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13秒之差,孫楊在400米自由泳爭奪中以3分41秒68的成績與金牌失之交臂。
雖然創造了近三年來的個人最好成績,雖然只是0.13秒之差,雖然獲得了銀牌……但是新聞的標題依舊是“負澳小將,孫楊僅落后0.13秒"; “孫楊也沒兜住 首日尋金無果”。
從領獎臺下來后,面對記者,孫楊落淚了:
“按照我的訓練實力,我應該能夠拿下這塊金牌!今天真是太可惜了。我前面游慢了,是我自己沒有做到最好,是我的問題。我覺得很對不起大家,對不起到現場來看我比賽的父母,讓大家失望了。”——孫楊
從利益的角度看待,現實是殘酷的,銀牌就是銀牌,金牌的世界和銀牌的世界應該會天差地別。
但從人性的角度看待,世界依然溫暖,因為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理解和支持:孫楊不易,孫楊不哭。
02
孫楊,1991年12月1日出生于杭州,其實他只是一個和你我一般大的,25歲的孩子。
2011年7月31日,20歲的孫楊,以14分34秒14打破了澳大利亞名將哈克特在2001年福岡世錦賽上創造的14分34秒56原世界紀錄,獲得了男子1500米自由泳比賽世界紀錄,刷新了封沉10年之久的世界紀錄。
2012年倫敦奧運會,孫楊奪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1500自由泳金牌,這是中國男子游泳奧運會第一枚金牌。那時候他也不過21歲,就像一個大學里大三的學生。
然而歷史賦予了他這一使命,卻同樣給了他作為冠軍該承受的壓力。
當你我只是沉靜在找工作失利考研失敗或者小小的失戀中時,這個21歲的男孩所要面對的確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名的眼睛,隨之而來的是利益的爭奪與前所未有的關注。
在4年前倫敦奧運會上奪得兩金并打破世界紀錄之后,孫楊身家倍增,各種商業代言紛至沓來。孫楊在倫敦奧運會之前就代言了伊利、可口可樂等品牌,而倫敦奧運會后孫楊更是成為商家新寵,又代言了北京現代汽車等。美國《游泳世界》雜志在2013年預測,孫楊當時的代言收入為2000萬美元。
古人說高處不勝寒,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運動員的本職本是體育訓練,突破自己,彰顯體育精神,然而商業媒體們只關心你能為他們帶來多少利益。影響訓練?自我膨脹?他們也許并不怎么關心。
于是,2013年女友事件與母親鬧矛盾;之后傳出與主教朱志根不和,提出換教練;2013年11月3日,無證駕駛一輛保時捷,與公交車發生刮擦;2014年,因誤食禁藥,被處以三個月的禁賽處罰并取消了在全國游泳冠軍賽上的1500米冠軍頭銜。
這一系列事件讓孫楊經歷了大起大落,從奧運冠軍時的萬人追捧,到無證駕駛時感受到的人情冷暖。這其中有一個孩子的年少過失,也有媒體的捕風捉影,無限放大。
世界就是這樣,它能給你多少掌聲就能給你多少罵聲;它能讓你在這一秒萬人敬仰,而下一秒就萬丈深淵。這本不應該是一個24歲的少年能夠承受的。
當處于低谷時,孫楊自己說“當時我覺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敵人,不想再相信任何人。”
于是就是這么一個大男孩,在里約奧運會首場失利之后,說:
就像他自己所說:“失敗了就是失敗了,可能這個階段對我來說就是早晚的事情, 很多事情不能去逃避。”
寥寥幾字,卻是一個男孩的成長和蛻變:直面挫折,承擔責任,永不放棄。
03
其實你我不是當事人,永遠無法還原事情真相,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沒有資格去評論任何人,我們能給予的只有最大的理解和包容。
很多人說孫楊前些年自我膨脹,然而,在他的自我膨脹中,你我難道就沒有一分責任么?畢竟是全中國13億人民在他輝煌的時候把他捧到了天上,又在他犯了平常人都會犯的錯誤的時候,將他摔在了地下。這不是愛一個人的表現,這是愛自己的表現。愛一個人,是愛他的優點和缺點,而不是在他得勢時親之,失勢時棄之。
再者,換了你我,在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的時候,會不飄飄然么?當商業代言主動到你跟前,你能做到不接么?接了代言,你能做到不自我膨脹么?其實平凡人都會。
而你,我,在人性和自然規律面前,都是平凡人:
人年輕時會有一些任性,固執,走一些彎路,犯一些錯誤;在第一次被人捧上天時,總有些膨脹;在第一次面對利益和誘惑的時候,也許不會那么堅定,這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性的弱點。
在人生中,總會經歷順境,浮躁,低谷,迷茫,成長的這一過程,這是自然規律,你我都無法抗拒。
孫楊也是。何況他才25歲?反人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需要時間的歷練和歲月的打磨。有誰能在25歲,就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這種境界呢?
所以你不能要求一個少年年紀輕輕面對利益得失不犯一點錯誤,因為這不符合人性;你也不能要求一個人成為一個常勝將軍,因為這不符合自然規律。
04
很小的時候,我們不需要負責,闖了禍,父母會幫我們打點一切。
上學的時候,我們似乎學會了為自己負責,考不好就沒有小紅花,上不了好大學。
工作了以后,我們不僅要為自己負責,承擔經濟損失,也要為他人,為員工,為顧客負責。
成家了以后,仿佛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要為伴侶,為孩子,為父母負責。
而孫楊呢?你可以說他擁有一流的訓練條件,就要對得起國家對他的培養,可是他肩上背負的呢?和你我不一樣,不只是來自父母孩子的責任,而是來自13億人民的期望。
如果只是個人,我想他完全可以看淡得失,但是作為孫楊,現實不允許他看淡得失。
因為他肩上背負著太多,就像當年的劉翔一樣。這0.13秒之中,除去客觀因素限制和運氣之外,是4年以來的大起大落,是千萬雙眼睛的期待吧。他肩上的責任,你我都無法想象的。
可是褪去層層外衣,其實孫楊就只是一個沒有拿到第一的孩子,就像小時候那個考試沒有拿到100分的我們,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他盡力了,他有著深深的自責,渴望著一份理解,包容和鼓勵。
很多人為霍頓指責孫楊服用興奮劑而憤憤不平,可是這也許就是一個不了解事情真相卻心直口快的孩子,才會說的話。我們為何又要和一個孩子去計較呢?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才是我泱泱大國之風范吧。
而褪去層層責任的外衣,你我有何嘗不是一個孩子呢?每個人都渴望回歸到內心的小孩,渴望那份簡單天真,渴望那份赤子之心,渴望有一個人懂。
成長意味著責任和羈絆,但累的時候,你可以放下肩上的羈絆,讓自己做回一會兒孩子,然后重新出發。
在這個追求結果,追求利益的時代,追求一些過程,追求一些情懷。結果和利益是成人世界的標準,而過程和情懷,卻是孩子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