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別讓你的執著成為一場鬧劇
文/林子
01
人生就像剝洋蔥的過程,每剝掉一層,味道就重了一層,把最后一層剝掉的時候,你已經淚流滿面。——蘇格蘭諺語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的剝洋蔥理論,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可是我有心哭泣,卻無語凝噎。是的,我悲傷到哭不出來。我這才明了海報宣傳語“講個笑話,你可別哭”是一種怎樣的沉重。
影片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三個“品行不端”卻執著地懷揣教育夢想的大學教師,跟著一個更加執著的老校長,從大城市來到偏遠鄉村開辦了一所小學校。學校待遇慘淡、生活艱苦,但老師們都自得其樂,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員要來突擊檢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寧,因為學校有一位“驢得水老師”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擔心丑事即將敗露的時候,一個神奇天才的出現拯救了大家,然而誰能料到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大部分內容引自360影視簡介)
一言以蔽之:一個謊言引發的人仰馬翻。
02
毫不夸張地說,這個電影的出現是個驚喜,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在國產劇中看到這樣有深度很走心的電影了。沒有一線明星,沒有高科技噱頭,也沒有繁雜的拍攝環境和技巧。有的只是近似荒謬的真實。
很多人說這是一個喜劇,也有人說,這是一部悲劇。而我認為,這是一場鬧劇。
故事從救火開始,其實預示著結局:指揮不當、方法亂套的救火最終只會引火燒身。當我們在生活中執著于去救火的時候,是不是要考慮這個火要不要救,有沒有條件和機會救。或者其實救火的人自己早已水深火熱、自身難保。我們要做的不是救火,而是要救自己。救贖是永恒的話題。
03
談談這場鬧劇中的各個角色吧。
孫校長:一個執著于教育夢想的人,去到一個沒有學生的地方,想要用自身的滿腔熱血改變中國的教育現狀。一個看似有著執著理想的人,其實最需要教育和改變的也是他。我想那句“有教無類”也包括他自己,中國最缺乏教育的,或許不是農民。可惜,當局者迷。他是這場鬧劇的導火索,某種程度上的推動者。
當張一曼說,讓我睡服他(銅匠)。周鐵男急了,孫校長卻說,起風了,咱還得收收外面曬的干豆角。這個被一曼敬為長輩和恩人一樣的男人,沒有阻攔沒有猶豫,沒有底線沒有憐惜,他就這樣默許了。就像后來他親手把佳佳推到銅匠的婚禮上一樣。那一刻,我對他充滿了不屑,對人性充滿了懷疑。毫不客氣地說,他就是一個斯文敗類!
生活中應該有很多的孫校長吧,為了所謂的崇高的理想,不擇手段不計后果,是什么在悄悄地改變他們的初衷?當你我執著于初心的時候,我們真的擦亮雙眼,找準方向了嗎?這樣的執著要不要?
張一曼:浪漫妖嬈,然而迷茫的她,真的很美。曼妙的身材穿出了民國旗袍特有的氣質,演員的傳達很到位。還有周璇的歌,在她輕輕地哼唱里演繹得風情十足。與其說她執著于教育理想,不如說她盲從于報恩,肆意于對自身價值和自由的探索。所以,當校長為了不得罪呂得水老師而親手給張一曼剃陰陽頭的時候,他們已經恩斷義絕了,所以趙一曼瘋了,她已經失去了她人生表演的唯一的舞臺,她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以她自殺了,在混沌臟亂的世界里她只有逃離,無處可逃無法解脫時,只有自殺方能超脫。不得不說,她是這場鬧劇的擁護者,同時也是這場鬧劇的犧牲品。
我想,一曼應該是愛過銅匠的,至少送那縷卷發的那一刻。我想,銅匠在一曼的心中應該是有著不一般的分量的,不然,一曼不會為了讓他離開而故意刺激傷害。有一種愛叫做把你推開。可是,那些情迷雙眼的男人得不到就毀滅的執著已經讓他們瘋狂。可愛又可恨的傻女人啊,難道你不明白,你這樣的女人就像罌粟,愛上了就會上癮啊。深陷情網的男人們豈能體會你的苦心。沒事就不要撩人家啦。
執著于自身的美麗的揮灑,執著地追求所謂的自由的張一曼,不管是飛蛾撲火,還是赴湯蹈火,她終究真實而率真的活過,只是,這樣的活著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注定是悲劇命運。
