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去看電影《私人訂制》,走到影城樓下,恰見兩位老者于寒風中相依相偎。老大爺捧著一攢笙賣力吹弄,而老大媽靠在老大爺身上,雙手捧著一個大鐵杯,想討一點打賞錢。我心想著‘這歌不成歌,調不成調的,真難聽啊,又一個濫竽充數的’,然后匆匆上樓取票去。
大概三小時之后,觀影完畢,人們作鳥獸散。站在下樓的電梯上,隨眼望去,竟見兩位老者還在原地。冷風撲面,一剎那被凍得發抖的我,心也被揪得發疼,這么冷的天,兩位老人是怎樣挨過來的啊?這時,耳邊又從老人處傳來熟悉的曲調,雖然我實在想不起曲名,但卻跟著哼起來了。
一念惻隱而起,見到老者后面有一攤販正在喊賣烤紅薯,于是乎,我就跑過去花6元錢買了一個烤紅薯,小跑到他們面前,把紅薯放進了大媽手上的大鐵杯,里面還有2張1元人民幣。大媽連聲道謝,大爺在旁邊不停地吹著熟悉的小調。
“趁熱吃掉吧”,然后我擠上公車,站著車上,心潮起伏,情緒凄迷。
先分析一下這件事吧。首先,我做了一件微末的好事,贏得了良心上短暫的快感;其次,把小販剩得不多的烤紅薯又買掉一個,他可以早一些回家,不用再站在風口挨凍;再次,可以讓老人吃吃熱食,暖暖身子,接下來更賣力地繼續吹奏。一石三鳥,看上去多完美啊,我們彼此抱團消費我施出的“善意”。但是,我并不快樂,也許小販還會再繼續烤生的紅薯,還說不準老者根本不稀罕紅薯,人家想要的是可任意消費的票子。
2張1元人民幣,也讓我思緒無限蔓延。一種可能,路過的人們根本不把這當一回事,自己該怎么著還怎么著,讓人正視到,現今中國就是一個缺愛的社會,已經找不到對陌生人的善意,已經找不到對弱者的惻隱。但是,我若不是第二次路過那個地方,我還有什么資格去評說這些現象,我也不總是做這種事情,這一次也不過是我的偶爾為之,我又有什么資格去奚落那些不動聲色的路人,我還有什么資格來消費自己的微末善意?因為,我即是你,你即是我,是我們一起造就成這樣的一個社會,且還甘于此間墮落。
還有一種可能,其實有愛的路人挺多的,掏錢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很多的,只不過被那位老大媽偷偷地藏起來了。因為,杯子里的錢越少,他們才越顯得可憐,才越能激發出路人的惻隱之心,他們也能收到更多的錢。他們只不過是在消費有愛之人的善意,只不過是在利用我們的愛心來賺錢而已。是的,他們也許只不過是在提供一項服務,讓人們有機會做好事的服務,讓人們有機會施善的服務。因為人這種奇怪的動物,當他們付出自己的愛時,是會有發自心底的快感的。也許,他們會覺著收你的錢是應該的,是我幫著你們在思想上從自私蛻變成高尚。
不過再往深處一想,其實,我也沒做什么好事。人家可一直在吹笙,他們不是乞討,而是光明正大的賣藝,是靠自己的本事在賺取勞動報酬,和電影大屏幕上的那些個明星沒有兩樣,只不過某些人看上去高雅,而他們貌似低俗。
其實,在我眼中,兩位老者比我幸福。凄風中,他們相濡以沫、不離不棄;暖氣里,我尚孑然一身,心歸誰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