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18118746642
2018年,藝術品市場開始在全球復蘇。在經歷連續兩年的休整之后(2015年下降10%,2016年下降23%,2017年上漲12%),拍賣收入實現了20%的增長。因為它是西方市場和中國市場共同復興的結果,而兩者都創下了全新的拍賣紀錄。上半年平穩增漲(增漲9%),下半年強勢增漲(增漲32%)。2018年,全球有602900件藝術品公開出售(增加3%)。整體未出售率34%(2016年為36%)。里昂那多.達芬奇的《救世主》以前所未有的4.5億美元拍賣表明,藝術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下一個里程碑將是10億美元。同時,我們一定會在2018年看到1.79億美元到4.5億美元的拍賣結果。
2018年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國PK美國是重頭戲?2017年,中美市場之間的激烈競爭造就了爆炸式增長。美國市場增長42%,中國相比美國只有2億美元的優勢。在2017年,中國(51億美元)繼續領跑美國(50億美元)。中國市場依靠的是大量上拍的藝術品(28萬零800件),其中只有32%成交。美國市場則擁有市場上最高的成交率(75%),遠超西方平均水平(66%)。中國拍出了89400件作品,美國82000件,兩國的交易額也史無前例地接近。
世界藝術品拍賣地域對比?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藝術市場,交易額達到51億美元,占全球交易額的34.2%。美國排名第二,交易額為49億美元。全球五大市場營業額均呈增長態勢:中國增漲7%,美國增漲42%,英國增漲18%,法國增漲35%,德國增漲12%。
城市競爭力對比根據最新GaWC城市名冊 ,世界重要城市等級劃分如下:
特等城市(Alpha++)2個: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一線強市(Alpha+)7個:新加坡,中國香港,法國巴黎,中國北京,日本東京,阿聯酋迪拜,中國上海。
新加坡:亞洲藝術品市場新翹楚
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各類拍賣公司共16家,其中藝術品拍賣從業公司一共8家,本土8家,中國經營新加坡投資運營2家。統計拍品約為7000件/年,本土買家約為20000人,外地買家約5000人左右。
作為東南亞地區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中西文化融合的優勢,新加坡培養了一批藝術品收藏鑒賞家們。“新加坡的收藏群體水平有高有低,有老華僑,有生意人,但是這個市場沉寂了很久,是還沒有開花的市場,普遍地來說,人們有這個欲望,但是不像北京、上海、香港那么成熟,是一個新興市場。除了新加坡本土征集到的拍品外,雅盛在海外也征集到一批重要的拍品,我們注重把流散海外的中國傳統藝術品挖掘回來,希望回歸到大陸。隨著東南亞藝術品藝術市場的看漲,東南亞本土藝術家越來越受到追捧,近年來,東南亞藝術在國際的曝光率越來越高,市場也逐漸培育起來,來自歐洲和美國的藏家亦逐漸增多;而亞洲方面,臺灣及香港藏家對東南亞藝術的興趣更有明顯增長。
迪拜:迪拜危機與中東藝術市場的衰退
迪拜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希望,在2009年11月25日這個海灣酋長國最大的國有企業集團迪拜世界(Dubai World)對外宣布推遲償還債務而成為泡影。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迪拜的房地產價格暴跌、消費者信心急劇下降、公司重組也驟然而至。2009年年初以來,裁員浪潮從金融和房地產領域蔓延至旅游、媒體和零售等部門,外籍員工開始收拾行囊啟程歸國。對于全球藝術品市場來說,以迪拜為代表的中東市場的價值亟待重新定位。
作為“后石油時代”社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金融業、國際貿易和文化旅游業成為了迪拜執政者近年來所主導的嶄新領域。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區域性市場同樣必須承受全球化的“副作用”,即無法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之下身處事外而獨善其身,無可避免地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波及與影響。
以迪拜為代表的中東地區,自二次大戰之后才逐漸從原來的游牧狀態走向定居生活,近年來才出現了大規模的都市化發展。即便以迪拜為中心的海灣各國,經濟富裕,擁有豐厚的石油資本,但是本土的藝術購買力依舊不足,集中在皇室以及貴族階層的購買與消費,其藝術市場沒有動員更多的力量參與,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加之,中東地區相較世界其它地區,在宗教、趣味、格調以及購買選擇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因此其藝術市場與全球市場(或者與其它地區藝術市場間)的交互性、融通性也相對不足,故而迪拜藝術市場的本次衰退,充分印證了其在“要成為全球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過程中的“底氣不足”。
港澳臺新勢力
中國藝術品市場,內地和港澳臺競爭相持不下。從2017年成交額區域分布來看,2017 年春季港澳臺地區占據了55%、京津冀地區占據37%,相對2016年春季同比兩大地區的差距拉大。值得注意的是,港澳臺地區的成交額占比已經過半。而港澳市場的成熟度更接近于歐美市場,這一地區市場份額占比的變化,也呼應了今年上半年以來全球市場的變化。
香港之所以會成為僅次于紐約和倫敦的世界第三大拍賣市場,其優勢在于低稅率、零關稅,良好的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這些都堪稱是吸引買家的磁石。而且特區政府致力于當地商業環境的治理與發展,2008年取消了葡萄酒關稅,以推動香港成為全球葡萄酒拍賣市場上的領軍人物。其他的因素可以暫且不提,但是關稅與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恐怕是內地拍賣行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里都無法企及的。經海關批準,允許外國貨物不辦理進出口手續即可連續長期儲存的區域就是保稅區,具有“保稅倉儲、出口加工、轉口貿易”三大功能,享受“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的運作方式。
