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簡介:材料作文中對材料進行歸類。1、闡述型材料:選定角度詮釋并揭示中心。2、論辯型材料:找出謬誤進行辯駁或從中選擇一個展開議論。3、引申型材料:不應就事論事,而是類比推廣。4、鑒賞型材料:按照一定的審美標準評價,從內容到形式再到審美感受。
材料:為了繁衍鹿群把狼滅了,結果失控。把狼引進又恢復生機。
分析:屬于引申材料,不應拘泥于狼與鹿,而是從危機感、對手、不安定跟長遠發展的關系來立意。
題目:找好對手,未來的路才好走
正文:距離奧運閉幕已經好幾天了,讓人感慨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湛龍擊敗馬來西亞的李宗偉同時,林丹與李宗偉這一對對手十幾年來的不斷爭鋒也落下了帷幕。李宗偉之前也坦承沒有林丹,自己也不會這么刻苦的訓練。這有點讓人想起了再之前AlphaGo與李世石的比賽,最后李世石也表達了自己重燃對圍棋的熱情。正是這種高處不勝寒的孤獨感在遇到了棋逢敵手的對手時,才激發出久違的斗志。
然而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說,這種居高臨下俯視蒼生的氣魄還離我們遠著呢,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沒種好,哪還能找個什么對手呢?平平穩穩才是真,爭來爭去結果還不是一場空?
這就讓我想起了鹿與狼的故事,鹿跟狼不是對手,而是殺手與被害人的關系,這可是比對手競爭關系慘烈多了。結果呢,沒有狼的約束,鹿群飽食終日打破平衡,結果身材臃腫,還落得個草場退化種群滅絕的悲慘結局。埋頭苦干,敝帚自珍的小確幸真的沒有問題?競爭對手的挑戰就真的那么可怕,真的就那么一無是處嗎?
說起我們的美德,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是被提起最多的。然而我不認為我們天生就具備這樣的品質。相反人天生就是懶惰貪婪得過且過,要不是生長環境所限,沒有外界那么多的威脅,我們也不會演變為勤勞勇敢的民族。同樣的,生活過得舒服了,才有精力去發展,這樣的論點最大問題在于,到了舒服的環境里我們真的會愿意再往上一步嗎?不給自己找個目標,對外面的挑戰視而不見,哪怕再優厚的條件,我們真的會自發去成長嗎?
給壟斷貪婪的企業講狼性文化,得到的回答最多是含糊不清的哼哼聲;給太監講春宮艷史,得到的估計也是冷眼嘲諷。之所以我們需要對手,并不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嘗試失敗的感覺,而是努力、奮斗、希望、堅持,這些成功必備的因素,只有在激發起競爭意識下才起作用。任你鋪好了怎樣的錦繡前程,也無法勸說一個裝睡的人往前邁上一步;而找準了目標,哪怕遍體鱗傷,也能千里疾馳盡情纏斗不依不饒。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給自己制定目標。計劃得再完美,大多以黯然收場。并不一定是我們沒有準備好,而是前進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迷失了初衷,不愿意再往前踏進一步。讓你的對手拉著你前進吧,無論勝敗,只要保持腳下不停歇,追逐過后回望開來,走過的印記很可能出乎自己意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