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坤自幼喜愛繪畫,大學雕塑系出身,后承蒙名師指導栽培,漸漸對玉雕產生濃厚興趣,隨后隨師張克釗輾轉到石佛寺,受其玉雕形態影響,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
對于玉雕藝術的追求,王萬坤一直恪守著自我的原則:不以金錢為目的,完全追求玉雕藝術的升華。他坦言,主要的困境來自于和田玉原料的不可再生和藝術發展中面臨的社會認同感。“這個行業需要有個性,需要創新,但這些是基于溫飽的條件之下。”
以王萬坤為代表的“80后新生代玉雕師”,他們更多接受了當代藝術的熏陶,對于新思潮有著敏感的捕捉力。他認為,新生代需要做的是讓傳統玉雕跳出原有形態,不僅要賦予它生命力還要賦予它個性。
作為新時代的玉人,王萬坤精益求精,他的玉雕作品博采眾長又極具自我風范。他所雕刻的人物、花鳥意境作品形神兼備,栩栩如生。作為新時代的玉人,王萬坤卻從不心高氣傲。他謙虛地說:“我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還要不斷的去學習和研究。”
部分榮譽:
作品《爭》獲2018年“七寶杯”第十一屆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金獎
作品《時和年豐》獲2018年“七寶杯”第十一屆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銀獎
作品《時和年豐》獲2019年第十一屆中國玉石雕作品展"子岡杯”銅獎
作品《舞》獲2019年第十五屆中國玉石雕作品"玉華獎”銅獎
他說,美需要迎合任何人,真正的美,大部分人都會認可。在眾多的褒揚聲和社會現實中,王萬坤從未丟失自己。他用一件件獨具自我風格的玉雕作品,虔誠的表達著自己對自然之美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