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的文學類作家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路遙。
之所以會喜歡他,還得從他的作品《人生》說起。剛開學時讀過了他的《人生》,后來很多人向我推薦他的《平凡的世界》,他們推薦的理由是“比《人生》更大的感動。”最近我終于有機會在圖書館借閱了這本我牽掛已久的書。果不其然,這本書讓我大受震撼。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生活面貌以及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可最后卻不是以喜劇的結果來呈現,在書里面,并沒有看到真愛的結尾,也沒有看到幸福美滿的結局,只有主人公孫少平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中默默的前行著,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姿態迎接著,面對著苦難。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從平凡中看不平凡,從不平凡中又感受平凡。
他為我們描述和顯示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一生,用他們的故事來折射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跟整個時代相比,我們每個人都是平凡的。
但路遙卻又讓我們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個人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再比如孫少平的二爸,那個每天穿著一雙破鞋到處跑著鬧革命的人也讓我印象深刻。
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丑與惡。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不知道為什么,我個人很喜歡將這本書概括為“一份支離破碎的美好”。因為我個人真的很難去鑒定它的結局到底屬于悲劇還是喜劇。按理來說,孫少平,孫少安等人逐漸成長為自己理想中人,這是值得歡喜的。但是其中也有太多的人或者事情在時代的變遷中也消失了,比如田曉霞,比如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等等,讓人覺得揪心難受。
當然,我也知道很多人對與路遙先生的這部作品是持否定態度的,他們認為《平凡的世界》中塑造出來的“孫少平”過于理想化,根本不符合當時中國農村青年的形象。而我認為,這本書是值得我們去閱讀的,因為它會讓我們懂得:我生來平凡,我卻不是生來平庸。
我們現在的時代已經遠離了《平凡的世界》中那個雙水村的時代,更多的浮躁與喧囂。每一個平凡的你都適合重溫一下《平凡的世界》,去感受那個時代的美好,在這個平凡的世界里追求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