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你的財富藍圖25-45頁
1、知足長樂。
哈維說,很多出于恐懼心理而拼命想賺錢的人,即使他有了再多的錢也不可能讓他對自己滿意。我卻不是這樣想的。雖然多年前,我的經濟狀況也是捉襟見肘,拼命想掙錢,卻也不是出于恐懼的心理。幾十年過去了,現在我雖不能算是有錢人,可是現在的經濟狀況已經讓我很滿意了。我就是人們常說的那種知足常樂的人。
2、我在模仿誰。
哈維在書中給出了要想改變你財務藍圖的三個步驟:一、修改語言程式。二、弄清楚你在模仿誰。三、回想特殊事件對你的影響。這里,我想說一說第二個步驟。其實我只是回憶童年的一些事情,我也想弄清楚,到底我在模仿誰。
3、家庭情況
我們家一共有兄弟姊妹五個。只有爸爸一個人有正式工作,媽媽雖然沒有工作卻很勤勞。她什么活都去干:開辟荒地種植蔬菜瓜果,養豬、養雞鴨、養兔子,去建筑工地做臨時工——挑灰漿,去水泥廠的石子場敲石頭,做小區(當時不叫小區,叫水泥廠宿舍)清潔工,去農民剛收割完稻麥的田地里揀他們落下的稻穗、麥穗......媽媽干的這些活兒,我們兄弟姊妹都跟著去干過。
4、難忘的回憶一。
雖然干過很多又臟又累韻活兒,童年時期的我卻沒有什么痛苦的經歷,因為我們家從來沒有缺吃少穿。所以沒有什么特殊的事情能夠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初中畢業去讀師范學校的時候,才有一些讓我難忘的事情。要去學校報到的那一天,爸爸遞給我10元錢(當時每個家庭的一大筆錢哦)說,你長大了,不能亂花錢,這錢要用在該用的地方。我當時也不知道什么地方該用錢,什么地方不該用錢。因為我讀的師范學校是國家包我們吃住的,假期還給我們發15元的生活費。盡管如此,我也不敢隨便去用那10元錢,因為我看到爸爸遞錢給我時的神情是那么的嚴肅而認真。直到后來我用那錢買了月事用品,才明白了老爸說那句話的用意。
5、難忘的回憶二。
還有一件事也讓我印象深刻。我從家到師范學校要坐兩趟車。第一趟是坐水泥廠的交通車,那是免費的。第二趟車坐的是公交車,要三毛錢的車費。我們家掌握經濟大權的是我媽媽,老爸的工資從來都是領回家就交給她。所以每個星期天要回學校的時候,就得向媽媽要車費,每次媽媽都只給三毛錢。到了星期六可以回家的時候,我就只有買飯票。一斤飯票可以賣一毛五分錢,賣兩斤飯票就有了回家的車費了。有時候干脆走三四個小時的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