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攝,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作者有從軍的親身經歷,因此他的邊塞詩描寫情景生動鮮明,氣勢豪邁雄壯。
這首詩是作者隨軍在西域征戰,送大軍出征匈奴之時而作。走馬川即今天的車爾成河,在今天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
從起首至“隨風滿地石亂走”,重點描寫邊疆地域風沙的鋪天蓋地,突出表現環境的險惡,用來反襯將士們英勇無畏、不懼艱險的精神。
接下來,從“匈奴草黃馬正肥”至“幕中草檄硯水凝”,轉為正面描寫:秋草正盛、戰馬肥壯,匈奴趁勢犯我邊疆。然后用“漢”代指“唐”,“漢將”即“唐將”,我朝中大將披掛上陣,率軍出征。
寒風吹面,猶如刀割,但將軍毫不退縮,寒夜里仍不卸甲,急速行軍。隊伍中只偶爾聽聞士兵們手中的刀戈相互磕碰,發出“叮珰”之聲。
天氣是那般的寒冷,戰馬急速奔走,身上冒出的汗水迅速結成冰粒,以致于將鬃毛粘結在一起。將軍在大帳中書寫檄文,筆硯都被寒氣凍住。
我軍的士氣如此的高昂,軍威如此的雄壯,紀律如此的嚴明。料想敵軍必將聞風喪膽,只好在那車師西門佇立,獻上降書。
詩的結尾,展望光明的前景,表達良好的祝愿。同時這個愿望并非虛無縹緲,而是建立在強大軍事力量的基礎之上,因而更加地鼓舞人心。
車師:唐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亦位于今天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