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準備了三把鑰匙來治生活的迷茫和焦慮。
Key(超級個體專欄):ABZ人生設計
A做好現在的工作
B培養備選
Z保住退路
ABZ是目前最適合的扎實打法。現在即將面臨畢業年,還在學校里為著實習和學習而糾結焦慮,常常想找“理想工作”,每天都滿懷激情去做事,每天接觸的就是最理想的工作……當然目前這些都不存在的白日夢。誰知道“理想的工作或者生活”在哪兒呢?路都是從腳下走出來的。有這么句話是“沒有任何積累,是不可能做到理想的工作的。”
分享我的ABZ計劃:
A計劃:當下專心于本專業學習,提升專業技能,在面臨實習之前充實自己。
B計劃:拓展心理學知識,在通過咨詢師考試后,尋找實踐機會,繼續學習。
Z計劃:保住退路,無論什么時候都有養活自己的能力。
Key(羅輯思維):打破平衡,新生
有一期“羅輯思維”提到“1493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給了新的解釋。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真正意義,是幫美洲大陸引入了很多關鍵因素,打破了之前兩個大陸內部系統的博弈平衡。”
而現在比較流行的“個體的崛起”,個體的崛起不是完全獨立里的,因為個人掌握的資源和方法有限,在組織中的博弈競爭中陷入困境。這時,繼續調度大量的資源投入,往往是沒有用的。反倒是一些細小的外部因素,可能剛開始看微不足道,但只要它是原來系統沒有的,就有可能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就像2009年,著名的新浪公司已經是三大門戶網站了,而美國的Twitter模式給了他們啟發,新浪推出了微博,公司重獲新生。
Key(超級個體專欄):人脈法則,保持互動
1.人脈的質量比數量重要,關系比鏈接重要。
2.提前幫助未來會幫助你的人。
知識代理人、聯系人、朋友、外腦。
通過他人找聯系人和代理人,從身邊找外腦和朋友。
怎么保持互動呢?
使自己成為這四類人里的一類,提供差異化價值。
1.如果我想成為知識代理人,我要懂自己的專業,得達到專業的水平,可以通過證書、獎項等。而另一方面,愛好心理學,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后,可以往心理學專業化道路發展。
2.如果我要成為朋友,要做朋友的知心人。耐心傾聽,關心,并及時給予援助之手。
今天看完了,這篇超級個體,我又找到可以推進自己往前發展的動力。
最后,分享本周的“三件事”小確幸——糖水。
吃,為生理需要,吃飽就夠了。比不上談養生的人,追求吃得健康。比較貪的人,要吃得好才行。
“吃在飯堂,那是為了生存。”兩年多的飯堂,雜亂的菜式,沒有口感的米飯,也是摧殘身心。為滿足口腹之欲,總想來點新鮮的。中午時,泡了紅豆,打算來鍋糖水。
生養在廣東,糖水那是必不可少。想起在家時,周末下午3點是茶點時間。吃自制的點心,配上綠豆冰/涼粉/紅豆糖水等各種糖水,總是非常開心的。
晚上吃著自制的紅豆糖水,忽然在想,如果這會兒在家,一定照著各種食譜在搗鼓好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