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朋友提供
2015年,蘇綰帶著錄取通知書第一次踏入北方境內。這個自小生活在南方小鎮的姑娘,對北方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坐在綠皮車上,夜里興奮地睡不著。她想起高考前夕,年輕美麗的女老師說自己大學時男孩子會給喜歡的女生吹笛子。對于那些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的高三學子來說,潛臺詞就是再堅持一下,到了大學一切都會變得明朗起來。
周琛這個名字是在校公選課上聽到的。蘇綰去晚了,和室友只能坐在第一排。大學里像這種課,一個教室人很多,各個專業都混在一起。但是真正聽講的卻沒有幾個人,大部分人都是為了修夠學分。 那節課她和室友都注意到了后桌那個一直被老師點到回答問題的男生。室友偷偷在她耳邊說:“長得還挺好看。”說完回頭瞄了一眼,拽了拽她的衣袖,嘀咕道:“小綰,你。。。”她無動于衷,依舊低頭記筆記。
周琛成為了班長。
下課了,蘇綰收拾好書包剛要走,有人叫住了她。是周琛。他說:“不好意思,同學,方便看一下你的筆記么。”她抬頭看他,這個少年眉目清秀。見她不說話,他解釋道:“我沒別的意思,只是看你剛剛很認真在寫,我有幾個問題沒記下來。”她回過神來,把筆記遞給了他。周琛接過筆記說:“下節校公選還給你。”
蘇綰一直聽網易云,《你是年少歡喜》熱評是:【他是我見過最有少年氣的人,是那種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的少年。】她把這句話寫在日記本上,把周琛名字的縮寫標在旁邊。
她開始懊惱,借筆記的時候怎么不要微信呢,她又一拍腦門,對呀,有群啊,為了布置作業方便,老師給拉了一個群,剛剛課上點到的都在。
她立馬從群聊里找到了周琛的微信,加上他。馬上就通過好友驗證了,她有點激動。心里暗暗嘲諷自己,沒想到有一天居然真的信了一見鐘情。她正在想,怎么說話比較好,對方發過來一句禮貌的寒暄:“同學,請問你是?”
“蘇綰”她簡單的回復了名字。
“哦,是你呀。筆記的事情,謝了。下節課你還坐第一排吧,到時候還給你。”
“上次是開學的第一節校公選吧,我記得我好像沒有說過我的名字。”
“筆記本扉頁上有寫。”
蘇綰想起來了,自己會在每個筆記本上用熒光筆寫上自己的名字。不管是否上交老師。她開始讀書時便有這個習慣。
室友喊蘇綰一起去吃飯,她給周琛回了句”現在忙,下次見。“便退出了微信。
除了歸還筆記。周琛和蘇綰在微信上很少講話。她一直都知道,他身邊不乏容貌秀麗的女孩子。蘇綰只是默默地關注著他。
五一放假,蘇綰回了趟家。回來的票很難買。她在朋友圈發加速包。終于搶到票了,她點開鏈接,發現周琛也幫她加速了。她在微信上給他發“謝謝你啊,托你的福,搶到票了。”過了好久周琛才回復她“哈哈,舉手之勞罷了。”
“想必很多人和你聊天吧。”
“你怎么知道?她們問我要什么生日禮物。”
蘇綰意識到,原來周琛生日快到了。她發過去“什么時候生日”
周琛告訴他,只需要講生日快樂就好了,然后說了自己的生日,又問了蘇綰的生日。
周琛生日那天,蘇綰等到凌晨發了一條祝福短信給他。周琛沒有她的號碼,就給回了電話。那時候的她并沒有勇氣明目張膽地喜歡。她掛掉了電話。
后來,當蘇綰告訴周琛她就是那個神秘人時,他一臉早就知道的表情。她問他,何以見得,“感覺像,怎么樣,我猜的沒錯吧。”她別開臉,她害怕看見他的眼睛。
蘇綰很喜歡楊琥老師的課,每年的校公選她都執著地選擇楊老師的課,楊老師因為講課幽默,所以每年選他課的人太多了。蘇綰忽悠周琛和自己選一樣的課,把楊老師夸得天花亂墜。為了和周琛一起去上選修課,網上選課開始,她中午連飯都沒顧得上吃,跑去辦公室選課。但最后她選上了,周琛沒搶到,第二輪補選時,她幫他選上了那個老師別的課。不過幸運的是他們橋牌課在同一個時間。蘇綰在二樓上課,周琛在一樓。每次她都故意去的遲,路過他的教室尋找他的面孔,或者早到會偶遇。這種巧合來得恰如其分。
蘇綰以前設計過一個卡通頭像,是她做的動畫里一個角色。室友取笑她,像個鍋蓋頭,不過蠻可愛。后來她送給周琛做微信頭像了,他也很長時間不曾換頭像。
