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玲玲要買高考密卷,你覺得有沒有必要?”
這是晚上11點,嬸嬸發過來的信息。
換做以前,我肯定會耐心問,目前的學習狀態怎么樣?為什么突然想買?什么樣的密卷?多少錢一套?綜合考慮再給予回答。
但是最近,真的是被問到沒脾氣。
有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總是草木皆兵、如臨大敵的狀態。
2
玲玲是堂妹,還有一個堂弟,最近在考慮幼升小的學校。
所以前幾天,被“到底要去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好?”“是去劍橋班好還是普通班好?”等等問題轟炸。
叔叔嬸嬸一向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要千方百計給他們創造最好的條件。有些在我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把他們弄到睡不著吃不香。然而,付出很多,家庭幸福指數并不算高,堂妹的“不懂事”似乎很讓他們頭疼。
既然問到我,我說出內心真實地想法:“如果是在承受了很大壓力的情況下,去創造那些條件,我認為沒有必要。因為父母壓力大,家庭氛圍必然很難放松,不會調節的話甚至會緊張,這樣對孩子來說是不好的。”
“可是如果沒有給他們創造最好的條件,他們長大后怨我們怎么辦?”
“如果培養出這樣的孩子,那不得不說教育是失敗的。況且,如果他們會有埋怨,那么不管創造什么條件,他們都會埋怨,因為,他們總會看到條件比自己好的人。”
也許是我說的太直接,嬸嬸陷入了沉默,隨之而來的是更加的糾結。
我很抱歉給她造成糾結,但從她的糾結中,我也明白了她的壓力,從這點來說,我并不后悔說的太直白。換一種說法,如果他們在壓力尚可的情況下,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我舉雙手贊同。
很多父母為孩子,沒有私心,再苦再累不能苦孩子。雖然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我并不認同這樣的觀念。
孩子從小正確認識家庭的經濟情況,才會懂得為父母分憂,懂得感恩父母在困難的情況下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而父母,也完全也可以存一點“私心”,考慮考慮自己的處境,畢竟,只有身心放松,才能更好地收獲孩子成長的驚喜。況且,父母付出太多太多,也很難絲毫不存私心,他們會對孩子寄托很大的希望,稍不如意就會對孩子的“不懂事”感到失望,這對親子關系來說,有害而無利。
3
無獨有偶,同學群里也有著急的新手家長。看到別的孩子會背詩了,會說英語了,就自我反省:我是不是沒有注重這方面的培養,我要加油了。
看到這種現象,我不忍去說什么,似乎也沒“資格”去說什么。
只能默默祝福:愿在摸索成為優秀父母的路上懂得放松,愿所有父母隨其自然,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