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曲曲彎彎的包鸞河填滿了我的記憶,也無情地帶走了我的童年,靜默無聲、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只留下記憶味蕾里咀嚼不盡恒久的滋味!
? ? 從彈子臺水庫,虎頭山下老龍洞,銅礦山下的飛仙洞、渾洞發源的三條河流最后匯聚于包鸞場,帶著包鸞人的柔軟、堅毅,坦坦蕩蕩、奔流不息流向遠方。? ?
? ? 還記得老龍洞外小河兩岸遮天蔽日的參天麻柳,還有它浸沒在水中如迷宮般發達的根系,這正是細鱗魚、銀八浪最安全的家。每逢漲水季節,我們都要試探著趟過漫過橋面的滔天洪水上學、放學,現在想想都還有些后怕。如今,改河工程,河道早已不在,聽說老龍洞外還新開了冷水魚養殖場,專門養殖三文魚、金樽、紅樽魚,但總感覺它好像已與我無關了。? ?
? ? 彈子臺水庫流經老鷹山腳的那段有個二道河、三道河,這可是我們男孩子裸泳的天堂,夏季我們就在河水的浸泡中長大。二道河、三道河有一天然的高土坎,約4、5米的樣子,這可是我們跳臺跳水的訓練基地。從不要命的“閉眼人體炸彈”式,到垂直秤砣落水式,再到瀟灑的前空翻、后空翻入水式,我們感受著全身疼痛麻木、響聲震耳欲聾和輕盈魚躍入水的不同人生滋味!還記得剛學游泳時的狼狽熊樣:趴在用褲子做的充氣的救生圈上(系上褲腰和兩個褲腳,中間吹氣),被人用手托著下巴,不停地喝著洗澡水,不停用腳拼命打水的狗狍樣兒。就在喝足了別人的洗澡水后,我們終于學會了游泳,仰泳、潛水和所謂的踩假水,當然還有沙浴、泥浴,潛水憋氣的比賽和擊水潑面的水戰。? ?
? ? 家門前的飛仙洞、渾洞則是我最熟悉的一條河了。渾洞因每遇暴雨渾濁的洪水從洞中咆哮奔涌而得名。飛仙洞則因美麗的傳說而得名,據說有一年連續干旱,酷暑炎炎,莊稼欲燃,田地爆裂。一日趕集,一年輕人在回家路上偶遇一白發老叟,他實在饑渴,無法動彈,問年輕人能否背他一段?年輕人毫不猶豫將老者背著就走。一路上氣喘吁吁,大汗淋漓。行至半途,老者說你放我下來吧!于是,將老人放下,哪知這下可不得了。只見老人飛騰空而起,笑意盈盈,隨即盤旋落地,瞬間鉆入地下頃刻消失,剎那間一股泉水汩汩涌出。年輕人當場驚呆了,原來他遇到了救苦救難的活神仙,飛仙洞由此得名。渾洞、飛仙洞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溶洞,水質清澈甘甜,冬暖夏涼,洞中是避暑的好地方。其洞內還生長著一種珍貴的細鱗魚,每遇洪水它們就沖出洞中,開始險象環生的自駕旅行。這條家門前的小河,伴我度過了童年最幸福的時光。河中哪里有個灣,哪里幾道拐,哪里有個河灘,哪里有幾條石縫,我都赤腳丈量過,用故事刻印著,永遠講不完,永遠說不透。? ?
? ? 春夏秋冬,花開花落,包鸞河就這樣靜靜地流淌著,帶走了歲月,過往了青春。老鷹山依舊在,卻淚眼婆娑了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