不知為什么旅行青蛙開始火起來。蘇綰也養了一只,取名:琛仔。蘇綰在日記本里寫【每次都想買最好的東西給那只青蛙,幫它準備旅行包,等它回家。就像畢業以后,幫你準備好出差的東西,等你回家。】
2018年周琛生日,那天他們正好都是橋牌課,課上蘇綰一直在寫信。她和兩個室友提前半小時溜出了教室,此時周琛正在樓下上著和她同樣的課。蘇綰讓室友在門口等她,她從后門悄悄溜進周琛的教室,給他發微信:回頭,我在倒數第一排。一會下課我有東西給你。周琛回頭看見那個女孩在對他笑。下課后,蘇綰送給他一盒明信片和一封信。明信片是她自己設計的,大部分是他的照片,每一張底部都配了文字。蘇綰很喜歡《側耳傾聽》,她將動漫部分截圖也做成明信片,送給他。蘇綰一直記得他接過這份心意時的不好意思和驚訝。送完禮物蘇綰本打算和她室友回去,一個室友讓蘇綰先出去,她跑進去和周琛說了幾句話,然后周琛就出來要送她回宿舍。蘇綰疑惑地看著她室友,說了句,不用了,我騎車過來的。這時,另一個室友趕緊說”小綰,你哪里有車,你忘記了。來上課之前你答應借我自行車,我要和梓凡去買東西。“蘇綰還沒反應過來她兩個室友已經騎著自行車離開了。
蘇綰后來告訴我,那時她覺得好尷尬,她還沒搞懂,就被室友套路了。她還說,周琛看著這一幕,說她的室友們蠻有意思。后來,他倆從教學樓一路走回去,沿路的海棠花都開了。周琛是山西介休人,他一路上一直給蘇綰講山西的文化。蘇綰以前不曾了解那些,之后她專門去看了余秋雨的《抱愧山西》,了解晉商歷史和山西的變遷。看了《喬家大院》,她很佩服山西人走西口的行為。蘇綰說,我愛一座城,首先應該了解它的文化,這樣也許更深沉一點,周琛給了我這個缺口。
周琛告訴她,平遙有一出舞臺劇叫《又見平遙》,只有去到當地才能看。蘇綰在默默想,有一天,她一定要去山西,去平遙古城。去那個周琛曾生活的城市,走他走過的路,哪怕那時他并不在她身邊。
周琛給蘇綰發過來一句語音,是他唱的《探清水河》,她為此接觸到了張云雷,然后知道了德云社。太平歌詞,北京小曲兒,蓮花落。這些新詞讓蘇綰發現了一個小圈子。
蘇綰說【把喜歡的東西分享給不懂的人,是一種自取屈辱式的孤獨,但如果遇到懂你的人,你們會惺惺相惜。本來我們是世界上兩個孤獨的個體,毫無關系。因為一些共同的事情,我們有了聯系。所以你對我而言,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而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
有一門結課作業要錄制一段音頻。蘇綰錄的是《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她發了一條朋友圈,周琛不知道其實那條朋友圈是僅他可見。
蘇綰曾用粵語說給周琛一段話。大意是:為什么你從來不問我鐘不鐘意你。她讓周琛猜,他說的卻是:為什么你什么都沒有我還這么鐘意你。
那句話蘇綰記了很久。
大學的很長時間,他們加了網易云好友。每次聽到好聽的歌,他們都會分享給彼此。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怎樣的相處模式才算真正的靈魂伴侶?”蘇綰將那篇文章分享給周琛。他問她:
“你覺得我們算么?”
“不算吧。”
蘇綰同我說起這件事,“其實我的意思是我和周琛,我們連伴侶都不算。”我不知道她眼里的那種情緒叫什么,大概是落寞吧。
我問她,后來呢?
“后來,我準備考研那段時間沒和他聯系,最后我考上了西北的一所211,他卻保研本校了。”
蘇綰沒有去參加畢業典禮,她匆匆回了家。沒和任何人告別。這個故事是大暑那天夜里,她發到我的郵箱,讓我替她寫出來。
畢業就像一場海嘯,這個校園里曾經存在過的那份心跳和悸動,那些人和事,都會被新的面孔替代。海浪喧囂,每一朵浪花都是巨浪。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段話【未來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被想象。而我們的分離,就是我們相遇的意義。與君同舟渡,達岸各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