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靈巖山寺位于吳中區木瀆古鎮西北靈巖山上,據說春秋時吳王夫差曾在此山上為西施修建館娃宮,木瀆之名也是由于修建宮殿的材料“木塞于瀆”而來。東晉時,司空陸玩在靈巖山建宅居住,后得聞佛法,舍宅為寺,成為道場開端。
適逢春節,靈巖山下路邊沿途售賣各色食物的小販頗多,春節這么重要的節日也出攤掙錢,也只有南方大城市的景點才會有吧。從山門處往上走,經一段臺階,便是一處供香客休息的廳閣--繼廬亭,門口的兩個擺攤阿姨售賣一種當地的野菜,我好奇的問了問,阿姨熱情的請我品嘗,我趕緊說等回來的時候再買,匆匆逃離。
在往上走一小段路,來到迎笑亭,上書對聯:松似高賢迎客笑,山徑興復滿亭春。繼續前行,沿途草叢和竹林中傳來陣陣清凈祥和的佛號,讓爬山的人們覺得腳步更輕快了些,經一段平路緩坡,再次開始爬山。半山腰有石刻的佛像,石質的匾額上書光壽無量。經過一段急陡的臺階,沿途有幾處摩崖石刻,上行穿過一片石頭叢林,就來到了山頂平臺,靈巖山寺就在眼前。日近黃昏,平臺上還有幾個尚未離去的小販,其中一位是手藝人出售蘆葦葉編織小動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前行100多米就到了靈巖山寺正門,門額上靈巖山寺為趙樸初居士題寫,兩側的楹聯則是出自印光法師“凈土法門,普被三根,都如來成始成終之妙道;彌陀誓愿,全收九界,示眾生心作心是之洪猷”。到寺門的時間有點太晚了,大門已關,恰好在側門處看到有僧人值守,我便上前問詢稱陪家人過年來廟里拜一拜,法師客氣友好的讓我們進去,叮囑我們馬上要關門了,要快點出來。
院內蒼松翠柏,莊嚴肅穆,大殿前還有香客在進香;時間倉促未能細細感受靈巖山寺的花葉草木,只能匆匆瀏覽,寺內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藏經閣、靈巖寺塔、智積殿、鐘樓、香光廳等。
多寶塔,高34米,七級八面,樓閣式,始建于梁天監;1990年重修后的寶塔恢復了宋塔原貌。在多寶佛塔繞塔祈福后,來到院內東側的一處觀景平臺可以俯瞰吳中區,風景尚可;回轉來到寺后的一處花園,園中為復建的春秋時期館娃宮御花園,有玩花池、吳王井、智積井、琴臺等,景致秀麗,幽靜佳絕。
從山上下來時,太陽也快落山了,途中半山腰路過一處院落。后來才知道是印公塔院。遺憾沒有拜祭緬懷。印光法師,陜西人,21歲出家,一生專修凈土,曾在普陀山法雨寺閉關修行,70多歲時移錫靈巖山寺,法師有文鈔留世,影響深遠。
備注:韓世忠墓和林昭墓也在附近,再來時一定去看看。
2018年2月18日蘇州吳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