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責自負。
本文參與書香瀾夢第97期“容”專題活動。
在很多書籍或影視作品中,我們經(jīng)??吹脚c唐朝有關(guān)的人物故事或場景,比如大唐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與楊貴,等等。
我不由好奇,生活在唐朝的人們與現(xiàn)在的我們會有哪些不一樣,于是買了李永志老師著的《唐潮》,才看完了其中的第一章,我就不驚感嘆,原來唐朝百姓的生活與我想像中的天差地別。
我一直以為古人也是喜歡吃豬肉的,沒想到在唐朝,只有底層沒錢的窮人才吃豬肉,羊肉才是人們餐桌上的主力擔當。
我一直以為吃生魚片是日本人的最愛,沒有想到在唐朝的時候,中國人就已經(jīng)愛吃生魚片了,說不定這種吃法還是由中國流傳過去的呢。
不過,唐朝人吃的主食倒是與現(xiàn)代相差不大,粟米、水稻和小麥,只不過,上流社會的主食是粳米,而粟米飯是底層民眾的“家常飯”。而且,唐朝的人喜歡吃餅,這一點與現(xiàn)在的北方人相似。
現(xiàn)代的食堂竟是唐朝的“會食”演化而來。
據(jù)說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勤勉,忙于政務(wù),退朝時已到中午,官員們上朝太早,上班時間被拖長,誤了餐。
于是,李世民下令,官員們下朝后可享受一頓免費工作餐,這就是會食的由來。后來,會食由中央推行到地方,慢慢就演化成了食堂。
中國人飲茶歷史悠久,起源于漢晉而興于唐。《全唐詩》中有五百九十二首記載了有關(guān)茶的,說明了唐人對茶之偏愛。
但是,唐人喝茶與現(xiàn)代人喝茶的方式差異很大,現(xiàn)代人以水煮茶或是沖泡,而古時的唐人則采用煎茶法,即在水中加入姜、鹽、蔥、橘皮、棗一起煮,還有人喜歡在茶中加入酥椒等。
唐中期后,陸羽提出加入佐料有損茶原味,提倡不加佐料的精煎細烹,只是加點鹽調(diào)調(diào)味。之后,辛辣佐料的煎茶做法越來越少。
唐人這種喝茶的方式在現(xiàn)代幾乎是聞所未聞了,我還是頭一回知道,古人喝茶竟是這樣喝。
看了《唐潮》,我才知道,原來在唐朝之前人們喝茶,多是為了治病,到了唐朝,人們喝茶,是為了洗滌自身,祛除煩惱,除此之外,在唐朝的時候,人們還總結(jié)出了茶有提神、減肥、止咳祛痰、明目的功效。
說到唐朝自然少不得酒。
記憶中,也有很多瑯瑯上口的唐詩名句與酒有關(guān),如李白《將進酒》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p>
白居易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p>
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p>
這些詩詞無不透露出唐人對酒的熱愛。在唐朝人們又是如何飲酒的呢?
書中說,唐人有著無酒不歡的態(tài)度。唐朝的酒大致分三類:米酒、果酒和特制酒,米酒和果酒好理解,特制酒是在米酒的基礎(chǔ)上,加入藥材、香料等調(diào)制出來的酒。
唐人喜歡用松樹的球花釀出松花酒??傊?,特制酒的搭配花樣很多。
唐人愛酒,酒量也驚人,他們喝酒是用斗來計算,恐怖吧。
古人向來講究禮節(jié),唐朝也不例外。
唐人科舉考試,考完試后,有不同的晏會,慶祝鄉(xiāng)試中榜的宴席叫鹿鳴宴,高中進士之后的慶功宴席叫聞喜宴,也叫“敕下宴”,又稱“曲江宴”。進入官場前的宴席叫關(guān)宴。
沒想到,同樣的事物出現(xiàn)在古今不同時空,完全不一樣了。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