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有一首《菩薩蠻》非常有名: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濡,雙雙金鷓鴣。
這首詞描寫一個思念心上人的女子懶起理晨妝,鬢發如云,香腮勝雪,淡掃蛾眉,梳洗弄妝。美人如畫,連慵懶的樣子都那么美。
我認為最動人的句子是那句“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試想一下,女子為了看到插在腦后的花朵,拿了一面鏡子從后面照,前鏡里的嬌顏與后鏡里的花貌交相輝映,該是多么美的一幅畫!
那種美,是多層次多角度的美,交疊在一起形成豐富立體的美。
鏡子,是造成多層次美的原因。在文學作品里,鏡子原理也被用來塑造人物,反映人物多重側面。《紅樓夢》里的對照寫法,就有類似“照花前后鏡”的效果。
曹雪芹 擅長用對照手法來寫人,主要角色都有一個甚至多個人物來映照。
如襲人身上有寶釵的影子,晴雯身上有黛玉的影子,夏金桂身上有王熙鳳的影子。林黛玉,不僅用晴雯還用齡官、妙玉等人物來映照。
不同于鏡像原理中彼此一模一樣的現象,小說里互為映照的人物有共同也有不同之處,每個角色無論大小主次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紅樓夢》里,秦鐘就是對照寶玉來寫的,兩人有相同也有不同。而不同,才是作者要表現的重點。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往往選擇和自己相似的人為友,這種相似在第一次接觸時就能感覺到,可以叫氣場也可以叫磁場。
氣場相似的兩個人才會相互吸引,你看賈寶玉無論如何不會與薛蟠為友,但見到秦鐘很快就親密無間,這就是彼此相似的氣場在起作用。
寶玉和秦鐘的確有很多地方相似,一樣溫潤清秀,一樣心思細膩,一樣眉目含情,站在一起就是一對翩翩美少年,用形容男女的話來形容就是很般配。
不僅愛情,友情也講究般配,彼此的外貌氣質相近的人更容易成為朋友。
雖然秦鐘和寶玉家境有著天壤之別,寶玉卻不在乎這些,他更在乎彼此志趣相投。結識寶玉這樣溫柔謙遜的貴公子,秦鐘就遇到了自己生命里的貴人,兩人情發一處,一拍即合。
兩人整日形影不離,會讓人感覺不到他們的不同。其實,除了家境差別,寶玉和秦鐘在性情為人上有著本質的不同。
在對待讀書的態度上,兩人看來臭味相投。
盡管家有私塾,父親賈政和身邊的襲人寶釵等都勸寶玉用心讀書,好在仕途上有一番作為。但寶玉卻當做耳旁風,不僅不聽還因此惱了寶釵等人,林黛玉因為不勸他讀書反而贏得他的敬重。
秦鐘呢,好不容易獲得讀書的機會,心思卻全不在讀書上,第九回大鬧學堂就是因秦鐘勾搭“香憐”而起。在與寶玉相處中幾乎沒有對秦鐘讀書的描寫,可以推斷秦鐘絕不是一個賈蘭那樣勤奮刻苦的人。
同樣不愛讀書,但也有本質不同。
秦鐘的不愛讀書是真的不愛讀書,你看他一閑下來就想著尋歡作樂,讀書只是他進賈府的幌子。
寶玉不同,寶玉只是不愛讀學校指定的八股教材,討厭用讀書做敲門磚追名逐利的行徑,并不排斥出于興趣愛好的讀書。
寶玉喜歡詩詞歌賦,熱衷與姐妹們吟詩作賦。第十七回、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面對嚴父賈政突如其來的抽考以及貴妃姐姐的命題作文,寶玉大展詩才,贏得滿堂彩。
這離不開他平時的詩詞積累和創作,雖然跟黛玉相比略遜一籌,但在賈家男人中,是一等一的才子。
而且,寶玉還讀佛經參禪悟道,雖不成熟也有自己的人生思考。一旦碰到《西廂記》這樣文辭精美的書,即便禁書也看得津津有味。
這樣的寶玉,妥妥的才子、學霸,哪是不愛讀書的秦鐘能比的?
