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子里想省錢,手卻很誠實地下單。如何控制開銷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小伙伴。
比如,明明沒有買什么東西,尤其是沒有什么大開銷,但每個月就是一本書、兩件衣服、幾杯奶茶地把錢花出去了。這個情況有沒有啥辦法搶救一下?
今天咱們不談控制自己之類的思維,要控制早就控制了……今天我們就從技術層面介紹一個“記賬-儲蓄”兩步法,或許能改善這個局面。
第一步是記賬。
記賬也是有技巧的。首先做預算,能知道自己之前每月花了多少錢最好,直接列出幾個大塊的預算即可,如果沒啥概念,那就首先拍腦袋確定一下。
一般來說,日常吃飯、交通出行、手機網費、房貸等幾大塊就足夠了。
重點不是要多么精確地列出消費的條目,而是大致算一下自己每月固定開支有多少。
做出預算之后,用手機APP或者記事本寫下來,實行3個月左右看看這個預算是否真實反映你的生活水平。
第二步就是儲蓄。
當你有意識地關注一段時間預算,知道自己活著起碼要費多少錢之后,就可以得出一個相對精確的結余數額了,也就是每月收入-每月固定支出。
通常來說,我們控制不了自己買買買的雙手,其原因就在于對自己還剩多少錢能用沒啥概念,總覺得一杯奶茶嘛,十幾塊錢,還好還好。當你知道自己每月能剩多少收入支配時,起碼心里有個概念,本月奶茶余額:X杯。
如果想進一步削減開支,強迫自己存錢,那方法也很簡單,當工資一發下來,就把對應結余數額的錢先買成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比如結構化存款、有封閉期的基金等,就當把錢儲蓄起來。
所以這個方法可以總結成一句話:怎么減少開銷?把想花的錢存起來,讓自己無錢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