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簿存的常用號碼不超30位,但凡不常聯系的,都沒有保存的必要,這種“神經”做法便是我常年所為。不喜歡存號碼,皆因有“抗拒接電話”心理,一陣陣急促的鈴聲像追命繩索,稍晚些接,鈴聲大作,一時不得消停,仿佛軍情十萬火急,連帶讓你瞬間掉入“戰備”狀態,摁下接聽鍵,其實聽筒傳來的事可有可無,不見得非得接聽。每每至此,心頭不免涌起些微郁悶:感覺被人騷擾了,無論對方是熟識的還是陌生的。
接一通無聊來電,先需急忙接聽、隨之涌上問號“對方找我何事”、一番語言互動,還得揣測對方聲音與情緒。所以,若非要事,接一通電話也是費心費力的事呢。
我天生不喜歡被擾,自我安靜的空間、時間對我來說,彌足珍貴。與大家的聯絡,要么郵件、要么短信,或者QQ留言或微博私信。有陣用了微信,后來仍然棄之,因為受不了朋友圈莫名冒出的雜七雜八,同樣有種被侵擾的感覺,再者,微信只要有信息都會冒出小紅點,令我這等重度強迫癥患者不得不時時檢閱手機。此時或許有人問了,短信難道不需要時時看手機么,二者一樣嘛。非也非也,微信連著WIFI或包月流量,幾乎沒有“時時消費”概念,短信則不然,一條一毛,真刀真槍,再多的話也會被發送者想方設想濃縮至簡明扼要。這正好對我脾性,收到一條即知,回不回看心情。
不是心理學家,不知不喜接電話是否為病,但若即便是病,我也不欲治好了。身為一枚30+的頑固老舊份子,只好裝逼說一句“我和這個世界一樣,是無法改變的”。
所以,若非十萬火急,有事沒事盡量不要給我電話,世界雜音太多,已太過吵鬧,請允我可選擇性的不聽不語。真若有事找我,我們一定可以聯系上。
地球就這么小,真心相尋,便不會走失。對么,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