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只會長成它所希望的那樣,而不會遷就所有用戶。
微信的問題很多,但還是免不了被迫使用。大多數人每天用的最多的還是微信。
封閉也好,開放也好,微信堅持著自己的道路。
《簡約之上》書里把用戶分為專家型用戶、隨意型用戶和主流用戶三個層級。
專家型用戶愿意探索你的產品或服務,并且會給你提出各種改進建議。他們希望看到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前所未有的技術。即便拿到的是一個從未見過的產品,他們也會擺出專家的態度。換句話說,他們舍得花時間研究新產品,探索產品的新功能。
專家型用戶十分罕見,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會將產品用得超出設計者的預料。
就微信而言,我個人就處于這個層次。我會很高興嘗試微信的新功能。比如之前出的微信小游戲,我就第一時間嘗試了主推的《跳一跳》,還借鑒了其他人的「作弊腳本」,一下刷了1000多分,在好友排行榜上遙遙領先。
我還曾經嘗試用微信的收藏功能和標簽功能制作GTD時間管理系統,在微信上完成項目資料搜集、任務安排(當做Evernote使用)。
第二類可以叫做隨意型用戶。他們可能使用過類似的產品或服務。他們有興趣使用更高級更復雜的產品,但卻不愿意接觸全新的東西——要想讓他們認可新功能,那么新功能必須足夠簡單。
這類用戶雖然數量不少,但都缺乏主動探索新功能的興致,學習意愿并不強烈。他們在使用微信的時候,可以嘗試微信的新功能,但稍一覺得麻煩,就會放棄進一步努力。
最大的一個用戶群體是主流用戶。他們自己不會因為你的技術而使用你的產品,使用你產品的目的是完成某項任務。他們會掌握一些重要功能的使用方法,但永遠不會產生學會所有功能的想法。這些人的口頭禪就是:“我的手機只要能打電話、能發短信就行了。”
大多數人屬于這一類。使用一款產品,僅僅是因為生活中的某個問題需要解決,而你的產品恰好出現在他的視野范圍。
那么哪種用戶是典型用戶呢?
答案是主流用戶。而且,即便過了很多年,某個用戶的類型也很難發生變化。使用產品本身的態度,遠比使用時間長短更能影響到用戶的類型。
微信的主流用戶是什么樣的?很多人都是從移動互聯網時代才接觸到微信,他們用的最多的功能就是聊天和朋友圈。
而像@momok這樣能夠有理有據寫下微信到底哪里不好的用戶,也就是專家型用戶,是少數中的少數。
微信永遠只會為主流用戶設計,不會聆聽專家型用戶的聲音。
微信主流用戶不需要外鏈,他們只要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內容就行,才不會關注所謂的開放互聯網。
微信主流用戶不會考慮二維碼到底強沒強奸自己,他們只在乎掃碼后能不能沒有錯誤地完成任務。
微信主流用戶也不會太關注聊天記錄能不能導出存檔,他們只要求想聊天的時候能夠找到人就行。他們也沒有太多的隱私保護意識。
這么說并不是為微信洗地,微信本身存在著很多問題,也確實讓人糟心,比如緩存越用越大,字體丑陋無比,語音濫用,辦公化。
但是,作為一款國民級的應用,它的每一個功能變動,即便是字體的改動,也會影響無數人的生活。
微信永遠不可能為專家型的用戶設計,它只能優先并始終以普通主流用戶為設計對象。
對于主流用戶來說,微信成為一個
封閉的王國也能接受,他們愿意做微信的臣民。
- 這里,有你認識的朋友(通訊錄)。
- 這里,可以了解朋友們的動態,分享故事(朋友圈)。
- 這里,可以看遍無數風景(公眾號)。
- 這里,可以解決生活中所有疑難雜癥(小程序)。
- 這里,可以與五湖四海的朋友把酒言歡(群聊)。
- 這里,可以把一切喜歡的東西帶回家里(收藏)。
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王國,生老病死皆有所養,即便這么做意味著喪失自由。
即便這么做會讓專家型用戶討厭它。
圖片源于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