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命運自己能主宰嗎?你信命嗎?說實話,我從來不信命,我不相信命中注定之類的,但還是順其自然,毫無規劃地一路走來。說白了,自我意識很薄弱,好多事都靠被動的潛意識來支配著,毫不自知。
直到最近訂了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專欄,我才知道一個人的外在現實是由他的內在潛意識決定的。
武老師說:“通過一個人的外在現實可以知道他的內在意識;同樣,通過他的內在意識也可以預見他的外在命運”。
仔細想想還真是,我的一個朋友總說自己是勞累命,原來我沒大在意,現在回想,這一切還真是她自己的潛意識決定的。她是那種手腳麻利,大刀闊斧般往前沖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能干。而在她的潛意識中,上至父母下到孩子干活都太慢了,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不如她自己做,來的省事。所以,事事不放手,事必躬親,才導致她一直勞累。
親戚家的孩子,今年剛參加完高考,平時成績是不大理想,但是上個普通本科還是可以的,但是他總說:“哎呀,不行,一考試我就緊張,可能發揮不好”。結果成績和分數線僅差了2分。
我們經常說:“怕什么就來什么”,也是這個道理。這在心理學里有個專門的概念—-自我實現的預言。
自我實現的預言:出于人類最本質的自戀需求,你會把事情朝你的預言方向推動,以此證明,你是對的。
自戀有兩個表現:
我是對的。所以,我說了事情會怎樣,就會把事情朝那個方向推動,用這個去證明,我說的是對的。如果你是個女士,不要經常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而你要是個男士,就不要動不動就說:“女人都愛慕虛榮”。說的多了,你可能找到的另一半就是你嘴里的那種人。就算他本性并非如此,也可能按照你的想法改變。
我比你強。我地位高,你地位低的關系才會讓我自在舒服。一般來說,男人都不愿找比自己地位高的女人為妻子,就是出于這種心理。
自戀并不是不好,我們必需得要先接納自己,深深地喜歡自己,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好。但是,當一個人一味地追求“我是對的”,“我比你強”時,他就會變得狹隘,將自己局限在這樣一個主觀的世界中,常常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強的,會有意忽略掉一些正確信息。甚至會作出自我妨礙,自我破壞的行為,只為了以求證明“我是對的”或“我比你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痛苦悲觀的命運,而自己恰恰就是這種命運的締造者。
發現問題,改變問題。你我現在的生活現狀都是曾經的內在潛意識的鏡像。一些消極的自我暗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受消極暗示而不自知。既然知道了我們可能締造了自己的痛苦命運,那我們就能改寫自己的命運。
自我意識很重要,只有先覺知到自己的內在情緒,才能對癥下藥嘛。你可以問問自己經常說的話時什么,也問問別人常常聽到你說的那句話是什么。基本可以判定你是積極型還是消極型人格。
武志紅老師講述了一個關于他自己的“自我實現的預言”覺知過程。有一天,本來他好事連連,心情大好。但就因為看到珠江里有一條造成污染的運沙船,他感嘆道:“這真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世界”。不禁被自己嚇了一跳,本來大好的心情怎么被一條運沙船就給無端掩蓋了,幾下對比,武老師覺察到了自己深深的自戀:看吧,我早就預言過這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世界,這條運沙船證明了我是對的。
當你發出一個預言后,為了維護“我是對的”這份自戀,你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那些符合你預言的信息上。這樣一來,你看到的世界,就符合了你的預言。
誰都不想擁有一個痛苦悲觀的人生,現在給你個藥方,關鍵還得要看你是否實施行動,作出改變。
改變,從體驗開始。不管是覺知自己的自我實現的預言,還是改變你的預言,都需要從體驗入手。因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其實大部分都是來自各種體驗。
一些過往的事,也就是那些先入為主的體驗,會讓我們形成一種思維定式。而體驗分好壞,好的體驗,就會帶給我們積極的自我實現的預言,而且是良性循環,越來越好,有的人總是順豐順水,給人覺得老天都在眷顧他。
而不好的體驗就會給人形成消極的自證預言。一件事有兩次沒做好,我們就會給自己或者別人貼上各種標簽, 長此以往,在我們自己的推動下,這種預言往往就會成真,一旦自己都深深的引以為傲:“看,我是對的吧,我早說過了”。自戀的需求就被滿足了。
所以,有孩子的父母一定不要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簽,要積極鼓勵,多給一些成功的體驗,才會讓孩子長成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通過做事的體驗有意識地察覺到自己的自我實現的預言。對于消極的自證預言,我們就要自我干預,不讓它實現,給出好的體驗,打破原有的消極體驗,從而向積極的自證預言方向推動。
怎樣才能收獲好的體驗呢?根據我自己的經歷,以下三點可供參考:
1、把一件事分解成最小化。比如看一本書,可以把一本書按20分鐘左右時間分成若干小塊,每次在規定時間看完即可,不要多看,直到看完整本書,看下本書的時候,你有了之前的成功體驗,就會看得越來越多。
2.從簡單的小事開始改變。尋找機會,制造機會,體驗到那個積極的預言。想要減肥,就從每天健步走10分鐘開始,或者回憶自己曾經達到的最好狀態,體驗當時的感覺。不要上來就給自己大的挑戰,反而因完不成任務形成的失敗體驗,而造成消極的預言
3.找個榜樣。榜樣的力量無窮大,你想要在那方面形成好的預言,那就搜羅身邊或者網絡上和自己情況匹配的人物。以此樹立一個標桿,時時參照,學習他人的積極體驗,同樣可以形成自己的積極預言。
史蒂芬·柯維在他的說中也寫到:改寫人生劇本,成為自己的創造者。他認為的是低效的思維定式限制了我們的人生。要想打破這種思維定式的限制,需要形成以正確原則為中心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是基于強大的自我意識和想象力為基礎。自我意識是積極處世的基礎;想象力就是我們的內在潛意識;能讓我們在心里演練那些自我潛能;良知能讓我們遵循自然法則,確定自己的價值觀;獨立意志指做出決定,主動選擇,付諸行動。
而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獨立意識的結合則能讓我們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就如武志紅老師說的:“認識自己,成為自己,是一條長路。不急著尋找答案,不急著立即改變,而是不斷從各種角度去理解它。”
愿我們都能不斷認識自己,有能力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