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命的尊嚴正是超等價物的一切事物的基點。? ? ?
? ? ? ? ? ? ? ? ? ? ? ? ? ? ? ? ? ——池田大作
對于親情,一如所有人那般,張愛玲也曾強烈渴望,也許這就是人的本能。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家都是愛的港灣,并不是所有的親情,都對你溫柔以待。
張愛玲系出名門,是李鴻章的重外孫女。雖然到了她父親張廷重這代,大家族敗落了,但也還算富有??墒牵@樣的原生家庭,不是幸福的來處,而是黑暗的開始。
張愛玲的童年是非常不美好的的,父母離異,母親浪跡歐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后娘的監管中成長。后娘的不待見,父親的冷漠,甚至毒打,讓她一度苦悶。終于在她十七歲那年,被父親監禁的她鼓足勇氣,偷偷跑了出去,離開了那個家,這一別,竟是永久的告別,再也沒有回來。
監禁期間,張愛玲曾托人帶信給母親:“我想跟著你?!?/p>
母親回話說:“你可要想好,跟父親,自然是有錢的;跟了我,可是一個錢都沒有。”
張愛玲堅決地選了后者,想必,對她而言,再多的金錢,也不能買回一個人的尊嚴,卑賤地生活著,沒有尊嚴,不是她想要的過程和結果。沒有尊嚴的活著,毋寧死。
張愛玲也曾在回憶散文《私語》里寫道:“亂世的人,得過且過,沒有真的家?!笨梢?,某種程度上講,一方面,家是張愛玲遙不可及的美夢,另一方面,家亦是它現實生活的傷痛。
逃到了母親那里的張愛玲,本以為會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母親的鐵石心腸也讓她寒了心。母親的經濟狀況一直不好,母女之間的矛盾也一步步在激化。情況嚴重時,母親會沖著她吼道:“你簡直就是一個害人精!”
正如張愛玲所說:“這時候,母親的家亦不復是柔和的了?!?/p>
支付不了張愛玲的學費,于是母親給了她兩條路,讓她選擇:“要么嫁人,用錢打扮自己;要么用錢來讀書?!?/p>
又一次,張愛玲選擇了后者。
母親離開了,還帶走了老師資助張愛玲的學費。張愛玲定是傷心難過的吧,面對冷漠的母親,心開始結冰。
不過,孤傲如張愛玲,她堅強,像帶刺的玫瑰,哪怕是在貧瘠的土地上,也依然要扎根、綻放。
她開始寫文章,賺微薄的稿費。抱著寫好的小說稿,一家一家地去敲雜志社的門。即使被拒絕多次,依然沒有放棄。終于遇到了伯樂——《紫羅蘭》雜志主編周瘦鵑。
她的小說連載了,她實現了自力更生且一步步成名。她孤獨、寂寞,卻孤傲的成長。她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邊謀生,一邊樂在其中。她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她就是張愛玲,獨一無二的張愛玲。
那些獨自努力、獨自享受的日子,張愛玲漸漸出名,她自信地說:“成名要趁早”。這不是狂妄的自夸,更加不是傲慢與無稽之談。不出名,沒有獨立的經濟,哪有獨立的人格?
所以,出名要趁早,從另一種角度而言,是一種告誡。告誡我們要盡早盡快做到經濟獨立,然后才能靠近人格獨立。擁有了獨立的人格,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尊、自由。
02.
劇作家廖一梅說過一句話:“在我們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b>
是的,胡蘭成,就是那個懂張愛玲的人。胡蘭成欣賞她的作品,欣賞她的靈魂,這是多么難得的知己。他口腹蜜劍也好,他薄情寡義也罷,就算是大漢奸,張愛玲也無怨無悔。愛了,無關其他,就只是愛。外界的一切評論都與她無關。這種愛,即便是浩劫,也甘之如飴。
她寫道“遇見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她的心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這就是張愛玲。為了愛,放下了引以為傲的自尊。
張愛玲亦在《半生緣》說過:“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是啊,不問值得不值得,這就是愛情。縱使那般孤獨冷傲,比煙花寂寞的女子,也終究逃不過情結。
于是,沒有浪漫的婚禮,沒有他人多余的見證,只一張簡單的婚書:她寫下:“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
他補寫:“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p>
可是,真的能現世安穩嗎?再多海誓山盟,也逃不過善變的人心。有時候,你不得不相信,其實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永垂不朽。
胡蘭成處處留情,處處風流。他欣賞張愛玲,卻也摒棄不了自己浪蕩不羈的習性。張愛玲不過是萬千花叢中的一朵,還不值得讓他鐘情一生。
張愛玲千里迢迢去看胡蘭成,卻看到了他與另一個女人的糾纏不清。她要他做一個選擇,胡蘭成的猶豫不決讓她心灰意冷。她決絕地離去了,一旦放手,絕不回頭。她給了胡蘭成大筆的金錢,為愛情作了最后的收場。此后胡蘭成多次寫信,張愛玲再無回信。
她說:“但凡死纏爛打的人,大都不是真的深愛你,那只是在跟自己賽跑。真正愛你的人,做不到死纏爛打。因為自尊不允許。愛就是把最好的一切給予對方,包括尊嚴?!?/p>
03.
真正的世外桃源不在任何地理位置,它只在你心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愛玲
許多人說晚年的張愛玲過得凄涼、悲慘。孤身一人、無兒無女、生活拮據。其實并非如此,她死后留下大筆資產,說明她并不缺錢。她的余生,也不盡是悲涼,她的生活,源于她忠于內心的選擇,更是她自我靈魂的安處。
她說:“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
所以,張愛玲是快樂的,因為她遵循自己內心的選擇,過著清淡簡單的生活。這是一種清簡生活、極簡生活。于茫茫紅塵,尋一處心靈雅居,樂我所樂。
“愿我余生不悲歡,敬你歲月無波瀾”,她用余生讀書品茶,隱進半部紅樓,去往心靈的伊甸園。這是真正的自由,心靈、精神的最高自由。
拜倫詩云:“無盡之林,常有情趣,無人之岸,幾多驚喜,岸畔崖間,鼓濤為樂,無人駐足,是為桃源,吾愛世人,自然甚之?!?或許,這是自由的另一種境界,于無人處,自我滿足,于孤寂處,自娛自樂。
也許尊嚴是超等價事物的基點,也許愛情是讓你放下尊嚴的毒藥。而真正的自由,卻是讓你忠于靈魂,忠于自我,超脫苦難的良藥。因此,自由與尊嚴的極致,是忠于自己的靈魂。
紅塵俗世的我們,歷經年少輕狂,人間繁華,若能合理地為人生做加法,又無悔地為人生做減法,然后清清爽爽地做自己,靈魂深處,必將覓得屬于你的伊甸園。
忠于靈魂,與心靈對話,一個人只有與自己達到最完美的和諧,才能得到生命以及人生的最高領悟。
朋友,你好,文章若精彩,記得留言評論呦!同時也歡迎觀看最新付費連載永遠的畫棺師。
這里有厚重的文化故事和一場紅塵悲歡,期待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