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4月7日,昆明市沙盤骨干班與仵云霞名師工作室成員齊聚一堂,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沙盤培訓。大家都從葉老睿智的提問和真誠的陪伴以及積極的共情中學到了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咨詢師。在葉老的循循善誘中三位來訪者從一開始的緊張不安慢慢放松自己,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在場的大部分人都流下了眼淚。家長總認為自己給孩子的是最好的,卻沒有問過孩子是不是他想要的。最后,感動于葉老的敬業精神。重感冒還堅持做完三個案例,中途沒有離開過一次咨詢室、沒有喝過一次水。從9:00到1:00整整四個小時,不厭其煩的解答來訪者和學員的疑惑。真實、樸實、扎實的專業功底和為人讓人感動、感激、感恩……
? ? ? ?下午,各小組分組進行了體驗活動。其中,小學組成員在文林小學進行了沙盤體驗。大家在一起交流、在一起成長、在一起收獲……
學員感悟
五華區龍翔小學陳兆麟 ? ?持續進行的昆明市沙盤培訓班今天相約于龍翔,真是孩子們受益,家長和學員成長!一直跟隨葉教授進行沙盤游戲治療的理論學習,今天有幸看到三個個案的實操,真是激動、敬佩……三個孩子來自完全不同的家庭,無論是母子、孩子個人,還是一家三口,在制作沙盤時葉教授都給予了耐心地陪伴,讓其充分表達,盡情地暢游于沙游世界,這樣的陪伴給到來訪者足夠的尊重和支持,令人敬佩!當作品完成后,葉教授直擊重點的交流讓來訪者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在不知不覺中便意識到問題所在,讓我感受到“助人自助”的關鍵所在。孩子的問題從何而來?從父母來,從家庭來,這也正如葉教授所說:國家之間的問題可以通過武力來解決,孩子的問題也可以用武力來解決,但我們必須明白,要摧毀一個孩子就用武力,要發展一個孩子就用藝術!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應該思考自己行為背后的影響,要摧毀,要發展,都源于我們的行為!上午的培訓太匆匆,還沒走出便又投入到下午工作室的活動中。在仵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逐步明晰了工作室的工作重點和方向,跟著老師們進行著專業成長,期待在這個“家”里實現彼此和自我的成長!
祿勸民族實驗中學 ~羅紅:今天早上有幸到現場觀摩葉老師實操沙盤,心中滿懷興奮與期待,三組看似相同而實質不同的來訪者,在葉老師睿智發問,深淺有度,耐心引導,啟迪反思。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反思與思考,在三組來訪者當中都集中反映出家庭教育中的親子關系。也許你覺得小學生不應有自我主見,也許你覺得教育小孩只要“強壓”就行,你甚至覺得小孩子做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都是錯的,所有這些看法恰恰驗證你教育問題的所在。哪怕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小孩,他都有自我想法,他需要每個家長的聆聽,不是一味的亂吼亂罵。當一個小孩子出現不好行為的時候,父母你應該反思你的教育思想是否真的是對的。就像葉老師說的:征服一個國家可以用武力,征服一個孩子也可以用武力,但是發展一個孩子請你用教育藝術。下午的體驗通過各老師的分享與啟發,自己也成長了很多,期待下期再見!
安寧市實驗學校馮彥玲:今天有幸觀摩葉老的現場沙盤,真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首先,可以在觀摩中對照反觀自己的沙盤操作是否規范科學;其次,從葉老與來訪者的對話中感受到了葉老對沙盤解讀的準確把握。第三,“其他還有疑問嗎?”三個沙盤都有這樣的設問,可以引導家長說出自己的困惑,繼而結合沙盤,給出教育的專家意見。第四,“征服一個國家可以用武力,發現一個孩子只能用藝術”我想記錄下觸動我的這些語言。最后,我還想和大家說每次相聚學習都讓我心生無比多的喜悅!一起玩耍一起成長吧!
安寧中學 ?許慶芳
沙盤一:葉老只從沙盤的兩個關鍵處就解讀到了來訪者的問題,隨著葉老依依的詢問,我也逐漸看到了問題所在。我感受到沙盤解讀的微妙。沙盤二:時間持續最長,來訪女孩慢條斯理地擺放她的沙盤世界,似乎沒有結束的概念,我看著心理有些焦躁,心想咨詢師是否需要提醒或催促。但葉老的態度坦然,一直陪伴到女孩完成為止。從葉老身上我看到心理咨詢是慢的藝術、尊重的藝術、深入淺出的藝術。沙盤三:我深深感受到家庭關系對孩子的影響。葉老幾次提到行為不良的出現是“沒有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愛需要藝術。這對我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感謝今天的培訓,有葉老指導,有同仁一起學習,一起感悟,一起分享,真好!
