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說過:
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時,父母于孩子而言是萬能的,是唯一的依靠。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可能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教育的黃金時期,也許只有十年。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在教育路上,千萬別放養孩子。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認識位同學現在是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今天剛給孩子布置了一項寒假作業:參觀一次博物館,并寫一篇觀后感。
沒想到,才到下午就看到了一位家長在朋友圈吐槽:
“博物館在市區,坐車要半天,大老遠陪孩子去一趟,有這必要嗎?”
不止是去博物館,有時候布置孩子一些實踐活動,比如參觀大學、做一次飯、包一次餃子等,只要需要大人配合的,很多時候父母要么不管,要么就應付了事。
同學感嘆:“教育是不能怕麻煩的,怕一次,孩子的學習機會就少了一次?!?/b>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孩子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都來源于家庭與父母。
有研究發現:
父母越守時,孩子越會遵守紀律;
父母越嚴格,孩子成績越優秀;
父母一直陪伴,孩子幸福感就越強。
教育孩子不能圖省事,更不能怕麻煩,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每次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總有父母大搖其頭:“我要賺錢養活一家子,哪有那么多時間管孩子?”
那些覺得賺錢最重要的父母,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貢獻給工作,以至于一次次缺席孩子的成長。
等到孩子走上彎路了、失敗了,才會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先捫心自問,您是不是每次把孩子送到學校后,都會松了一口氣?
在學校里,孩子有老師管,有同學幫助,還有整個學校為孩子保駕護航。
學校和老師當然會盡全力保護和教育孩子,可回到家后呢?
有些家長工作太忙,每天甚至不能跟孩子說上幾句話;
有些家長力不從心,從來不管孩子的學習。
我們習慣性想要省事,一想到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自然而然地選擇放棄。
然而到最后,你會發現:越怕麻煩,越麻煩。
拿吃飯來說,7、8 個月大的孩子到了自主進食的黃金期,用手抓食物、玩食物都很正常;
在這一點上,如果父母能夠多用點時間和耐心,那么孩子動手協調能力會得到發展,獨立吃飯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你忙不迭收拾,給孩子擦臉擦手,又或者追著孩子喂,最壞的結果就是孩子平時不好好吃飯,甚至到了幼兒園還不能自己吃飯。
結果又要從頭再來教孩子。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怕麻煩。
怕麻煩的父母,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
放任不管
平時能省事就圖省事,只要孩子不哭不鬧不給孩子找事就好。
孩子哭了,給他吃的或拿手機哄一哄。
這種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往往會覺得問題跟自己無關,第一反應就是推卸責任。
常??吹揭恍┫矚g抬杠的父母,每次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能提到父母的責任,否則就要上來反駁一番:
為什么孩子一有問題都說成是父母的責任?這么說就沒有合格的父母了!
孩子可以犯錯,父母為什么不可以?
似乎這樣一說,自己就沒有責任了,不用麻煩自己去向內尋找原因和調整行為。
他們覺得把問題歸因到孩子身上,自己的內疚感也就可以減輕了,同時還會覺得是孩子對不起自己的辛苦付出和養育。
父母雖然完成了自我安慰,但內心依然絲毫不會因此而感到輕松。因為自己孩子的問題依然存在,根本沒有得到解決,甚至還會越來越嚴重,并帶來新的問題。
這種自我安慰,只會阻擋父母自己的成長腳步,進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試想想,如果你連教育自家的孩子都嫌麻煩,那還會對別人家的孩子上心嗎?
同樣的道理,也無法指望其他的人對你的孩子上心。
控制孩子
控制型家長一直會試圖給孩子省麻煩,常見方式是幫助甚至代替孩子解決麻煩。
他們會說,我們沒有怕麻煩圖省事,為什么孩子也依然麻煩不斷呢?
其實,處處包辦處理孩子事情,潛意識里就是在逃避麻煩。
因為教孩子學會做事是一項復雜的麻煩事,需要耐心配合和等待孩子,承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一次次的失敗。
而代替孩子做事就可以一步到位,效果立現。
這些家長可能小時候就是因為父母不斷地為他們處理大小麻煩,導致他們長大后對麻煩的態度是恐慌和拒絕的。
恐慌的結果就是希望有人替他們擋掉麻煩或麻煩立刻消失,拒絕的結果就是迫切地要把麻煩在第一時間解決處理,讓它早點結束。
只有這樣,內心才會安寧。
把這種心態投射在孩子身上,就會在第一時間去給孩子解決麻煩,以希望孩子不要再給自己造成更大的麻煩。
孩子上學快要遲到了,趕緊幫他喂飯穿衣服拿書包;
孩子在學校受委屈了,立即去找老師理論;
孩子作業遇到難題了,馬上告訴他答案。
他們在孩子遇到稍大點的問題時,第一反應的情緒往往會比較強烈,似乎天要塌下來一樣。
可越是這樣,孩子越會制造出新的麻煩。為什么呢?
一是因為孩子自己出了問題有人幫忙頂著;
二是因為孩子沒有承擔相應的后果,不會吸取經驗教訓得到成長;
三是由于父母表現無所不能的同時,也給孩子貼上了無能的標簽。
為了擺脫無能的標簽,這些孩子唯一可做的就是試圖制造出父母解決不了的麻煩,以父母的失敗來降低自己在他們面前的無能感。
成長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一株植物,也要經過生根發芽,才能開花結果。
這期間,還要依據它的成長規律來澆水施肥,讓它經歷風吹雨打日曬,才能茁壯成長。否則它也會得病、枯萎甚至死亡。
孩子的教育更是一場需要用心的活動,每一次的孩子成長出現的麻煩,都是在提醒我們某些地方需要調整了。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正視這些信號,梳理自己的教育方式,配合孩子的節奏一起成長。
其實,麻煩并非完全是一件不好的事。
它也是一次讓我們和孩子共同獲得鍛煉和成長的機會。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更需要學會冷靜思考,分析問題究竟出在哪個環節,然后和孩子一起去積極面對它,解決它。
這樣,麻煩就變成了一場家長和孩子共同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演練。如果家長每一次遇到麻煩,都能以這樣的心態去處理,孩子就能從家長身上學會了挑戰困難和培養耐心的思維。
在這樣的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以及與孩子共同對抗困難的經歷,將會變成孩子今后人生的美好回憶。
我理解很多媽媽為了孩子每天都很辛苦,但教育不是一件能省則省的事情。
再麻煩,也要多鼓勵孩子去外面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如果發現孩子有探索周圍世界的想法,放下束縛,支持他是最好的選擇。
-END-
“你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狀況不斷,如有其他問題,海豚學院有眾多家庭教育指導師可以免費幫您解答支招。
進入“海豚世界”,在對話框發送你想要的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