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類,已經越來越離不開藝術了,產品設計要藝術,城市裝修要藝術,我們的生活都漸漸從實用向藝術轉型了。
然而,現代藝術發展的很快,似乎也太快了,快到我們的審美都已經跟不上的程度了,一個小便池,一團廢紙,都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博物館里,并且被拍出匪夷所思的高價。
真的是我們不懂藝術嗎?
其實,走進藝術的門檻并不高。
你不是不懂藝術,而是對藝術的定位錯了,現代藝術,從來都不是用來欣賞的,而是用來體驗的。
這篇文章,我將展示一個現代藝術從起源,衍變到現在的故事。
最后,手把手地告訴你,什么才是看懂現代藝術的正確姿勢。
一: 三個男主角發家史
說到現代藝術的起源,永遠都躲不開這三個男人的故事。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歐洲的整個繪畫藝術世界被學院派所掌控,藝術是什么,由他們說的算。
他們就像是中世紀的教會,像統治信仰一樣,統治著藝術,他們推崇“精細”“神圣”,也就是用精細到極致的筆法描繪并不存在的天堂。
也在這時,一個男人站了出來,說道“藝術是什么,由我們藝術家說的算!”他就是印象派祖師爺——莫奈。
莫奈帶著全班人馬,走出了“神圣的”畫室,從此開始戶外寫生,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真實的世界。
男1.光之子——莫奈
叫他光之子真不是叫著玩的,莫奈的追求便是捕捉稍瞬即逝的光與影,極為擅長表現光。
傳統的畫法通常是將顏料不斷調勻,直到完美才上色,我們的光之子可不一樣,他提出了“顏色分割”,就是不調勻顏料,快速涂抹。
第二他對形體也不嚴謹,講究“以光補形”用斷斷碎碎的筆觸慢慢層層疊疊拼出形,也就是我們今天色彩畫法的雛形。
講完了莫奈,這時,在那群寫生的藝術家中,又竄出了一個小哥,他就是男二,現代繪畫之父——塞尚。
男2.立體主義——塞尚
所謂立體主義,顧名思義,就是把東西畫立體,今天看來似乎非常普通,但在那個時代,他,就是開創性的。
過去的繪畫,從來都是單視角觀察,比方說達芬奇在畫最后的晚餐時,就是在意象中計算畫面透視,然后精準計出每個人的位置。
塞尚可不吃這套,他每幅畫至少要從兩個角度以上來觀察,甚至為了突出立體,不惜犯一些透視上的錯誤,這就是塞尚。
后來兩個男人集合了一大批離開學院派的畫家共同向傳統宣戰,開辦了畫展,成為了“印象派”。
“印象派”隨著時間,越來越強大,最后與學院派在藝術界分庭抗衡。
也許是時代的選擇吧,隨著歐洲經濟發展,社會進入了現代化,人們更加鐘愛色彩鮮艷,貼近生活的繪畫作品。
并且,由于出現了照相機,大量畫家原本的工作被取代,追求精細真實的繪畫徹底失去需求了,許多藝術家們也就紛紛加入了印象派,去探索全新的繪畫藝術。
終于,學院派在歷史趨勢面前,徹底完敗,
隨著印象派的第一槍打響,歐洲藝術又將開啟一個黃金時代了。
在莫奈與塞尚藝術圈混的風生水起的時候,我們的男三號在哪里呢?
他,沒有名聲,沒有金錢,沒有妻女,有的只是悲慘而又短暫的一生,他就是梵高。
男三:表現主義——梵高
關于梵高的一生,不用多說,相信你們比我更熟悉,用梵高來壓軸,自然要來談談他的“表現主義”。
梵高著重表現的是什么,型體,顏色,透視?都不對,應該是情緒。
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梵高一生當中,尤其是晚年,精神狀態曾經極度不穩定,而往往,他最著名的作品,如《向日葵》《星空》,都是這個時候畫的。
我們能不能說他一幅畫的優劣,是與他所注入的情緒是成正比的呢?
另外,梵高也擅長夸張的構圖,以及強烈的撞色,將這些普通人忌諱的技法用到淋漓盡致。
比如下面的星空,用了日本浮世繪的旋轉技法來表現星空的運動感,極為強烈。同時又充斥著梵高劇烈的痛苦。
在《三體》這本小說中,太陽系毀滅的那一刻,宇宙成為了一幅《星空》,便是向梵高致敬。
結尾:
這就是現代繪畫的開端,三個男人與印象畫派的故事,三個主角各有特點,并為日后的藝術發展開拓了三條不同的線路。
由于篇幅限制,我將分為上下兩篇,下篇將繼續講述現代藝術在這三條線路上的發展與創新,以及全面的藝術欣賞指南。
直通鏈接 下篇:秒懂藝術史與藝術品
專注——為你開啟藝術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