尋甸特教~陳濤:有幸觀摩葉老師現場實操沙盤,興奮之余,收獲很大。在葉老師的耐心引導下,三組來訪者,呈現出不同的家庭環境,教育觀念,呈現出父母對待孩子不同的“愛”的方式。在葉老師的循循善誘下,讓來訪者領悟自己付出愛的方式,這些方式中不能評論對或錯(本意都是好的,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能說是否合理、是否適合,用葉老師的話說:“是否具有藝術性更讓孩子容易接受。”
下午的小組活動,體驗了來訪者的角色,讓我第一次離沙盤這么近,跟沙盤親密接觸。這一過程中,聽著伙伴們對我所做沙盤的提問、引導、解讀、給予的建議,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現狀,對未來生活進行規劃起到很大作用。同時,學習交流完畢后,我在回憶沙盤創作的過程,在心里以咨詢者的身份給自己內心對話,有一種更加貼近來訪者心理的感覺,我想這會是我今后踏上沙盤心理咨詢的一個良好開始吧。
昆明二中徐寶萍:三個個案的觀摩讓我再一次認識到自客體關系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個體在初生階段如果撫養者給予積極關注,對個體需要及時滿足,實際是給予孩子提供一個可信賴、穩定的世界,進而影響其對外在關系的一種安全感知。最后一個案例中,孩子的警覺、神經質緣于早年的創傷經歷,而家庭矛盾、父母親的關系是造成創傷的最主要的原因。在體驗沙盤游戲的奇妙的同時,深切的感受到為人父母的責任。我們都期盼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卻在不知不覺中打著"愛"的幌子讓孩子反其道而行。"屈服一個國家和孩子,可以用武力。但武力發展不了一個孩子。而是用藝術。用藝術塑造孩子的精神"。葉老師的話發人深省。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和母親,感悟頗多,希望且行且思考,且行且珍惜!
呈貢斗南學校 鄧智玲 ?解讀沙盤,一直是我困惑的難題,但有葉老師的引導總是讓我撥云見霧。葉老師睿智的提問和共情陪伴,獨到的解讀,讓每一次分析都如獲寶,孩子們的每一個內心世界都在不同角度和程度的體現他們的渴望和需求。三個沙盤都呈現了孩子的很多問題與家庭息息相關,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作為父母給予孩子愛的表達方式有多少能讓孩子接受?為人師為人父母都需要我們再次反思,我們的表達方式是孩子們能接受的嗎?我們傳遞的信息會是什么樣的收獲,孩子的個性不同,我們更需要學習理解孩子的需求,多反省我們的不足:過于提高期望值,給予孩子太多壓力,遏制孩子的聰明才智,才是不該的焦慮!靜待花開,每個孩子都是精靈,我們也需要成長,同孩子們一起長大
南站小學 伙焰:一沙一世界,簡單的沙盤盒子承納起了起承轉合、世間百像、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在心理學界的專家葉存春教授的引領下,我們在這方小小的世界里看到了三個孩子的成長歷程和背后的家庭故事,唏噓感慨,扼腕嘆息。我們看到家是一個容器,一個繼承和傳承父母信念與價值觀的地方,一個言傳身教和容忍犯錯的地方,一個給出期望和輪回傳遞的地方,孩子就像一棵小苗,父母澆灌什么,孩子就會逐漸長成什么,父母給不出來的,孩子得不到滋養,不僅隱隱提醒父母看到自己的欠缺,更在鼓勵父母的成長和進步,卻被父母以年齡的年長優勢搶占了教育者的角色,繼續與孩子搶奪枯竭的愛和陪伴。形成一個越得不到越需要,越不好越強大的怪圈。 ? ? ? ?因為是父母就可以要求,因為是父母就可以強勢,因為是父母就可以暴力,因為是父母就可以拒絕,那孩子呢?就該被要求、被強勢、被暴力、被拒絕嗎? ? ? 覺察自己,劃清邊界,尊重彼此,真的是父母該修好的功課。 ? ? 在沙的世界不僅陪著來訪者覺察,也覺察自己的欠缺,我慶幸遇到了一群愿意自己成長的同道,讓我們一同堅持走下去!
