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和《干法》之后再讀《心》。
總體感受還是四個字——“大道至簡”!
本書里稻盛和夫依然在強調:“謙虛、堅持、利他、感恩、專注、磨練心性、作為人何為正確?”的價值導向。
本書讓我感觸頗深的有三個點:
1、當組織處在變革期,領導者首要任務是什么?
稻盛和夫在重建日航的時候,他認為企業重建第一步就是統一思想,讓大家擁有同樣的思考方式。
他說:如果不改變員工“心”的狀態的話,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策略,重建工作都是無法奏效的。
于是,他在公司處在破產的、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卻召集全體干部每周舉辦好幾天的“學習會”。
由他親自來講自己的經營理念。比如:拼命投入工作,不忘感恩之心,保持謙虛坦誠之心等等。
開始,干部們聽到這些話都感到疑慮和困惑,也有不少人表示不滿:為什么連小孩子都懂的東西還要讓我們來學?
他告訴大家說這些道理非常簡單,大家或許具備,但是根本沒有掌握,也沒有實踐,這就是導致日航破產的原因。
他反復強調,不斷訴說,結果一個人、兩個人開始接受……慢慢的表示理解的人不斷增加,最后所有人態度都謙虛起來,開始認真的聆聽他的講話。
他的授課范圍從全體干部擴大到一般員工,后來發展為以全體員工為對象的哲學學習會,公司內部還制定了《日航哲學手冊》。
當樸素的哲學觀滲透到員工的心理,公司的業績也隨之飆升,取得了超過預期的成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員工心變,公司才能巨變!
2、人應該怎么做,才能避開陷阱和危險?
書里提到瑜伽大師、哲學家中村天風。
話說中村天風大師少年時暴躁、膽大,當過軍事間諜,30歲得了肺結核,為了求醫他遇到了印度圣人卡里阿帕,從此走上修行之路。
開悟后的天風,結核病得以痊愈。后來,天風做過銀行行長,還開展了各種各樣的事業,都獲得了成功。但在某一時刻,他有了新的想法,拋下所有職務和地位,開始在街頭向路人說法。
天風大師有兩個比較傳奇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講:有個企業因煤礦勞資糾紛發生激烈爭執,天風大師主動出面調停,煤礦工人手持獵槍守著據點,對敢于靠近的人擺出開槍的姿態,警察阻止天風前往,但他卻朝著工人走去,吊橋下的工人用獵槍向他射擊,天風卻若無其事,從容地走在吊橋上,走過吊橋后,天風的外套褲子都留下了彈孔,但本人卻毫發無傷!
第二個故事是講:意大利馴獸師到訪日本時,看到天風的面容就說,這個人即使進入猛獸的籠子,也不會有事兒。接著他們來到一個籠子里,籠子里有三頭未馴化的老虎,有人對天風說你進籠子試一下,天風走進籠子,據說三頭老虎見到天風順從地趴了下來。
我讀《道德經》時看到一句,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這兩則故事,也算對上面話的印證吧。
由此,我們也能得出,人想避過災禍,最佳選擇是遵道而行,走大道。
3、我們應該如何磨練心性?
稻盛和夫講自己在讀小學時,爬到屋檐下抓了兩個毛還沒有長全的小鴿子。小鴿子在他和同學的把玩之下死去了。
年齡大了,再回味這些事兒,他覺得并不是每個人都帶著純潔美好的心靈降生到這個世上的,所以,人們必須時時的修煉自己的心性。
英國思想家詹姆斯艾倫說:人的心靈像庭院,既可以理智地耕耘,也可以放任它荒蕪,不管是耕耘,還是荒蕪,庭院都不會空白……如果我們想要一個美好的人生,就要分耕自己心靈的庭院,將不純的思想一掃而光,然后栽上清澈的正確的思想,并將他們培育下去。
稻盛和夫先生為了磨練心性每天都在反省。他認為,人始終不能忘卻自省之心,以謙虛的心態檢點自己每天的行為,才能克制不斷滋生的傲慢。
他講了自己的反省過程:如果出現了輕浮的舉止或傲慢的態度,一個人在家里或是在賓館的時候,他會對著鏡子里的自己斥責“你這個蠢貨”,然后,另一個自己會不留情面地責罵,“你小子真是一個恬不知恥的家伙”。到了最后,他會說出反省的語言:“神啊,對不起。”
他說:如果別人看到我這個樣子,可能會覺得我不正常,但這已完全成了我的習慣。反省自己,不斷修正,讓自己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這樣做,就能在不知不覺中磨煉靈魂,提升心性。
自我覺察,自我反省是每個優秀的人必做功課,曾國藩如此,富蘭克林如此,稻盛和夫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