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是美國著名作家、思想家梭羅的一部散文經典。
該書根據他在瓦爾登湖畔獨居二年又兩個月的生活經歷所寫,是梭羅本人隱居湖畔林間的生活實錄。
書中描寫了他在這里就地取材,親自搭建木屋,親自種莊稼、栽蔬菜,親自烘烤制作面包的自給自足生活;描寫了他閑暇時或讀書、寫作,或林中湖邊散步,看草長鶯飛,聽鳥雀啼鳴的悠然自在生活;描寫了他住在那里與清風明月為伴,與湖光山色為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純樸恬淡的田園生活。
梭羅住在這里是要通過此番生活體驗,去探索生活的真諦,思考人與自然的重大問題。所以,該書提出了許多頗有哲學意味的看法、思想與生活理念。他的思想影響了后來的許多人,他的主張也在讓更多的人去踐行。
不過,梭羅住在這里二年多,不僅是要體驗生活,也是因為他酷愛大自然,與大自然有著不解之緣。所以,書中還有許多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
在慢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當跳過那些具有哲學意味的片段,直接品味賞析描寫大自然的篇章時,充滿旖旎風光的田園般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它誘惑著我,夢想能像梭羅一樣退隱山林,傍湖筑舍,在風景宜人的地方安度余生。
我當然知道,這只不過是個夢想而已。
梭羅“物質上極簡、精神上富足”的生活理念可以當做我今后的生活指南,但他這二年多的生活模式我無法效仿,他那人間仙境、世外桃源般的居住環境更是離我很遠很遠,遙不可及。
那么就讓我隨梭羅到書中去感受、去體驗、去逐夢吧!
? ? ? ? ? ? ? ? ? ? ? ? ? ? 1
梭羅的小木屋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康科德以南瓦爾登湖旁一個小山坡上,緊挨著長滿北美油松、山核桃樹和漆樹的大片樹林子,并有一條小路直通湖邊。
小屋掩隱在高大的樹叢中,和大自然渾然一體。
“一無遮攔的大自然直接延伸到你的窗子跟前,一片新生的樹林子在你的窗下,野黃櫨樹和黑莓藤蔓爬進了你的地窨子;挺拔的北美油松因無生長空間,觸碰到屋子的木板而嘎吱吱作響,它們的根須也延伸到宅基地下面”。
屋子周圍長著各種植物:“草莓、黑莓、永久花、狗尾草、一枝黃花、矮橡樹、沙櫻、烏飯樹和落花生……”。在春天綴滿了嬌嫩的花朵,在夏天遍地都是深紅色漿果,在秋天垂著又大又好看的櫻桃。小屋常年都被五彩柵籬包圍著。
屋子不大但潔凈、明亮,“屋子里整整一天或多或少都保留著黎明時那種氛圍”,也“不必到門外去呼吸新鮮空氣,因為屋子里的空氣依然新鮮如故”。
梭羅還會在景色宜人、透過樹林可望見湖面的山坡上干活,坐在灑滿陽光的小屋門前出神冥想,在“最好的房間”——屋子后面那片松樹林子里接待來客。
印度古代梵文中說:“居無鳥,猶如食無味”。而在群鳥繁衍生息的樹林里,梭羅則與鳥兒們比鄰而居。
“不僅有常在花園和果園飛來飛去的鳥兒,而且還有更加富有野趣、更加扣人心弦的林中鳴禽——比方說,畫眉、鶇鳥、紅鶯、田雀、三聲夜鶯,以及許多別的鳴禽”。
白天,漫步、置身于樹叢中,隨時都能聽到鳥兒們在歌唱。
