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20210709日精進Day244】
1、定了很多目標,為什么沒有完成?
傳統定目標的方法不太科學,不是我們不能完成,而是靠自己,很懶惰,不能推進。
我們定計劃一定是承諾計劃,對公眾承諾,沒有退路。
損失厭惡,正向不好用時候,用反向。
舉例:5個小伙伴交500塊早起的機制。
追求快樂和逃避痛苦的原動力,逃避痛苦效能更大。
2、我們一定要做一些人生方面的規劃。
最好的規劃我們要知道核心價值觀和人生規劃。
以前總結了100個,結交這一類,和你很相似的人,你會發現做事很簡單,社交有復雜性,和不同類的人會有沖突,浪費在情緒上。你也要篩選。
為人處世十大原則,日常生活的一種手段,用這個約束自己,你的成長會很快。
明確目標(夢想庫+詳細日期)
詳細計劃:對目標進行拆解。
三要素:目標,路徑,資源。
路徑:所有可能的方式列出來。
資源:你有什么資源,找到這些資源。
列出來,你會發現有什么問題,幫助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舉例:千萬級社群90后,不懂咨詢,發現別人的需求,對接老師和對方,用資源整合的方式,簽了100萬。
很多事自己做不成,當你把目標拆解規劃,在這個方向行得通。
3、立即行動。
為什么沒有結果?感覺很遺憾?
因為很多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生活中有結果的人,一定是瞄準目標,立即行動的人。
真正高手是思考能不能把別人的成功經驗復制到他身上。
有人說可以做直播、互聯網運營的證書,直接飛去和他談,雖然沒有談成,因為對我身邊的人好,立即行動的習慣。
行為科學管理術,情緒不好的時候,大部分人會選擇什么都不做,但你做一些正向的事,情緒會變好。逆向思維。
我們想的,和最終去的方向,需要不斷調整。
最開始創立千萬級社群時,很多想法在現實中行不通,我們就調整,變成行得通。
我們遇到很多社群主,其實在微信上最開始研究社群,我也付費,為什么很多社群走不遠,問他社群目標是什么,規劃是什么,他講不出來。
社群獨特文化在哪里?這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變現學院,起創力文化。推薦書《4點起床》
把這個文化發揚光大,早起可以學習很多內容。
后來去驗證,日本是不是早上這個時間起床做事,只要是日本暢銷書我都買來,他們確實是早晨寫的。
目標細分達成方式:
把想做的事情寫下來,排序,每次做重要的事情,列ABCD,做A的事情
①定目標,方向策論
②收集信息
③放在時間軸做什么
④調整
⑤一直走在這條路上
有主次思維。每個階段有個小專題(自己的目標細分)
最后,堅持。
不能靠意志力,一個人做很難,一千個人做很簡單。
比如:閱讀。你提前把想讀的書發布出去。
學術,目標細分。一個大目標分解十個小目標。
案例:
①歐洲大教堂,建立五六百年,很多人驚訝,怎么建立那么久?主教沒錢,他找人出300萬,可以每個人出,份額不同,找了很多人,人數不斷擴大。
利用時間+數量。
②跑馬拉松,為什么每次拿第一名。跑之前他坐車先走一遍,五公里有什么標記物,十公里有什么標記物。對他來講很多人想四十公里,他只是不斷想跑五公里五公里……
這就是目標細分法。
③創業的故事。
怎么樣貼小廣告很有效?當你貼的很早,小廣告被覆蓋,他專門后半夜去貼,早上上班的人看到。關鍵性節點。每個方面都這樣去做的。
④雷軍也是這樣,學習喬布斯,每次發布會,找節點。提前一個月定下時間,邏輯思維的羅胖,這個思維用到了極致??缒暄葜v,提前打磨,一句一句打磨。
⑤鋼鐵公司,讓企業起死回生?
有個管理高手建議,創始人把每天要做的事排序,每次只做最重要的事,ABC。
做a,然后b,做不完明天繼續做。
后來成為非常有名的鋼鐵公司。
五個步驟:
1定方向策略
2收集,列清單。
3如何做成,放在時間軸
4調整
5走在這條路上。
分清主次,日常工作和生活,你一定要分清,哪些是主要研究的,哪些是次要的。
最開始社群,后來個人品牌,再后來商業模式。
讀書清單,每天讀三本書,領域很雜。第二個月調整,每周一個小專題。
用未來的視角看待現在的自己。
對每個目標認真負責、認真對待!
讀《巨人的工具》
有的人說如何定目標。有的人隨性,不定目標也能走得很好。
不論在哪一條道路去走,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不要只一種方式把自己限制。
全力以赴去干,形成超強的行動力,生活中有結果的人,都是瞄準一件事,馬上行動,專注做。
從事本身外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
之前和大家分享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個是“時”,一個是“位”。第三個是“量”的內容。
基于“量”,量力而行或者其他內容,但除了我們講的量力而行,還包含其他哪些內容呢?
我們不斷聽說一句話,我們要獲得某個結果,基于這個結果,要積累量變的過程,我們獲得結果一定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在意事情本身,除了事情本身,可能是我們每個人看待事情角度不同,在事情的背后又是什么內容呢?
從個人角度看,很多時候我們容易受傷害。我已經付出很多,也鏈接很多人,怎么鏈接后,付出過很多思維想法,在他給我付出這些后,回頭看目標,為什么還是沒拿到結果?好像距離很遙遠。
除了我們今天分享以外,我們單單聊這個話題,也會有很多疑問。不妨我們一起聊聊,這個話題背后代表了哪些內容?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個人身上以后,很容易陷入誤區,我做了很多,付出很多,你要對自己覺察你要看,到底是這個人,還是基于這個事情。
如果你的焦點放在人,換作自己,這個過程我是被尊重的還是被傷害的,是被看見還是無所謂,當你客觀清醒看到這個問題,你不至于很受害。
我們都不是獨立個體的存在,我們的存在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人和事。
很多事情在向外求,多向內求,居于間段性目標是如何理解和覺察。把目標提前,把結果提前
量的平衡:付出和回報
感覺層面,不能解決問題
量變到質變:大樹法則
能量場的認識
很多人目標停留在概念的層面。實現目標,要清晰的認知和區分(對外需要覺察,對內需要去劃分)
跟家人相處,把焦點放在人身上還是事身上?把焦點放在事身上會放松自在。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
換位思考,平凡人怎么站在老板的角度?擁有一個領導思維,當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覺察,你也會拿到和之前不同的結果。
答疑:
目標和結果怎么做到提前?
在意的是結果要不要提前,目標提前自我推后,放下自己對事情主觀的認知,把結果放在第一位。
如果對事拆解,階段性目標,這個目標包含家庭關系,親子關系,工作,收入……這個時候你看到的,比如:家庭關系中,這個過程我不開心,我和另一半吵架,原因是和對方交流中,他講得不對,不符合我的認知要求,你會發現,這個焦點在事,不是在人。
如果你看你的目標是追求幸福快樂,這時候你忘記了幸福的目標,你看到的是基于事情的對錯,你就變成主觀,沒那么客觀,當你把焦點放在人和事不同的角度,這個目標的結果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