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有一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好漢——青面獸楊志。楊志一心想把滿身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可是命運總跟他開玩笑,押運花石綱,在黃河里翻了船,丟了花石綱;押運生辰綱,在黃泥岡上又被晁蓋劫了。就連賣口刀都能攤上人命官司,這倒霉催的。
不僅如此,他在梁山上也沒有得到相應的待遇。他本是名門之后,用他自己的話說:“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盡管如此,他在梁山上的排名卻排在了撲天雕李應、美髯公朱仝的后面。而且五虎大將里面也沒有他,只做得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還排在了第三,位列小李廣花榮、金槍手徐寧之后。
論武藝,青面獸楊志本不在五虎大將之下;論出身,人家是楊家將的后代。楊家將從古至今,滿門英烈,誰人不知?
那為何青面獸楊志在梁山卻如此慘淡?
首先,楊志上山是被動的,他確確實實是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的。這是不符合他本意的,他本意一心要當官,光宗耀祖。所以當失了花石綱,他沒有去落草,而是“灑家今來收的一擔兒錢物,待回東京去樞密院使用,再理會本身的勾當”。當他淪落到不得不變賣祖傳寶刀來維持生計,遇到無賴牛二,無奈之下,殺了牛二,攤了人命官司,他仍沒有想到去落草,而是主動去自首。就是在丟了生辰綱的時候,他先想到的是自殺,而不是落草為寇。
由此可見,他對落草為寇是極度排斥的,在內心里是無法接受的。因為他一直以名門之后自居,不肯輕易辱沒了祖上名聲。最后被逼得實在走投無路,才選擇落草。他是這樣一個心態,這樣一個態度,在梁山上自然不會主動作為。他立下的功勞也確實屈指可數,都是一些小動作,沒有搞出什么大名堂。有些得過且過,混日子的感覺,就等著哪天宋公明的招安大計實現了,再去朝廷當官。
其次,梁山情結作祟。很顯然,楊志不得不違背初衷,選擇落草為寇,最終還是辱沒了祖上的好名聲,而這些全都拜晁蓋和吳用所賜。要不是這廝們劫了生辰綱,楊志早就升官了,何止是制使啊,三品帶刀御前護衛也不在話下啊!如今,躲在這水洼里,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何時才有出頭之日啊!因此,有這樣的情結作祟,他是不會為梁山賣命的。
估計托塔天王晁蓋對楊志也是有戒備之心的,當年自己領著一伙兄弟劫了生辰綱,害得楊志家破人亡,東躲西藏,雖然眼下是投奔了梁山,那種埋在骨子里的恨是無法消除的,不定哪天養成勢力了,是要報復的。因此,不能委以重任。
最后,楊志這個人很清高,他總是以名門之后自居,并且總是念念不忘,逢人便說,逢人便講:“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這就有些自吹自擂的嫌疑了,就有些讓人討厭了,如果細讀水滸,會發現,楊志在梁山上的人緣是不怎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