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有人不信,打得頭破血流才懂放手。
有人死學,無故退讓直至軟弱可欺。
有人活用,萬事從容好似游刃有余。
擺脫生死存亡的自然斗爭,便要面對權錢名利的同類競爭。等到躋身權利旋渦中心,卻又跌回生死攸關道場。
彪炳史冊的才子將相們,能讓全家善終者寥寥無幾。陰陽平衡總會自動配套,相較之下辦公室政治略顯初級。
李泌歷經四朝皇帝禮遇,眼熱指數足以燒開三鍋涼水。他名利雙收之后全身而退,好像在朝著后輩擠眉弄眼。
你大爺,終究還是你大爺!
722年,大唐開元第十個年頭。
李承休下班后換好便裝,直奔縣城東街的古玩市場。他托人打聽南朝沈約的藏書,等待數月之久才有點眉目。
書店老板將李承休請進雅間,神秘兮兮的取出綢布包裹。五本枯舊泛黃的孤本典籍,仿佛蘊涵著時空的力量。
沈約精通佛道思想,是兩百年前的藏書第一大家。
老李:這些書得多少錢?
店主:您是縣令,給個成本價就行。
老李:可以分期付款嗎?
店主:額...好吧。
老李:我還得再買些書架。
店主:您家外號“書城”都裝不下啦。
老李:哈哈,就好這一口。
李承休小心翼翼的翻弄書本,書店老板吩咐小二拿來賬本。倆人核對好剩余還款計劃,日利率已經漲到萬四。
全體店員熱情送走李縣令,轉過身再次開展嚼舌根活動。別人都靠著讀書發家致富,李承休怎么就越讀越搓?
他的太爺爺是西魏八柱國,爺爺是北周的安州總管。父親好歹也是真鄉郡公,輪到他接力時卻淪為小小縣令。
書店老板黯然道:君子藏器于身,待遇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人猜測不透時運,連時辰也掌控不了。
李承休歡天喜地回到家,扛著梯子跑進書房忙活。一排排高大書架如汗牛充棟,比縣里的公辦圖書館還霸氣。
媳婦挺著大肚子站在門口,老李正要提醒走路悠著點,瞅見她滿臉不開心的樣子,猛然想起月初的待辦事項。
預約接生婆了沒?
尿布搖車買好沒?
大名小名怎么起?
滿月宴在哪里辦?
呃,這不還沒動靜么,你現在千萬不敢動氣啊。
李承休走進縣衙是領導,回到家里只能被領導。眼前這位女人和海量藏書,常年撫慰著家道衰落的內心裂縫。
兩口子真正孕育出結晶,逐漸理解生命的玄妙神奇。甩掉光耀門楣的無限厚望,才是對自由天性的基本尊重。
讀書可以提升人的格局,但不會直接提供施展空間。當知和行的能量不配套時,就會通過妄動或者通透泄洪。
夜里,老李捏著媳婦腫脹的雙腳,突然說道:如果是兒子,叫李泌好不好?
李泌的搖籃,就是父親的書城。
一頁頁紙張翻動的聲音,窸窸窣窣甚是悅耳動聽。一摞摞書籍在燭火下的暗影,投映到墻壁上顯得厚重恢弘。
李泌抱著奶瓶眼骨碌亂轉,很快便可以啃些書本當零食。伴隨小家伙一起成長的,還有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國。
725年,唐玄宗率領藩國使臣封禪泰山(見秦嶺一白.李隆基篇)。
規模空前的頂級盛宴,急需歌功頌德的文章做宣傳。全國各地爭相舉辦作文大賽,以我愛大唐為題自由發揮。
劉晏的文章辭藻華麗,連夜被送給皇帝打評分。李隆基不僅稱贊他為國寶,還當場讓七歲小兒擔任太子正字。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見秦嶺一白.劉晏篇)。
劉晏如同獲得新概念冠軍,神童名號一夜間傳遍全國。這個毛還沒長齊的小屁孩,讓無數大人懷疑代筆黑幕。
李承休略感酸澀地說道:哪有這么多神童,你以為是地里的大白菜啊!
