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喜歡玩游戲,因為玩游戲是理解我們這個世界的有效途徑。若從游戲中提取元素來強化學習,便可在學習過程中點燃激情。其實,在任何年齡段,游戲都可以引導學習,讓學習變得更“好玩”。
科技發展帶來的三維游戲,將學習者置身于古代的中國,或遙遠的國度。觀察孩子們正在玩的游戲,從他們的天性中獲得啟示,您將深悟游戲化一詞。不妨體驗一下玩游戲,并從學習的角度捉摸它,嘗試著做一個玩游戲的學生,再想想游戲是如何影響孩子的,會令自己心動不已。
經濟學家Edward Castronova曾指出:“人類社會出現了向游戲空間‘大規模遷移’現象。”全世界,有數億人在游戲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尤其是“85后”、“90后”、“95后”、“00后”這些所謂的“新人類”,更是伴隨著多屏幕、視頻游戲、技術達人、社交網絡達人、游戲達人成長的。因此,通過將游戲的元素和機制融入學習設計之中,提高學習的樂趣和學習者的參與感,成為一個自然的選擇,這是大勢所趨。
絕大多數研究表明,游戲化可以促進或提高學習和教育活動的效果。盡管“游戲化學習”很熱,許多學校和企業都在實踐,但正如高德納咨詢公司研究報告所講:80%引入游戲化的應用,都會因為低劣的設計,而走向失敗。不能把游戲化簡單理解為勛章獎勵和積分這些表象,而是應該深入思考游戲化內在的本質——人性。
事實上,設計并交付一個有價值的學習體驗作為游戲化學習的應用之道,非常不容易做到。這里會涉及許多專業知識,包括:游戲、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教學設計、引導與學習運營等。要想真正實現良好效果,設計、開發以及運營,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
客觀地講,目前,市場上真正能夠吃透并駕馭這么多專業領域知識的合格的游戲化學習設計者,可謂“鳳毛麟角”,亦可說“絕無僅有”。與潛在的需求相比,這方面存在著巨大差距。分析原因:許多培訓經理雖對教學設計略知一二,但缺乏游戲設計、美學等方面的知識與素養;一些搞游戲(主要是娛樂游戲)設計的人和機構,則不了解內容和教學設計;這里,也有可能存在著心理障礙,大家飽含著對傳統教育行業的敬畏與感情,雖明知“大廈”將傾,卻不敢造次;當然,更大的可能是,“不得其門而入”。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掌握并提高游戲化學習設計與運營能力,僅僅看幾本書與憑空設想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積極實踐,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必須采取逆向管理,先行動,邊思考,邊反饋,邊修正,邊吸引,邊迭代,邊完善。
如果有人現在就能真正開始付諸行動,那他就是學習游戲化市場上領先的“弄潮兒”,必將徜徉于未來廣闊的一片藍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