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一部電影的名字。女主角是曾經出演律政俏佳人的瑞瑟。我喜歡看電影,卻很少記錄些感悟,浸入式的體驗另我每次都能經歷不一樣的人生。
雖然豆瓣上的評分,不是特別高,依然抵不住我對她的欣賞與鐘愛。英國19世紀的諸多元素,皆是美的標志。腰間有著一條長綁帶的蓬蓬裙,肥碩的裙幃隨意的拖拽在草地,小道,舞池抑或是泥濘的雨中。婦人們豐腴飽滿的頸下肌膚光潔如玉,似牛奶如錦緞;高聳別致的發髻,眼花繚亂的發飾羽毛。伴隨著音樂,舞動,旋轉,談笑,旖旎……我禁不住感嘆:還有哪個年代哪個國度可以將女人的特質體現得如此淋漓盡致。身為貴族的紳士和淑女,像驕傲的孔雀般吃飯、睡覺、社交;嚴格保持著或地位或榮譽的高貴與傲慢;而過于壓抑天性的保守和沉悶,暗涌著各種見不得光的不羈和荒誕。
電影算不上有深度和寓意的影視作品。每個人物個性鮮明,但不夠尖銳。導演試圖讓整個故事最終達成和諧。相比文學著作,電影中和了很多的沖突與矛盾。蓓卡與艾米莉亞的閨蜜情是由艾米的善良、蓓卡的聰明搭建的。艾米期待蓓卡成為她同父異母的印度血統哥哥的妻子;戰時緊急關頭蓓卡放棄獨自撤回安全區域的機會,陪伴思夫心切的艾米一同等待;雖然冒著決裂與被不被理解的風險罵醒了癡情成魔的埃米找到余生摯愛。這些情節因為過于平淡往往被詬病成導演做作的美好。
蓓卡的人生有3段關鍵性的轉折。放棄留職學校,前往克勞萊家族做家庭教師;被富有的姑媽看中重回繁華的倫敦;被熱衷收藏的斯丹恩勛爵接濟走向名利。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勛爵要求現時回報的時候,她和他的愛人毀掉了她一直追尋的名利場。爬的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慘。在德國的風月地徹底放飛自我、妖艷無忌的出盡風頭的蓓卡是貴族的驅逐也是名利場的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