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形聲字,從府從肉,兼有會意,官府之家肉爛了。
甲骨文沒有腐的原字,說明肉腐爛的現象、詞語,在殷、商出現、使用的頻率很低。從目前的史料中看,整個春秋時期,吃肉是王室專享的,民間百姓是不能吃肉的,當時政令、法律的規定,7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吃點肉,但也是有次數的,何況70多的人了,已是有肉沒牙了。
這個時期,人類馴養不是很發達,整體上是種植業不能滿足人類糊口,沒有剩余的糧食發展養殖。
民間百姓沒有肉吃,也就不存在肉腐爛的問題,所以腐爛只發生在官府。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人類很長一段時期發展的真實寫照。
腐,也發生在水質上。停滯、存放的水,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發生腐敗變質。所以流水不腐,流動的水自身擁有凈化的功能,這也是污水處理的基本原理,讓水曝氣翻騰,沉淀后在菌種的繁殖、凈化后,流向蓄水池,灌溉林木,在太陽蒸騰下水蒸氣升上天空,化作甘霖再次降臨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