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到一戶人擠在一座單間的房子里,一個角落里養著牲畜,另一個角落里是廁所,我說的廁所還不是指馬桶而僅僅是個角落,大便堆得老高,孩子們在周圍爬來爬去,這樣的場景,相當駭人的,我試著向這些家庭的家長解釋如此差勁的衛生條件潛在的危險,我告訴他們在安全距離之外挖一個廁所,或許可以挽救孩子們的性命,但這幫沒有受過教育的村民,完全不能接受,他們覺得這樣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我于是嘗試另外一種方式,:‘難道你不覺得你的穆斯林妻子在方便時應該保她應有的尊嚴嗎?’悲哀的是女人在起居室的角落里方便或在屋外大庭廣眾之下方便的不雅,遠遠不如男人的尊嚴重要。”
——摘自原文。
根據法齊婭庫菲的自傳《我不要你死于一事無成:給女兒的17封告別信》寫的。
這次先把收獲寫在開頭:
一、在被動沒有更多選擇的時候選擇咬牙堅強步步向前,一定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二、最好的教育未必是多么昂貴的學校,母親無條件的愛與支持,和父親的人格魅力,以及一個和諧的家庭或許就夠了,教會孩子堅強她就會在每一次選擇中勇敢的抓住機會,也就離成功更近。或許成功就是在每一次選擇中勇敢的去抓住那個稍眾即逝的機會。
三、信仰樂觀的力量是強大的,愿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并樂觀的活下去。
庫菲的家人對庫菲的影響很大,庫菲的家族是個政治家族,他的父親在當地很有威望,娶了七個老婆,除了她母親之外,其余六個都是為了鞏固政治而娶的。父親雖然對母親有暴力虐待,那社會風氣多是如此,父親最愛的還是母親。父親正義、真心實意的為村民服務的政治精神為她在選擇從政之路早早就下播了種子。遺憾的是,庫菲三歲半時,父親爬山涉水的去找游擊隊談判卻被游擊隊開槍打死了,她的母親悲痛卻又鎮定的為她丟失了半個頭蓋骨的父親清洗尸體。
母親雖然保守,但是她自由又擁有權利,機智而有有領導能力,把家庭治理的非常和諧,最重要的是對庫菲無條件的愛。(阿富汗極度重男輕女,她所出生的巴赫達尚省是世界上嬰兒死亡率和產婦死亡率最高的地區。)不顧家人反對允許她去上學,她甚至還和鄰居說庫菲長大以后會當總統,時刻贊揚她的聰明。就算在我們這些更優越的生活壞境里,我們的母親對我們這種夢想多半是嗤之以鼻的,但是身為一個老少邊窮的山區的農村婦女卻敢這樣支持女兒幼稚的夢想。母親的愛讓她在一次次的苦難中變得越來越自信勇敢,也讓她敢于向往瑪格麗特·撒切爾和英迪拉·甘地兩位偉大的女政治家。
她敢于夢想自由,因此她喜歡那些穿迷你裙的公交車女司機,喜歡電視臺漂亮的女主播,喜歡繁華又充滿現代文明氣息的喀布爾。
敢于以沉默反抗哥哥對她的政治婚姻安排,選擇了情投意合的知識分子哈米德。
甚至在在塔利班視女性為低賤的牲口一般的高壓政策之下,她為了哈米德以她弱小的身軀為他在危險中四處奔走。
蘇聯,游擊隊,塔利班輪番上臺讓她一生都在動蕩中四處逃亡。她最愛的親哥哥就是被游擊隊半夜槍殺在自家臥室里…而在她更小的時候,她的另外一個哥哥和嫂子也是死在游擊隊的槍下。
她熱愛學習,渴望知識和進步。因此在戰亂中她依舊每天穿過埋伏著狙擊手的街區往返于學校,而她的母親每個夜晚都在門口等著她安全回家…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被游擊隊強奸,在她十八歲時,五名游擊隊員深夜闖入她同學家中,同學為了免受侮辱,從五樓跳下去當場身亡。同年,她的母親因為庫菲哥哥的死憂傷過度加上氣味過敏導致呼吸衰竭也離開了人世。
親人離世的一次次打擊讓她奔潰,可是她的拳拳愛國之心以及自我肯定也一次次把她從崩潰中拉回來,每一次回來,她都越發的堅強樂觀。
阿富汗的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最高,大家都避諱婦科和兒科,一般的家庭不愿意給婦女找醫生,因此當一名醫生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作,真的是需要高超的技術,堅韌的耐心和偉大的獻身精神,所以在阿富汗最好的醫生都是女醫生。并且在女性接受同性醫生治療時總會更自在一些,所以庫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想成為一名醫生,她死去的親哥哥小時候就鼓勵她成為一名醫生。但因為塔利班的上臺讓她被迫終止學業。他們除了禁止女性從醫,也禁止男醫生給女病人看病,每個女人都要穿上蒙面長袍,出門必須要有男性家人陪同,否則就要被毒打。
? ? ? ? ? ? ? ? ? ? ? ? ? ? ? 阿富汗蒙面長袍
后來她的丈夫哈米德三次無辜被抓進塔利班監獄導致他身體每況愈下染上肺結咳。他們回到窮困的老家躲避戰爭,在那里她當義工,然后又帶個六個月大的大女兒當教師,接著又去孤兒院工作,在小女兒三個月大的時候選擇抓住機會,帶著女兒參加醫療隊去偏遠地區做調查,正是因為這次調查,家鄉的落后和貧困以及相親們對他父親的喜愛激起了她埋藏多年的從政都愿望,她要用教育改變阿富汗婦女的地位,改變孩子的未來,改變國家的命運!
不久她又抓住機會申請去聯合國工作,在1999年第一次發表演講,那次演講非常精彩。也給了她更大的信心。而她所做的這些選擇也不知不覺為她積攢了大量的人脈和威望。所有的這一切都和哈米德對她的支持不可分割,遺憾的是哈米德在2001年去世了,那時他才35歲。同年發生911事件。
接著美國和西部盟軍的駐扎擊退了塔利班,和平終于到來了。庫菲申請回到了首都聯合國基金會。后來她主動代替家族參選議員,并以絕對優勢當選,這是阿富汗的首位女議員。
之后參選副議長,也同樣以絕對優勢當選。
她給阿富汗所有的女性和兒童帶去了一絲光明和希望。但許多男人們并不這么看,認為她搶了男人的工作,直到現在依舊還有人想要暗殺她。她是用她的生命在熱愛著這個國家啊!
戰爭讓她失去了父親,哥哥,母親,以及她深愛的丈夫和朋友。每一次出門就像是和孩子永別,每一封信都像是人生的最后一道遺囑。但她依舊樂觀又堅強的步步向前,無所畏懼。
最后用她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總結:我們一定不要成為令全世界都害怕的恐怖民族,也不必是全球都憐憫的苦難民族,阿富汗是個偉大的民族,也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是我終其一生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