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大秦帝國,僅存15年,卻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李斯,戰國末期楚國人,成長于戰國,其光芒卻照耀了大秦。
李斯自幼聰慧,年少便揚名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在上蔡當了幾年掌管文書的小吏,恍恍度日。
改變李斯一生的是兩只老鼠,司馬遷在《李斯列傳》中記載:有一次,李斯看到廁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廁所來,它們都趕快逃走;但在米倉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戲交配,沒有人或狗帶來的威脅和驚恐。于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李斯認為人無所謂能干不能干,聰明才智本來就差不多,富貴與貧賤,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和選擇環境。
這就是成就李斯一生的鼠學,如果沒有遇見那幾只老鼠,或許歷史上會少一個涌動風云的人物,多一個碌碌無為的文書小吏。
為實現自己出人頭地的遠大報負,李斯辭去小吏,告別父母妻兒,前往齊國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
荀子名聲在外,想拜他為師的人數不勝數,李斯成功拜在荀子門下,深知機會難得,用心專研治國之策、辯論之道。
荀子主張非攻,但李斯不贊同老師的觀點,在他看來,戰國七雄中秦國日漸強盛,其余六國每況日下,所謂非攻,只是弱者的希望罷了。眼見天下將亂,荀子的主張是行不通的。
分析了各國形勢,李斯選擇去秦國實現自己輔佐帝王、一統天下的野心。初到秦國,李斯便結識了當時的丞相呂不韋,在秦國做起了小吏。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李斯有了接近嬴政的機會,開啟了他人生的開掛模式。
李斯勸嬴政滅諸侯、成帝業,對嬴政說:“凡是干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徹底衰落下來,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這一番話說進了嬴政的心里,和嬴政的野心不謀而合,李斯提出在他心中蓄謀已久的弱他國政策。對他國實行離間君臣、重金賄賂官員、先滅韓國等政策。深得嬴政賞識,一下子成為嬴政面前的大紅人。
后來有間諜入秦,嬴政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書《諫逐客書》阻止,得嬴政采納,取消逐客令,不久官升延慰。在嬴政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幾十年,李斯一心向秦,在這偉大的帝王業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后秦國一統,大國初立,李斯建議尊嬴政為皇,制定禮儀制度,位居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秦王朝成立后,李斯建議拆除郡縣城墻,主張實行分封制,廢除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至于歷史上有名的‘始皇帝焚書坑儒’事件也有李斯的大力支持,禁止私學,銷毀民兵。
又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權利和金錢,是奴役靈魂的兩大利器,自古以來,被權利和金錢奴役的人比比皆是,李斯只是其中一個。
隨著位高權重,身在權利的巔峰,縱然得以俯視天下,但是那顆不安分的野心早已膨脹得忘了如何去收縮。秦始皇病重,長公子扶蘇德才兼備,不好操作,在趙高的慫恿下,李斯與趙高合謀,嬴政駕崩,偽造遺詔,迫使扶蘇自殺,立年少的胡亥為秦二世。胡亥年幼無知,只知玩樂,不理朝綱,一統天下的秦王朝全全落入了趙高和李斯的手里。
一山不容二虎,一個朝堂容不下兩個權臣,趙高越來越忌憚李斯。彼時胡亥正急于建立阿房宮,征發徭役,百姓在苦難中掙扎,李斯與幾位大臣上書胡亥,停修阿房宮,胡亥惱怒,下令將他們逮捕入獄。趙高抓住機會,扣留了李斯的獄中上書,冤枉李斯之子李由謀反,在獄中對李斯嚴刑拷打,逼其招供,李斯身不由己被迫承認,于胡亥二年七月被腰斬而亡,殃及全族。
風云時代的風云人物就此落幕,縱然李斯晚年凄慘,一生更是備受爭議,但他輔佐秦始皇一統天下,參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他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