豆子地旁,白樺樹上的紅歌鶇常常一唱一上午。仿佛在你下種時,它給你助興,在你干活時,它跟你作伴似的。它們的歌吟儼然是一個“業余的帕格尼尼”在單弦琴上演奏曲子。
夜晚,三聲夜鶯落在門前樹樁上或屋脊上準時啼唱著。經常地,“同時有四五只三聲夜鶯,在樹林子各個不同地方啼唱”。那悅耳的聲音、和諧的節奏,富于極大的樂感,宛如一曲曲伴人入眠的小夜曲。
? ? ? ? ? ? ? ? ? ? ? ? ? ? 2
對于不遠處的瓦爾登湖,梭羅則把它視為了最珍貴的鄰居。
最初,他對它的印象是朦朧、神秘的。
“太陽冉冉升起時,我依稀看見它正在蒙蒙夜霧中卸妝,湖面上這里那里漸漸地看見微波粼粼或者晶瑩如鏡的景象。這時,霧氣像幽靈似的,悄無聲息地四處旁逸,消失在樹林子里,如同夜間秘密集會正在散場一樣”。
后來,他體會到了它的美麗多姿和深邃純凈。認為“值得對它詳盡描述一番”。
首先,是瓦爾登湖的豐富色彩。
不同的季節、天氣,一天中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光線、角度,遠距離或近距離看瓦爾登湖不同的地方,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蔚藍色、淡藍色、草綠色、深綠色、淡黃色、黃褐色、深石板色……。
“堪稱瓦爾登湖彩虹般的色彩”。
梭羅具體描述到:“從一個山頂上望去,它映現出藍天的色彩”,但在有些時候的光線下,“從山頂上往下俯看,毗鄰湖岸的水色是鮮靈靈的綠色”;“在天氣晴朗的夏天,從不遠處看去,湖面呈現蔚藍色”,“趕上暴風雨的天氣,水面有的時候呈現深石板色”;白雪皚皚的冬天,水和冰又幾乎都是草綠色。如此等等。
然后,是瓦爾登湖的靜謐、純凈。
在梭羅的眼中,“湖水不論在哪兒也不渾濁”。湖水晶瑩剔透得一眼就看到了很深的湖底、湖底不多的水產植物和水下成群的鱸魚、條鱈、銀色小魚……。而且“所有棲息在這個湖里的魚類,確實要比生長在別的江河湖泊里的魚更干凈、更漂亮、更結實,因為這里的湖水更純潔”。水中植物也同它們賴以生長的湖水一樣潔凈、晶瑩透亮。
看著風平浪靜時的湖面,梭羅感嘆到:“湖面如鏡”的說法一定來自瓦爾登湖,它就是“一面石頭砸不碎的鏡子”。
“你要是把頭倒轉過來看湖,湖就像一條最精致的薄紗懸掛在峽谷上空,在遠方松林的映襯下閃閃發光,把大氣一層一層地分隔開來”。
當泛舟湖上時,
“在如此透明、好像無底、映現云彩的湖水中,我好像乘著氣球懸浮在空中,鱸魚們則游來游去,依我看,如同飛翔或者盤旋似的,它們儼然是一群鳥兒打從我的下方或左或右穿過,它們的鰭有如全部撐開的風帆”。
還有,就是瓦爾登湖絕妙的美景。
瓦爾登湖岸錯落有致,環湖全是茂密、高大的松樹和橡樹。
“從湖中央放眼四望,你會欣賞到森林映襯下從來沒有過的絕妙美景,因為森林映在湖面的倒影,不但形成了最佳的前景,而且,由于迂回曲折的湖岸,也成為它的最自然、最宜人的邊界線”。
而這個邊界線,就猶如大自然編織的一道天然的花邊。
梭羅甚至將瓦爾登湖比喻為大地的眼睛:
“湖畔水生樹木,仿佛是給它鑲邊的修長的睫毛,而四周樹木蔥郁的群山和峭壁,則是它的懸挑的濃眉了” 。
可見,瓦爾登湖在梭羅心中是該有多么的美啊!
? ? ? ? ? ? ? ? ? ? ? ? ? ? 3
這就是梭羅居住的世外桃源和傍依的人間仙境,一個令人神之向往的地方。
《瓦爾登湖》,你就是我所得不到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