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什么?在《快樂美學》這本書中說:快樂是一種獨特的熱情洋溢的情感體驗,一種高能量形式的幸福。
快樂完全是我們的主觀體驗,取決于我們的內心,不過《快樂美學》的作者英格麗·費泰爾·李發現我們的快樂存在一些共性,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物質世界,創造出快樂的感覺。
她從視覺入手,總結出了十條“快樂的美學原理”,它們分別是:活力、豐裕、自由、和諧、嬉戲、驚喜、超然、魔力、歡慶和更新。書中就是以此分為十章,分別展開,每一章都詳細敘述了這個原理是如何讓人感到快樂的,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讀讀原書。
接下來我就來跟你講一講這些要素是如何讓我們感到快樂的。
具體的、視覺上的美學要素,包括活力、豐裕、和諧與更新。
活力是快樂美學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
英格麗認為:
我們擁有的能量越高,活力越強,我們就越有能力玩耍、創造、歡慶、積極地加入我們周圍的世界。
在視覺方面,活力指的就是涌動的光和色。
你可能看過動漫《英雄聯盟:雙城之戰》,故事是以底城和上城的故事展開的,底城的環境充斥著破敗、險惡與暴力,垃圾成堆,就連空氣也有毒,上城則是烏托邦,象征著進步與繁榮,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上城的人瞧不起底城的人,底城的人希望進入到上城,獲得尊重和地位。
現實中也存在這樣的“底城”,那就是阿爾巴尼亞的首都地拉那,新市長埃迪·拉馬上任的時候,他說:“這個城市已經壽終正寢,它就像個中轉站,人們因為要等某樣東西,才不得不待在這里。”
之后,他親自設計草圖,選擇了鮮艷的色彩和夸張的圖案,徹底改變了灰暗城市的面貌。一開始人們好奇,后來慢慢的,亂扔垃圾的人少了,市民開始自覺繳稅了,他們覺得上街更加安全,商家也移除了窗戶上的防盜網,再后來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僅僅是加了一些鮮艷的涂料,就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快樂與尊嚴。
就像黃配白的穿搭能塑造出幸福感一樣,我們都知道顏色能夠左右我們的情緒。
除了活力的視覺要素之外,還有豐裕與和諧。
豐裕是指一種多樣的、不匱乏的、富有變化的感覺,就像彩虹,布滿圖案的動漫屋。
和諧指的是平衡、對稱與流動。
英格麗認為:
人類喜歡和諧的東西,是因為人類天然向往秩序和整齊,人的生命也是一個努力將無序混亂的東西變得有序的過程。
我們都喜歡對稱工整的圖案,像是剪紙、雪花,喜歡整齊劃一的動作,比如國慶的閱兵,大型整齊的動作,會讓人心底涌現出自豪感,也有視覺上的愉悅感。
還有一個視覺上的快樂要素是更新。與活力一樣,更新也意味著旺盛的生命力,更新代表繁榮、擴展,往往表現為曲線。曲線象征著迅速生長,也象征變化。匈牙利陶瓷大師蔡塞爾經典的餐具設計靈感,就來自于嬰兒的小屁股。
以上就是視覺上的快樂美學,我們再來看看那些抽象的快樂美學要素,包括自由、驚喜、嬉戲、歡慶、超然、魔力,這些更能喚醒我們心底的感受。
對于經常處于封閉空間的學生、上班族來說,自由、開闊的空間就容易引起我們的快樂,比如大型公園、平靜的湖泊、遼闊的草原、熱情的海灘。當人身處自然中,大腦的前額皮質的血流量會減少,在生理上我們會感覺更加放松。
再說說驚喜這個元素。強烈的對比反差、奇妙的圖案、意外的事件都會引起我們的驚喜。
跟你分享一下我的今日份驚喜: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一家咖啡館,這是我第一次來這家店,最讓我感到驚喜是一只肥貓(附在下面),體型堪比加菲貓,灰白相間,毛茸茸的,非常可愛,在我打字的時候它還會時不時的跑過來對著我伸直脖子,估計是想讓我幫它繞一繞下巴,特別好玩。
關于驚喜,作者英格麗在書中提到了一個小細節:
有一次,當她穿上了半年沒有穿過的大衣,把手放進口袋的時候,驚喜地發現里面有幾個貝殼,這些是她之前在海灘上撿到的,摸到這些貝殼瞬間就回憶起來那份快樂的回憶。后來,她就會在大衣口袋和手提包里給自己藏這些紀念品,一些漂亮的石頭或是堅果。等她不經意地摸到這些可愛的小東西的時候,就會覺得好像收到了送給自己的禮物。
在網上,這些驚喜被稱為“彩蛋”,當用戶執行某種操作時便會觸發,比如網易云音樂中有一首名為《海德薇變奏曲》,“海德薇”是《哈利·波特》里面一只貓頭鷹的名字,如果你用手指敲敲這首歌留言區第九條留言和第十條留言的位置,相當于敲了九又四分之三的墻壁,這時你的手機屏幕就會出現一個被燒開一個口子的動畫,然后,一輛通往魔法世界的火車就停在你的面前,如果你收藏了這首歌,就會出現一只貓頭鷹朝你飛來。這樣的彩蛋沒有什么實際用處,但每個看到這個的人都會會心一笑。
還有一個重要的快樂美學元素是嬉戲。當孩子不在家里的時候,你會覺得似乎家里空蕩蕩的,少了很多歡樂與活力,而當家里多了一個小孩子,快樂就多了起來。
英格麗認為那些活得最快樂的成年人,總記得游戲,不是電子游戲,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樸素互動。這種“游戲精神”被帶到生活之中,不是指不認真或是無所謂,而是一種自如的態度。
人類的行為中,默契的擊拳、傻傻的表情,都是在邀請對方進入一個充滿快樂的安全空間,在這里,很少出現語言和邏輯。
布朗說,“這些表現是哺乳動物之間非暴力、安全、快樂的原始交流。”
還有一種要素是超然。超然指的是那些上升、輕盈的事物,比如空中的泡泡、氫氣球、飛行的蜂鳥等等。
另一種要素是魔力,那些讓人感覺魔幻的事物,比如北極光、宇宙中的光暈等等。
最后一個快樂要素是歡慶。那些大型的歡慶場合中往往有大型物品,作者說,這是因為大件物品可以帶來大份的愉悅。它是慶祝活動的核心,吸引人群目光的燈塔。
你會發現,那些大型活動,比如篝火、音樂會、游行花車等等,當我們共同注視著這個不尋常的大東西的時候,我們忘卻了煩惱與憂慮,人們一起共同沉浸在眼前的歡樂之中,仿佛與身邊的人成為了一體。
歡慶的核心是:越分享給別人,自己卻越快樂。所以你會發現那些大型的物件,往往會在公共場合展示,就是為了將快樂分享給更多的人。
英格麗說:
或許我們應該用與管理錢財完全相反的方式管理快樂。我們應該盡一切可能花光所有快樂。在歡慶活動中適應音樂、煙花、大氣球、閃光亮片,讓盡可能多的人一起快樂,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獲得真正持久的快樂。
你可以試著回想一下,在哪里我感覺最快樂?那里有什么讓我感覺快樂?這些地方體現了什么美學要素?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或許你就能找到讓自己最快樂的元素,然后去主動創造自己的快樂。
原來我們可以從外至內地設計出幸福快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