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戀愛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依賴對方的心里。有的甚至是嚴重依賴。
我認為這其實是不妥的。如果沒有擁有獨立的人格,依賴的心里就像一個寄生蟲一樣,慢慢讓你失去自我,完全活在另一個人世界里。如果雙方都是這樣的依賴對方,把對方的軀體作為自己的靈魂的軀體,那種合二為一的境界,當然是無可挑剔的。
可現實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失衡的。都是一方更依賴一方多一點的。這樣的失衡,就容易讓一方患得患失,活得不像自己。對于我來說,如果活得不像自己了,那我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意義呢?
身邊偶爾會有一兩個閨蜜給我說起她們的愛情狀態,大多都是此類的失衡。覺得對方不在乎自己了,覺得和對方沒什么交流了,失去信任等等。我自認為自己能安慰的一點效果都沒有。渡人自渡吧,我只能陳述我看到的事實。
其實每個人在向別人傾訴的時候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立場。語言的組織也會偏向自己的情緒一點,所以作為一個傾聽者,大多時候,想不想得出辦法倒是次要,更多的時候能夠認可當事人的情緒,能站在他的立場挺身而出。
而我老是愛提出一些與傾訴者相反的觀點,我不喜歡在愛情里自欺欺人的人,我希望朋友就是諍友就是拿來點醒自己的,所以作為朋友,說話盡管不中聽,但我還是想告訴那些在愛里存在著幻想的女孩。
曾經的我,何嘗不是一個在愛里掙扎,自欺欺人的人。都是那些說著狠話的朋友,言辭犀利的書本給我很多啟發。愛情確實重要,但它真的不是你生命的全部。在失戀的空窗期,我振作學習,看書寫字,慢慢的發現,我們應該學會獨立,再去愛人!
孤獨是一種修煉。生命的常態就是孤獨,我們生下來就是一個人,我們死去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在世間這段日子里,我們要面對的就是一個人怎樣去生活。
一個的生活,你能發現更多的自我。這是在愛里發現不了的自己的一面。我們能在孤獨的歲月里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該怎么去努力。而不是在愛里失去自我,以對方為中心,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寄予對方的喜怒哀樂中,將自己每天的規劃就是跟他連在一起。以對方的夢想為夢想,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想要什么。好像活著就是為了他存在,他要是一旦離開自己就馬上崩潰,迷茫不知道干什么,甚至自殺。
我想說,這樣的人跟寄生蟲有什么區別?
如果你沒有一個獨立的人格去愛人。你會變得很計較,總是在患得患失的路上。你們的關系不夠純粹,總是牽扯很多愛以外的東西,比如金錢。你會覺得一段關系總是付出,總要得到什么吧!至少不能虧了吧!這是愛情嗎?或許是吧。只是我覺得這愛情有點不純粹。
如果是真心愛對方,會在乎太多愛以外的東西或多或少嗎?既然選擇那天起,你就應該能知道自己要過怎么的生活,事后來埋怨來計較這些有用嗎?愛就愛,能不能純粹一點?
一個人,我覺得來到這個世界上,不一定要活的好有價值,好有金錢地位。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他自己的體味。我們只要活的體面,活出自己。就不負來這人世間一遭。
前幾天剛完結的《歡樂頌2》中的樊勝美就是這樣一個依賴型人格。好在最后她醒悟了。覺得這段關系要重新開始,她更要重新梳理自己。先獨立,再去愛人。那么兩個人在一起才會舒坦。不會因為在某一時刻少了對方而患得患失猜忌懷疑。兩個都是獨立的人格,既能獨處,也能和好的在一起。愛情啊真的不該是雪中送炭,而應該是錦上添花。讓兩個人一起進步,變得更加優秀。而不是讓對方都感到壓抑無法承受。一時的雪中送炭可能不是愛情,也許是同情。
漸漸長大,成熟一點,不是能愛得人越來越少了,而是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跟怎樣的人戀愛,你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的,就會排除道路上的千難萬阻堅持選自己心中所愛,就不會那么被一些小恩小惠誘惑。
錯把寂寞當成愛情,錯把時間久當成感情深。寂寞不是愛情,只是排遣,在一起的時間久不代表愛的深切。我們對任何跟我們不討厭的動物相處久都會有感情,但能出這些都是愛情嗎?不,有的人一眼萬年,有的人萬年也是過客。
所以我希望在愛里迷茫的姑娘,好好的靜下心來,剖析一下自己,認清當前的感情,是不是適合你。如果不適合,及時止損,準備離開。離開是會有點痛苦難受的,但是總要成長,總要去面對。否則你永遠都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里。別人怎么勸都無濟于事,你還是會在這個坑里躺下。別人都說,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可是對于一些人,偏是不聽。從一個坑爬向另一個坑。可能躺著會很舒服,麻痹自己會很好受。而那些幻想總有一天是要破滅的,你必須醒來,不能任別人踐踏自己。
除了愛情,我們擁有的東西還很多。如果被愛情一葉障目,你就看不見世間這廣闊的“泰山”。
沉睡的人兒呀,是時候該醒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