寶玉最為人詬病就是喜歡在女孩堆兒里混,和丫頭們沒大沒小,整日打鬧,和黛玉更是好得如膠似漆,還喜歡吃女孩嘴上的胭脂。只要是女孩,哪怕是掛在墻上一幅美人圖,都心心念念害怕美人寂寞,簡直就是一個好色之徒嘛。
在對待女孩上,秦鐘也是見了好看點的女孩就走不動的少年,寶玉看起來和秦鐘類似,其實這點才是他們最大的不同。
寶玉對待女孩更多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欣賞和憐香惜玉,他把女孩地位看得很高,女孩都是水一樣清潔的存在,自己這樣的男子是污濁的蠢物,跟女孩不能相比。
寶玉看似好色,其實那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被警幻仙子稱為“意淫”。
秦鐘對待女孩遠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他還停留在“皮膚濫淫”的層面:
“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云雨無時,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去往鐵檻寺送靈途中,鳳姐兒帶寶玉秦鐘等人在一戶農莊休息,其間他們偶遇一個叫二丫頭的農家女孩,對待二丫頭寶玉和秦鐘就呈現不同的態度。
寶玉的表現極有素養,他尊重并欣賞這個普通農家女孩,并不因為自己地位身份而輕視對方,他珍惜偶遇的緣分,并為緣分的稍縱即逝感到遺憾,心地單純,熱忱友好。
而秦鐘表現出的卻是一副油膩的樣子,暗拉寶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其中隱含的輕浮挑逗意味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同樣是多情公子,一個尚且葆有少年的純凈清爽,另一個已經沾染了市儈油滑氣息。這并不是發育早晚的問題,其實兩人根本不是一種人,遲早會選擇不同的人生。
如果秦鐘還活著,大抵會從一個油滑少年長成油膩大叔,內心層次的高低決定一個人人生的走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油膩大叔也不是一天長成的,一切因果都有端倪。
盡管如此,寶玉依然把秦鐘視為朋友。這里可以看出寶玉的寬厚待人,他總是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一切,他又有一顆善良仁厚的心,無論溫厚的襲人還是刁鉆的晴雯,都能被他接納,何況作為朋友的秦鐘?
而在重情重義上,秦鐘更與寶玉相差甚遠。
寶玉除了把最深的情用在黛玉身上,還將溫暖散播到身邊每一個人:他會記得晴雯喜歡吃豆腐皮包子,做客回來特意帶給晴雯;他記得襲人喜歡吃“糖蒸酥酪”, 會把貴妃特意賜給他吃的“糖蒸酥酪”留給休假回家的襲人。
在平時生活里寶玉尚且惦記著身邊每個人,更別說面臨生離死別這樣的事。
賈元春晉封為貴妃,賈府上上下下一片歡騰,只有寶玉惦記著生病的秦鐘,無視周圍的熱鬧。秦鐘在眾人歡迎元春省親的熱鬧喜慶中病逝,臨終前陪在他身邊的人只有寶玉。
反觀秦鐘,在給姐姐守靈的時候還忘不了和智能兒尋歡作樂,不說無情無義,至少太沒有情意了。親人的去世都抵不過一時欲望,著實讓人失望,難怪他的老父親會被他氣死。
秦鐘的存在,自有其獨立的藝術價值,有值得讓人警醒的一面。同時秦鐘作為寶玉的一面鏡子,在對照描寫中讓讀者看到兩人的不同,更加體會到寶玉的難能可貴。
秦鐘有很多,寶玉卻只有一個!
作為寶玉的少年伙伴,秦鐘的去世對寶玉而言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無憂無慮的少年在面臨身邊親友一個個離他而去后,快樂變得越來越少了。
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吧。
202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