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號碼由十七位數字本體碼和一位校驗碼組成。
從左至右依次為:六位數字地址碼、八位數字出生日期碼、三位數字順序碼和一位校驗碼。
其中,地址碼表示編碼對象常住戶口所在縣(市、旗、區)的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劃代碼是國家行政區劃的識別符號。根據GB/T2260-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和GB/T2260-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的規定,縣級及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數字代碼采用三層六位層次碼結構,按層次分別表示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市(地區、自治州、盟)、縣(自治縣、縣級市、旗、自治旗、市轄區、林區、特區)。
數字碼位結構從左至右的含義是:
第一層即前兩位代碼表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第二層即中間兩位代碼表示市、地區、自治州、盟、直轄市所轄市轄區/縣匯總碼、省(自治區)直轄縣級行政區劃匯總碼,其中:01~20、51~70表示市,01、02還用于表示直轄市所轄市轄區、縣匯總碼;21~50表示地區、自治州、盟;90表示省(自治區)直轄縣級行政區劃匯總碼。
第三層即后兩位表示縣、自治縣、縣級市、自治旗、市轄區、林區、特區,其中:01~20、51~80表示市轄區、地區(自治州、盟)轄縣級市、市轄特區以及省(自治區)直轄縣級行政區劃中的縣級市,01一般不被市轄區使用;21~50表示縣、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81~99表示省(自治區)轄縣級市。
為保證數字碼的唯一性,因行政區劃發生變更而撤銷的數字碼不再賦于其他行政區劃。
那么,同一家庭的成員、同在當地出生、同為本地戶籍,為什么身份證號碼的前六位數字不一樣?
這與行政區劃代碼變更有關。《行政區劃管理條例》規定:行政區劃變更后,需要變更行政區劃代碼的,由民政部門于1個月內確定、公布其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劃的設立、撤銷及變更隸屬關系等,均會引起行政區劃代碼的變更。如,南匯縣的行政區劃代碼為310225;2001年1月9日,撤銷南匯縣,設立南匯區,行政區劃代碼變更為310119;2009年4月24日,撤銷南匯區,將其行政區域并入上海市浦東新區(行政區劃代碼310115)。
因此,如果常住戶口所在地發生了特定情形的行政區劃變更,同一家庭的成員,身份證號碼的前六位數字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