紐約,依舊是全球最大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首先,美國藝術品拍賣業的發展歷史很悠久。自17世紀歐洲殖民者將拍賣方式引入美洲,到現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2017年,紐約的地區生產總值已達萬億美元,直接影響著全球的金融、媒體、政治、娛樂以及時尚界。
其次,美國拍賣業發展非常快,年度成交額增長平穩。在美國拍賣業可以說是一個不受經濟危機影響的行業。除了在二戰期間因戰爭原因拍賣業曾受到過一定影響外,拍賣業在美洲一直持續發展,即便是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期間,拍賣業也照樣很興旺,因為有大量的破產財產拍賣。尤其是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拍賣師業開始使用上了電腦、網絡等現代化技術和設備,這些現代化工具極大地促進了美國拍賣業的快速發展。
第三,美國拍賣業的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發展非常成熟。美國拍賣業是一個100%市場化的行業。美國拍賣業的生存和發展不依靠任何國家政策性的扶持,甚至沒有專門的規范拍賣活動的法律,所有的拍賣活動都遵循一般的財產法、買賣法和合同法。美國拍賣業的標的來源幾乎百分百來源于市場,既不存在類似我們國家的公物拍賣、政策性土地拍賣與礦產資源拍賣、政策性破產資產拍賣,也不存在類似我國的司法強制執行拍賣,但是其民品拍賣非常發達,拍賣標的主要來源于民間委托,但是美國拍賣業的發展水平卻非常成熟,目前拍賣業容納了4萬多名拍賣師,而且拍賣師隊伍還在逐年增加。
第四、美國拍賣業的大眾化程度非常高,拍賣已經成為一種為社會成員普遍接受的交易方式。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美國人參加過現場拍賣。當問到參加拍賣會的原因時,大家首選的原因是參加拍賣活動很有趣,能夠獲得有意向不到的體驗。其中97%人認為參加拍賣活動很有意義;92%的人對參加過的拍賣活動印象深刻;83%的人認為拍賣是有趣的交易形式;51%人認為參加拍賣會可以買到非常值得購買的東西;65%的人認為在拍賣會上可以買到在別處無法買到的東西;53%的人認為拍賣可以獲得意向不到的價格方面的驚喜;另外還有很多人認為拍賣活動是一種值得全家人一起參加的活動。在美國,人們參加拍賣活動不僅僅是為了去買東西,更多的是把拍賣視為一種社交活動參加的。
第五,美國拍賣業的拍賣標的種類非常豐富。可以說,凡是我們能想象到可以交易的東西,幾乎都可以成為美國拍賣的標的。按各標的拍賣成交總額占有的分量順序來看,美國拍賣業的主要標的包括:(1)民用住宅類; (2)工商業性質的房地產,包括商務寫字樓、加油站建筑、零售商店,以及工業用倉庫、貨棧等。(3)土地和農用地,隨著美國城市化進程的深入和從事農業活動人口的減少,越來越多的土地進入拍賣市場。(4)藝術類、古玩和其他收藏。(5)慈善拍賣,越來越多的集團發現慈善拍賣可以比其他方式募得更多的錢。(6)機動車,這類拍賣的專業化程度最高,而其是所有拍賣種類中成交速度最快的。(7)工商業機械設備;(8)家畜拍賣;(9)個人財產拍賣(主要指遺產拍賣)。(10)還有兩類負增長率的標的,一類是農用機械拍賣,另一類為知識產權拍賣。
第六,美國拍賣業非常注意對拍賣的宣傳工作。拍賣公告不是法定的拍賣程序,但是美國拍賣業非常注意對拍賣的宣傳工作。美國拍賣業近年來之所以獲得快速的發展,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國有許多與拍賣和評估有關的電視節目,這些電視節目不但具有較強的娛樂性,而且起到了很好的普及拍賣知識的教育作用,為拍賣活動贏得了大批新的客戶。拍賣公司平均要將企業收入的20%用于廣告和宣傳。
藏家為何鐘愛紐約??在當今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雖然香港憑借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崛起而逐漸成為世界藝術品交易領域的第三極,但相比紐約和倫敦的成交額來說,仍有很大差距,而紐約市場又毫無爭議地遠遠超過倫敦市場,成為了全球藝術品交易額最大的地區。?紐約市場能長期占據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第一把交椅,與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密不可分。特別是紐約眾多的金融機構在支持拍賣業的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杠桿作用。紐約時報曾透露這樣一個案例,紐約的一家拍賣行在2010年賣出了畢加索一幅重要作品,但在這之前他們找了第三方來拿出一筆數額不明的擔保金。當這幅最低估價7000萬美元的畫作以1億多美元拍出時——當時創下了藝術品最高拍賣價。
對于紐約的拍賣行來說,擔保金是其爭奪全球客戶的重要手段。一位畫廊經紀人曾經這樣表示:“保證金為市場提供了額外的選擇,為賣家增加了資產的流動性和信心。保證金就如同保險一樣簡單。”蘇富比今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其將提高拍賣行的擔保實力。據紐約一家藝術品機構的研究顯示,蘇富比為了能夠爭取到100萬到200萬美元的更多藏品,在第三方擔保方面下足了功夫。這種利用金融工具的做法,在經濟處于上升期的時候,對于整個藝術品市場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帶動了紐約拍賣市場始終走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前列。
無論是推出重器,還是祭出名家,對于拍賣行來說,在紐約拍場上最為重要的目的還是在于重新確立中國藝術品的市場“坐標”。對于紐約的拍賣行來說,有時候還會利用一些專題拍賣來提升某一類冷門拍品的市場價值體系。
2018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如火如荼,競爭空前激烈。各大拍賣行也大展身手,最終誰主沉浮,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