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輩子總會遇見幾個惡心的渣男,同樣的,律師職業生涯總會碰上幾個矯情的客戶。
有對夫妻倆,名下有套房,一方對外賣,遇上房價漲,兩人一合計,決定不賣房,四處尋律師,終把方案定,簽委托合同,交律師費用,先進行談判,不行再訴訟,結果出人料,直接調解成,歷時八小時,實屬不容易,客戶很滿意,卻要求退費,仔細一打聽,只覺得,律師掙錢太容易。
像上面這樣的客戶,已經不能用矯情來形容,簡直是無恥。房價上漲,他作為賣方想要毀約,本身謀取的就是不正當的利益,律師站在他的立場,想盡一切幫他謀取到了利益,轉眼就翻臉不認人,抱著“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心態,找茬要律師退費,甚至不惜惡言相向。
那么,面對矯情的客戶,律師該如何應對呢?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把控。
接案時要進行篩選。
有的律師只要客戶給錢,什么案子都接什么案子都做,只看錢不看人,這種做法,爽了一時,麻煩一世。律師與客戶之間,應當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關系,不能僅僅是因為客戶有糾紛需要律師,所以就將律師與客戶的關系定位于客戶選擇律師這一單向的選擇。在洽談和委托過程中,律師同樣也需要選擇客戶,如果在接案子之前,就已經發現客戶是個極其矯情的當事人,寧可不接這個案子,盡早把案子推出去,也不要貿然建立委托關系,否則,在后續案件處理過程中,你很有可能不但沒有獲得應有的酬勞,反而落一頓埋怨,憋一口火氣。
怎么在洽談過程中辨認客戶的“矯情度”?
看客戶的面相
佛教有云:“相由心生”。一個人的品性、善惡、心思,可以通過其面部特征表現出來。那種為人和善之人,眼神迥然、堅定,面相中自然透著隨和福相,交談中會自然的產生親近感。而那些陰險狡詐之士,賊眉鼠目,言辭逼人,交談中就感覺咄咄逼人不宜靠近。因此,在洽談過程中,律師就應當通過客戶的眼神、言辭、肢體對客戶的品行進行判斷進而篩選。
看客戶的職業
客戶的職業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客戶矯情的程度。特別要小心封閉性職業的客戶和吃低保的客戶。封閉性職業主要是指人從事的工作接觸的圈子非常狹小,很少與外界交流和溝通,這樣的人常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圈里,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而且因為缺少交流,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溝通能力,兩者一結合,容易形成偏激、固執的性格。而對于那些完全有工作能力卻天天閑在家吃低保的人,骨子里就是消極、偏激、自私的代名詞,這兩類人,建議律師遠離。
看客戶的穿著
人靠衣裝。衣著衣品可以反映出客戶的身份、素養、品行。雖說“人不可貌相”,但客戶的穿著,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參考之一。
看客戶的談吐
客戶的談吐,可以透露出他生活的環境。如地痞流氓似的滿嘴臟字,多半沒受過什么良好的教育。不急不慢娓娓道來,悉心領教不輕易打斷律師說話,多為知書達理之人。
辦案時要把控風險
如果在接案時,已經知道客戶是個矯情的主,但為了生存或其他原因硬著頭皮接下案子,或者接案后才發現客戶是個矯情的當事人,這時候,一定要在辦案過程中把控住風險。
工作成果可視化
有人說訴訟律師就是上庭動動嘴巴,錢就到手了。在客戶看來,他交了律師費,換得一紙文書,律師的工作體現在哪?他看不見。但律師真的只是動動嘴巴?當然不是,即使是很簡單的訴訟案件,律師也要制定方案,起草訴狀,整理證據,立案,出庭,跟法官溝通案情,起草提交代理意見。既然做了這么多工作,為什么不讓它們以有形可見的方式存在,并讓客戶簽字確認呢?
風險提示要盡到
律師要有預見性,雖然結果還沒出來,但要預測法院判決可能的走向,如果案件可能走向敗訴,要提前做出原因分析,并提示當事人風險。比如客戶主張對方違約,那應當對此加以舉證,如果因為沒有證據支持,法院可能會判客戶敗訴,那律師就應當提前提示客戶要加強舉證,如果舉證不能則要承擔相應風險,最后如確因客戶舉證不能導致敗訴,那跟律師又有什么關系呢?
千萬別出現程序性錯誤
就像“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實體問題會有不同的認知,但是程序性的規定是硬性的,沒有解釋的空間,如果律師出現程序性的錯誤,比如定了今天開庭你律師搞忘了結果缺席審理,比如該今天交訴訟費你律師搞忘記了被按撤訴處理,類似這樣的程序性問題一旦被客戶揪住可真的沒得可說,只能怪自己太不小心。
結案時要進行安撫
案子最終結果出來了,并不代表律師的工作就結束了,律師的風險,很有可能就發生在案件結果作出以后,前面講得小案例不正是這樣嗎?
判后替客戶分析結果
如果案件結果不如意,是證據不充分?還是法官認知有偏差?及時的引導客戶,替客戶分析案件結果背后的因素,并提供解決之道,這么做可以有效化解客戶與律師之間的矛盾。
做到一案一結
有的代理期限只到一審,但一審結束后,案件結果可能不理想,客戶想繼續委托二審,這時候,一審二審一定要分開,各是各的事,合同簽到一審,就在一審結束,由客戶簽署書面結案說明,如果二審想繼續委托,單就二審重新辦理手續。一案一結手續合規,客戶也知道他此前的委托已經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