心識清正,有時與年齡成反比。
自己耗費半生跑出的距離,被小輩們用三五年反超。時間和成就相顛倒的殘忍,很難保持客觀公正的平常心。
如果這種光環籠罩在自身,立刻會逆轉為欣喜若狂。所有雙重標準的誕生根源,大抵是用情緒審視利害得失。
李泌也是神童,老李認為和大白菜沒有關系。
常年浸泡在自家書房,李泌翻書的速度比翻臉還快。兒童讀物早已無法滿足需求,專挑詰屈聱牙的古籍下手。
父子倆共用同一張書桌,李泌面前的書皮日漸泛黃。夜幕降臨之后點亮燭火,投映到墻壁上的暗影融洽無間。
紙面上的文字躍入眼睛,經由腦海拆解涓涓流進心田,再回到紙面時就會變成另一種模樣(七歲知為文)。
老李盯著萬余卷藏書發呆,原本準備當做遺產送給兒子,按照目前的閱讀速度,恐怕自己還沒死就被敗光了。
是先天基因強大?還是后天讀書刻苦?
728年,唐玄宗舉辦佛道儒高峰論壇。
峰會是鄉村廟會的頂配版,發言的往往不用買門票,買門票的依然沒機會發言,區別在于入場需要身份頭銜。
九歲的員俶登臺演講,童聲稚氣在皇城上空飄蕩。現場提問環節的應對自如,沒有專家學者敢說聲豎子妄語。
有員俶者,九歲升坐,詞辯注射,坐人皆屈。
唐玄宗覺得小孩智商爆表,詢問哪位家長這么有福氣。聽說是員半千的孫子,恍然大笑道:半千孫,固當然。
帝問:童子豈有類若者?
俶跪奏:臣舅子李泌。
玄宗:李泌是你表哥嗎?
員俶:不,是我七歲的表弟。
全場學者頓時鴉雀無聲,有人本想在皇帝面前露把臉,結果成為表兄弟的專場秀,倆人年齡加一塊還未成年。
唐玄宗再次進行自我肯定,劉晏、員俶、李泌等神童扎堆現世,天降祥瑞好似印證政通人和(帝即馳召之)。
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李泌被帶進皇宮,迎接人生第一場面試。
唐玄宗正在和張說弈棋,李泌站在旁邊靜默不語。書本學識散發出來的圓融,徹底消弭垂髫小兒該有的頑劣。
皇帝瞧他頗有五道杠氣勢,讓張說出題檢驗真實水平。老張指著棋盤上的黑白世界,要以方圓動靜當場賦詩。
李泌:愿聞其略。
張說: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李泌: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
識不足則多慮,信不足則多言。李泌毫不拖泥帶水的簡潔應對,詩句境界更是甩出年過六旬的張說好幾條街。
老張早年間策論成績天下第一,遇見劉晏只能說聲國瑞,驗完李泌又要喊聲奇童,憋出這些新詞匯也不容易。
帝大悅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
唐玄宗讓太監護送李泌回家,還特意贈送五匹皇家錦緞,叮囑老李夫婦要經常給兒子改善伙食:善視養之。
張九齡聽說這樁奇事,送帖子邀請李泌上門做客,相談甚歡后帶進內室給糖吃(九齡尤所獎愛,常引至臥內)。
張九齡是玄宗朝最后一位賢相,更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版權人。
從校書郎熬到宰相,張九齡同樣有些飄飄然。
他和嚴挺之、蕭誠是好朋友,這兩人卻尿不到一個壺里。老嚴的性格剛直而急躁,看不起說話愛發嗲的老蕭。
嚴挺之鼓勵老張和蕭誠絕交,張宰相面對二選一問題難以取舍,便向李泌抱怨道:嚴太苦勁,然蕭軟美可喜。
位高權重者,誰會討厭拍馬屁的高段位選手?
