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學上說,人是一種短視的生物。當然,這世界上也就是人還能往前看一點,一只狗會考慮明天做什么嗎?它只會實時的處理遇到的情況,餓了就去找食物,嗅見或聽見美狗就叫幾聲。
遠古時代人類就通過各種方法試圖預測未來。比如甲骨文,比如周易,比如占星術,就是古人對未來的預測方法。
人類對預測未來的強烈要求是源自農業社會。因為我們種下了糧食,但只有在未來才能收獲,我們迫切的想知道未來的天氣等因素會不會影響我們的收獲。也因此產生了擔憂和焦慮。
人類有未來這個概念,還源于我們有記憶。據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那么一條魚永遠也不會考慮7秒之后的未來,因為7秒后它又是一條新魚了。人有多長的記憶就想知道有多遠的未來,從這個方面說,過去未來真的是歸于一體的。我能記得一年前我種下了一顆種子,今天收了五個果實,那么我今天種十個種子,明年理論上能收50個果實。所以我很關心一年后的未來。假如我不記得一年前的事了,那么我對一年后會發生什么又有什么可期待的呢。
但人類并不僅僅是個人的記憶,還有共同編織的歷史。歷史據說有幾千年了,但我們能預測千年后的未來么?今天恐怕最狂妄的人也不敢預測千年后的未來,因為在歷史中找不到相似的經歷啊。一個唐朝人預測未來一千年很可能是相差不大的,可能會有朝代更替,但大部分時間依然是農人種地,文人寫作,皇帝在宮里發號施令。現在正面臨“歷史未有之大變局”,沒有人能預測哪怕十年之后的世界。
人類對預測未來的強烈渴望影響著人類的一切活動。科學的原動力就是預測未來,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用科學方法能準確預測未來幾千年某個行星在什么位置。科學家們也曾經歡欣鼓舞。但是近代科學卻顯示未來終究是不可預測的,比如著名的三體問題。
象天氣這樣的非線性系統,是存在蝴蝶效應的,就是通俗所就一只蝴蝶在南美扇翅膀就或許能導致太平洋上一場風暴。初始數據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差距,在模擬程序中運行幾個月后就差別巨大。我們可以用更準確的數據,更復雜的模型,但依然無法預測一年后的天氣。
社會經濟的情況更復雜,想要預測幾年以后的經濟,是很困難的,想要預測十年后的經濟,純粹是猜大小賭骰子,實際上和拿周易隨便扔一卦的效果差不多。那么多主流經濟學家,建立了很多復雜的模型,卻沒人預測到次貸危機。也沒人預測到地震。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還是在危機到來時即時處理。
從科學上說,一個無用的假設是可以刪除的。所以,長遠未來是不存在的。但人類總歸是需要一個長遠未來的幻覺來激勵自己。 如果有人對你說長遠未來會怎么怎么樣,那他一定有某種目的。主流媒體宣揚長遠未來一片光明,是為了使你安定干事。某些人說長遠未來一片黯淡,是為了他的某種目的。我無法知道哪種更正確,但你要相信自己的本心,不要被帶歪了節奏,徒增自己的焦慮。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假如未來是確定的,人活在一個安排好的劇本中,那還有什么意思呢?
我們都確定知道自己會在未來某個時候死去,但我們并不會因此放棄現在的努力。未來也許并不是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