裴魁山:一個被愛欲和貪欲燃燒了的復仇者。當他穿著貂皮大衣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他已經變了,他是欲的化身。當他親眼看見一曼和銅匠睡在一起的時候,懦弱阻撓了他的腳步,得不到就毀滅的惱怒沖昏了他的頭腦。裴魁山已經死了,剩下的是沒有靈魂的驅殼。當他得知獎金要成為建校資金時,氣急敗壞而理直氣壯地喊出這樣的一句冠冕堂皇的話:你憑什么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是的,他的眼里只有利益,沒有道德。我想起了北島的那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所以,最后他成了這場鬧劇的忠實走狗,推波助瀾。
是啊,生活中多少人高喊著,人不利己,天誅地滅。我們不也覺得挺有道理的么。或許在這個集體沒有信仰的時代里,對錯難以恒定,只是此刻我的內心甚感悲涼。
周鐵男:很多人說,他是這個劇中唯一的英雄。可是我不同意。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歷經考驗的人,才能稱作英雄。他不是。當他與第一顆子彈擦面而過之后,他的跪地求饒,他的涕泗橫流已經不再是英雄所為了。我這才明白原來槍支武器的發明不是索命,而是掠奪靈魂和信仰。
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去強求每一個人成為英雄。周鐵男是所有曾經擁有理想而最終被種種原因磨去銳角的悲劇角色。我只能說,在權術和武力之下,他成功地晉升為鬧劇的看客。或許,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你我曾經是周鐵男而并不自知。
銅匠:偽老師、真小人,從頭到尾他的存在就是一個笑話。然而,他卻執著于以假亂真。銅匠已經死了,而一個冒充“呂得水老師”的教育半成品人模人樣地混跡在一群被利益沖昏了頭腦的人群中。對于他,我只能用沐猴而冠的話來評價他,他不配擁有一曼的愛。就像周鐵男所說的,牲口就是牲口,再怎么看得起他,還是牲口。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連裴魁山都不如。他是這場鬧劇的核心人物。
特派員:一個腦袋被驢踢了的不學無術的偽善官員,一個沉浸在自我制造的假象里耀武揚威的道行更深的“呂得水”,一個粉墨登場之后的衣冠禽獸,以為自己手握大權就可以為所欲為!當故事發展到教育資金不是三萬而是十萬的時候,當他說到十萬也面不改色的時候,影片的映射讓所有的觀眾都會心一笑而又笑不起來。這個人是當代社會里手握大權的代表。他執著于權術、厚黑,他將一切玩于股掌,他將這場鬧劇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
美國慈善家:一個執著的慈善家,如果不是他的執著,鬧劇不可能出現婚禮的高潮,佳佳不可能徹底醒悟。感謝他的執著。其實如果孫校長選擇坦白真相的話,這個美國人很有可能會理解并支持“驢得水”的存在。他是高潮部分的催化劑,是他將影片推向了一個無人能控制的荒誕的境地。
04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修行。然而我認為,沒有信仰卻執意于貪嗔癡慢的人生是一場鬧劇。
在這個故事里有一個始終也唯一清醒的人:孫佳,像孩子一樣純潔和認真的人。佳佳說,過去就這么過去了,以后只會越來越糟。所以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做錯的事,說錯的話。而不是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不要用一個錯誤去彌補另一個錯誤。我們要用理性去阻止執著,用勇敢去避免鬧劇。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已經為我們開出了藥方: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結局里孫佳投靠延安是本劇最后一點暖色和正氣,如同魯迅先生在《藥》的結尾中那個花圈。佳佳是有信仰的有情懷的執著,所以她的人生像彈力球一樣,多彩而堅韌。
生活在鬧劇而不覺醒的人們啊,不要讓你的執著撕開人性的丑陋、成就了人生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