒它們,用水淹它們,每個家庭都有對付它們的滅害靈,每個辦公桌下都有像蒼蠅拍這種擊殺它們的武器……
這場漫長的戰爭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現在仍然勝負未定,蟲子并沒有被滅絕,它們照樣傲行于天地之間,它們的數量也并不比人類出現前少。
把人類看做蟲子的三體人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勝過。”
如果把三體人看作是時代,把蟲子看作是當下的民營企業。大史的最后一句話,是說給我的,也是說給你的: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勝過。
祝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