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本書 ·——
《引爆點》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風潮的特征,剖析了種種極具感染力的事件,為我們揭開了流行背后的秘密。通過大量具有說明力的研究,向我們講解了引起流行風潮并保持其勢頭的原則和方法。
——· 關于作者 ·——
本書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是一位怪才般的人物,被《快公司》雜志譽為“21世紀的彼得·德魯克”,被《時代》雜志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他的《引爆點》和《決斷2秒間》一度創造書市神話,共同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精裝本和平裝本第一名。
——· 本書金句 ·——
1.看看周圍的世界吧,它看上去似乎雷打不動、無法改變,但只要你找準位置,輕輕一觸,它就可能傾斜。
2.要想發起流行潮,就必須做到把有限的資源集中用到關鍵方面。
3.世界并非是我們一廂情愿的直覺中的世界。
4.在相同的情況下,總是存在一種簡單的包裝方法,使信息變得令人難以抗拒。
——· 核心內容 ·——
第一、“個別人物法則”——為什么有的人能夠一呼百應,有的人卻應之寥寥?
1.“個別人物法則”
指的是某些人身上攜帶有關鍵因素,這種因素就決定了他說出的話相比于其他人分量要重得多。這個因素可以是威望、實力、信譽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社交能力。
2.“二八法則”
即在所有情況下,一項工作中80%都是由參與工作人的20%決定并完成的。這也很形象的解釋了,為什么很多重大事件最終總是由那么幾個人決定,因為只占20%的他們掌握了80%的核心。
3.聯系員
“聯系員”指那些交友廣泛的人。這些聯系員善于利用身邊的“微弱關系”,即那些和你相識但并不是十分親密的人。你熟悉的朋友、同事與你的境況基本相符,你不知道的事,他們也很少知道。這時就可以發揮“微弱關系”的力量,通過他們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事情。
4.內行
這是一群在某方面專業能力極強的人。內行的人與一般人最大的區別在于,他們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一旦發現某個“新大陸”就會主動把消息散布出去。阿爾珀特說過:“內行總是通過解決自己的問題達到解決別人問題的目的。”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是一樣。內行的成功就在于服務自己的同時也能服務大家,最后實現雙贏。
5.推銷員
一個精明能干的推銷員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們對客戶提出的消極看法總是能給予充分的、高質量的答復,同時,自帶積極的超感染力。這是一種人們幾乎沒有意識到的基本生理能力,帶有超感染力的人能把別人納入自己的節拍中,讓對方隨著自己的談話節奏走。要想形成這樣的超感染力,你就要表現得積極樂觀,沒有人愿意和愁眉苦臉的人打交道,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第二、“附著力因素法則”——扭轉成敗,只在于一個細節。
1.“附著力因素法則”
指在你想要傳播的信息上添加或修改某個細節,用一些別具一格的方式,使信息被人們記住。我們需要知道一點:附著力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反直覺的。附著力的優點就在于,避開習以為常的解決辦法,出奇制勝。
2.讓大家理解細節很重要
你要注意,附著力因素法則要求你修改的細節必須讓大家都能理解。人能夠記住一件事的前提是要理解這件事,如果你附著在信息上的細節讓大家不知所云,那么這就是一個失敗的細節。
第三、“環境威力法則”——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1.“環境威力法則”
“環境威力法則”的意義在于我們對于環境的改變不只是敏感,而是極度敏感。那種可以使流行趨勢減緩的環境因素的改變,與我們通常所料想的非常不同。
2.“破窗理論”
它的提出者是犯罪學家詹姆斯·Q·威爾遜和喬治·克林。他們二人認為,犯罪是秩序混亂的必然結果。比如,當你看到一個地方的窗戶是破的,會認為這個地方無人關心,于是就有膽大的人破壞更多的窗子,隨著窗子被破壞的越多,治安就會越亂。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犯罪并不是出于本能,而是環境暗示。很多人犯罪,只是因為“破窗”太多罷了。
3.150法則
150代表了我們可以與之保持社交關系的最大數值,也就是說你能夠叫得上名字的,見面能點頭問聲好而不感到尷尬的人,最多只能保持在150人。當超過這一數值,這些人之間的交際就會變少甚至消失,人與人的矛盾就會增多。如果你是一位領導,想要組建團隊,人數最好不要超過150,否則成員間的關系會很難協調。
4.互動記憶
指我們的記憶,并不是儲存于頭腦中的觀念、印象和事實,還有一部分是儲存在大腦以外的,尤其依賴于熟人之間。這是互相熟悉的人在無形中產生的一種聯合記憶系統——或稱為互動記憶系統。比如很多離婚夫婦,在彼此分開后,短期內會出現種種不適,本來依賴對方的那部分記憶突然消失了,就好像失憶一般。
撰稿人:紅小豬
講述:sunny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