每天盯著老嚴的苦瓜臉,張九齡想念老蕭的內涵段子,李泌說道: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
九齡驚,改容謝之,因呼“小友”。
張九齡爬出蕭誠的大坑,唐玄宗卻掉進李林甫的碗里。口蜜腹劍這種高級馬屁神功,老李已經練到出神入化。
干實事的斗不過耍嘴皮子的,耍嘴的玩不過背后捅刀子的。大老板不去平衡這條食物鏈,終究會淪為冤大頭。
736年,張九齡被趕出宰相辦公室,楊玉環、安祿山、李林甫們撐起大唐脊梁,逐漸掏空李隆基的軀干和精神。
十五歲的李泌,親眼見證著一場場斗爭。
終南山野人谷,隱士和懶慫混居的地方。
王老漢披發緩形廣步于庭,迎著東方第一縷朝陽煉吐納。當他做第八遍提肛運動時,隔壁的草棚里亮起燈光。
一位小伙裹著床單走出來,睡眼惺忪的沖老王打招呼,跑到懸崖邊滋啦啦放完水,凍得渾身哆嗦又鉆回屋內。
大好青春跑來學隱居,年輕人耗子尾汁!
老王形隨意動做完養生操,拿著瓷瓶去收集草木露水。為保證無根之水的純潔度,特意避開剛才的污染區域。
露珠被陽光蒸騰殆盡,王老漢直起酸痛的腰板。他仰望天地間的時辰變幻,隔壁小伙正坐在石桌上翻讀古籍。
小伙:你的仙丹練好沒?
老王:你的易經參透沒?
小伙:哈哈,總是差那么一點點。
老王:好巧,我也差那么一點點。
小伙:你上次說這間草棚住過八個人?
老王:三個回家,兩個自殺,其余失蹤。
小伙:失蹤的會不會是成仙了?
老王:切,我當隔壁老王那些年才叫成仙。
山中歲月漫長而艱苦,內心定力不足很容易憋瘋。一老一少歷經四季時光沉淀,互證自己不是沽名釣譽之徒。
老王暢談走南闖北的見聞,卻從不說進山修煉的因由。小伙論道百家學說的精妙,也不提及年少成名的輝煌。
動處煉性,靜處煉命,李泌在緣起里日漸融合。
及長,博學,善治《易》,常游嵩、華、終南間,慕神仙不死術。
讀過萬卷書、行過千里路、見過各等人,李泌感受著世間的美好和惡意,還發現福禍源于同樣的詞匯:無常。
名山大川屹立千年不倒,日月交替普照萬載如故。李泌窺測黃泉碧落的法門,妄想找出更重要的詞匯:永恒。
老李逮住不著家的兒子,卻沒有能力解答他的困惑。即將走到人生盡頭的父親,用生命閱歷給李泌完成造句。
你站在岸上,永遠也學不會游泳。
劉晏當縣令,百姓為他刻碑頌德。
員俶試及第,弘文館任散官文學。
元載中進士,寒門子弟晉升縣尉。
杜甫逢考必輸,蝸居長安十年等機會。
陸羽火門求學,達官顯貴排隊送文具。
鑒真東渡傳法,第五次差點葬身海底。
仆固懷恩練兵,橫刀立馬縱橫大西北。
他們的時間軸相同步,卻好像活在平行空間。
(見秦嶺一白.各人物單篇)
751年,李泌跨入三十而立的階段。
他熬夜寫篇《復明堂九鼎議》送進宮,唐玄宗看到李泌的名字,派人喊他進宮講課(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
李泌流竄荒山野嶺好些年,道家典籍早已爛熟于心。脫稿演講引來滿堂喝彩,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兼太子老師。
李林甫和楊國忠相互挖坑,打擊太子時卻輪番上陣。李亨只能夾起尾巴當儲君,從老師的道隱學中汲取慰藉。
李泌診斷朝堂陰陽不調,開些正能量詩詞壓制邪氣,經常讓太子暗呼過癮(嘗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
很快啊,李泌被楊宰相貶去湖北。
755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
李亨未經授權私自登基,李隆基滿臉羞愧地致電祝賀。文武百官等到看清風向,呼啦啦涌向靈武追隨新老板。
李泌在神農大山參天悟道,體會著頓悟的寸進煎熬感。聽說唐肅宗滿天下找人才,便背起包袱走向甘肅靈武。
已謁見,陳天下所以成敗事,帝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