中華小學余云娜:每一位來訪者,在葉老師悉心靜守和精準切脈下,從開始的拘謹羞澀,到后來的主動求詢,甚而潸然淚下,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再次見證著沙游的魅力。三組作品,呈現形式各異,引發緣由相去,可再復雜的人性糾其本質繞不開的是"愛"。在聆聽的過程中由人推己,在關系的建立中又何嘗不是兜兜轉轉,我們可以選擇成為父母,可孩子卻毫無防備做了兒女,孩子是父母的寶貝,父母卻是孩子的整個世界。心力如此懸殊,言行怎能輕率?不由想起一位智慧媽媽的珍言: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幸會精進學習,幸逢無私導師,不求做完美父母,但愿能同程隨行。
云銅小學 張海燕:早上的實操觀摩,充滿期待與好奇,但過后更多的是心痛與無奈。葉老師說:“征服一個國家,靠武力,征服一個孩子,也可以靠武力,但要發展一個孩子要靠藝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從幾位媽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都愛孩子,但更要關注孩子到底想要什么。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一家長因為覺得蘋果很好,所以傾其所有,送給孩子一車蘋果,然而,孩子最想吃的是香蕉。不是他感受不到你的愛,而是這愛并不是他想要的,可我們卻常常指責孩子,我已為你傾盡所有,你還......下午小組實戰操練,我有幸成為一名來訪者,在馮老師的循循善誘下,深刻剖析自我,發現真的是,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我愿意從改變自我開始!感謝葉老師、仵老師、彭老師,讓我有機會加入這個大家庭學習,每次的學習都讓我醍醐灌頂,改變在悄然發生......
云南農大附中侯茂琴:每一次培訓總有很多驚喜與收獲,這一次也不例外。三個個案,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展現方式;聽著葉老師的一個個解讀,無不感到如獲家珍。每一個提問都富含深意,有因有果,取于意象還于主人。通過這次的實操體驗,打破了我原本解讀沙盤的框架和邏輯,原來分區并不是在每個個案上都需要履行的。我們要看的是典型的沙具,而不是根據每個沙具代表的意思一個個解讀。看整體之后再看典型個體。通過這次也真切的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家庭教育模式都緊密相連,其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孩子發展道路的平坦,好的教育方式帶來的傷害總是少的。只愿每一個做父母的人,都能帶著愛去生活,而不是傳遞恨和冷漠。孩子不該成為我們行為的替罪羊。
北京路小學徐華仙: 看著在葉老的耐心地陪伴、睿智地提問以及關懷地共情下,來訪者的問題逐漸澄清,每一個觀摩的老師都跟隨沙盤的建構,葉老的解讀,經歷著復雜多變的情感變化。學習、同情、反思、自省??不同的經歷,不同的風景。相同的,是彼此尊重,關懷來訪者的心。不論是巜極樂世界》、巜家》、還是《家的花園》都為我們呈現著孩子們內心的渴望。正如葉老在其中反復強調的: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能做到的,有多少呢?大家都生怕孩子學壞了,學差了,掉隊了,都在拼命埋頭趕路,哪怕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弄得彼此遍體凌傷!顧不上,停下來,擦拭腳上的血泡。沒有哪個父母不愛孩子,只是,愛的表達方式有時變成了傷害!很感謝三個案例中的家長和孩子,面對那么多的觀摩者,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相信,那是改變的一個重要開始!
“征服一個國家可以用武力,征服一個孩子也可以用武力,但要發展一個孩子不能用武力而要講藝術。”“孩子最需要的其實不是家長以為的那些物質,而是對他們內心世界的理解和關愛。”今天的現場觀摩,看到孩子的內心,看到了他們的無助,很多人都忍不住哭了。本來擔心在那么多觀摩者面前,來訪者會緊張和避諱,但葉老師的真誠、體諒、他的共情和循循善誘感染著孩子和家長,把自己的問題一一說出。這是一次令人感動的學習:懂得傾聽,善于引導是我學到的重要技巧;看到來訪者找出了個人和家庭的問題,理清了問題源頭,為他們開心,也想到了自己的生活。跟著葉老師學習沙盤的同時也在理清自己教育孩子以及和孩子相處的模式。真的希望更多的人懂得孩子的心理,讓社會少很多被不恰當對待的可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