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鵬山解讀歷史文化人物(2017年第5本書《風流去》)

鮑鵬山《風流去》

圖書名:《風流去》

作者:鮑鵬山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月

此書原本不該此時推出,兩方面原因:第一,讀一遍不過癮,應數遍閱讀之后方可深入理解這些文化人物;第二,汾陽之行讓我看到了歷史上的某些文化人物的影子。鄭重聲明:本篇文章僅拋磚引玉之用,推薦之言,若想讀明白,強烈建議買一本書,細細品味鮑鵬山老師精彩的文筆以及濃重的感情。

鮑鵬山老師將眼中的文化人物娓娓道來,從老子開始到謝靈運止,中國的眾多文化名人一一呈現出最接近真實的姿態。在此不再一一列舉,僅拿出幾個讀書筆記摘抄片段,以饗讀者。

老子 | 顛倒的世界和扭曲的哲學

老子神出鬼沒,出現在這個民族的童年時代,卻突然消失。老子出關意義重大,它表明我們已經不配受哲學的引導,而我們也拋棄了哲學,沉醉于現實世界的追逐。老子是周王朝的檔案館館長,所以看遍了歷史上的各種丑惡和內部資料。他的道德經就講兩件事:處世和治國。

老子的治國之道是無為。治大國如烹小鮮,別折騰!把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工放下,少管,少干,老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了。當然,前提是要國小民少。可以說老子的建議是非常大膽的,而且逆時代潮流。

老子的處世之道是柔弱勝剛強,堅強者死之道,柔弱者生之道。老子說他自己有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人不但要學會勇敢,更要學會勇于不敢。

老子的建議聽起來和普通人都不一樣,因為老子是一個孤獨的對人性失去信心的人。他最終選擇出關,大概是帶著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吧。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孔子 | 黑暗王國的殘燭

孔子是懸掛在那個遙遠古世紀的一盞明燈。他所生活的時代的確混亂無道,而孔子卻以復興文化為己任。所以一輩子不斷碰壁卻不斷努力。直到最后感嘆:逝者如斯夫!多像一盞搖曳不定的燭燈,讓我們感受到文化的溫暖。

孔子是一位文化巨人,在當時就已經名滿天下。難得的是,他并沒有躲在書齋里搞純學術,而是懷著兼濟天下的情懷四處奔走希望能夠做些事。歷史沒有讓他成為子產或者晏嬰,而是讓他成為了孔子。

孔子官場失意卻并不痛苦,他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不怨天,不尤人。除了論語之外,《尚書》《春秋》《詩經》《周易》這些對整個民族都非常重要的典籍都與他有關。

孔子之所以是萬世師表,因為他開創了私學,倡導有教無類。他的學生既有王公貴族也有販夫走卒,既有巨富商賈也有寒門子弟。在他死后,弟子們守孝三年,對他最忠誠的學生子貢甚至守孝六年。每念及此,都不由得我們感嘆唏噓。

墨子 | 向帝國挑戰的劍俠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劍俠,最偉大的劍俠!他在孔子之后再次給我們這個民族帶來了希望之光。他光著頭,赤著腳,穿著粗短布衫,面目黧黑,焦慮急切。墨子最早學儒,后來發現不對胃口。儒者的禮太繁瑣而不實用。于是他背叛師門,同時也背叛了周王朝。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子學派,簡直就是一只敢死隊。墨子的隊伍重視防守,他反對戰爭的方式是以各種各樣眼花繚亂的防守方式來阻止戰爭。中國的機械和技術都因此而得到了發展。

墨子最鋒利的劍不是他的守城之具,而是他思想的鋒芒。孔子維持著周的尊嚴,而墨子在推翻周朝的進程中提供了理論支持。他的方法是忽略周的存在,在他的理論里,已經早于秦始皇掃平了周王朝。他抬出了天,他認為沒有天子,只有天。沒有天子,也就沒有了天下。墨子是第一個大量使用“國家”這個詞的人。墨子在呼喚著新的世界。墨子的“兼愛”是反對“禮”的等級制度,“尚賢”是反對“親親”的貴族封建世襲制度。“節用”、“節葬”、“非樂”又是反對周王朝的文飾。墨子也提出需要一個天子,但不是世襲的,而是通過“尚賢”選出來的。但墨子畢竟不是盧梭,他認為選出了天子,就要完全聽他的,哪怕專制也認了。不過他安排了“天”作為對天子的制衡。希望讓天子有所收斂。

孟子 | 王者師與大丈夫

孟子之所以是亞圣,因為他為儒門做了至少三個大貢獻。

第一,他把“仁”發展到了“義”。仁是內心,義是表現。他把評價人從內在轉為外在,很明顯更具可操作性。

第二,他把“仁政”發展為更加具體的“王道”。王道就是對人的“仁心”加以培植,無論在家在國,都將無可匹敵。這個想法當然幼稚,但中國人就信這個。直到民國時還有很多學者倡導“好人政府主義”。

第三,孟子強調了“性善論”。性善論實為儒家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的基礎。失去了性善論,儒家的一切方法和理論都將受到挑戰。但可惜孟子的論證方法大多使用類比,這實在不太嚴謹。

但孟子并不嚴謹的論證常常讓人很難辯駁,因為他并不是在說“這樣是真的”,而是說“這樣是好的”。他強大的語言能力和道德感召力,讓他能夠成為王者師。孟子在后世常被人攻擊,普遍不是攻擊他的觀點,而是他的態度。他太具有“大丈夫”氣概了。不但罵楊朱和墨子是禽獸,而且罵國君帥獸而食人。政治和文化的關系應該是夫妻關系,可以吵架可以罵。孟子就做到了這一點。但后來文化就逐漸變成了妾和奴才。朱元璋對孟子恨之入骨,他說如果這個老頭活到今天,他能免于一死嗎?

莊子 | 人在江湖與永恒的鄉愁

莊子是先秦諸子中唯一不對帝王說話而對我們這些平常人說話的人。當別人都在對諸侯獻計獻策的時候,莊子轉過身來懇切地告訴我們如何自救與解脫,如何保持心靈的安寧與清凈,如何在丑惡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自尊自愛。

在先秦諸子中,莊子是最有魅力的。他的魅力在于他能夠把激情與超脫完美的結合起來,他的世界生機勃勃充滿想象,他充滿激情的和我們討論如何超脫于俗世之外。除了莊子,誰能做到?莊子的文章甚至只是為了打發自己的天才。

莊子也反對戰爭,但他不像墨子那樣著急,也不像孟子那樣憤怒。他只是講了個小故事:一個蝸牛左觸角上有個國家叫觸氏,右觸角上有個國家叫蠻氏。這兩個國家有一天發生戰爭,伏尸百萬,戰勝的一方追逐失敗的一方竟然追了15天才回來。還有比這更狠的諷刺嗎?這就是莊子的風格。

莊子為我們齊貴賤等生死,安慰了多少失意的靈魂。古代的學子們赴考時都要帶著四書五經,但翻一下枕頭下面,一定藏著一本莊子。

荀子 | 養在深閨人未識

荀子是把儒家嫁出去的人,嫁給了帝王,嫁的不太好,是個妾。荀子沒有孔子的情懷,沒有孟子的氣概,更沒有莊子的瀟灑。荀子希望儒生放下獨立人格,從剝奪經濟獨立權著手,剝奪人的思想獨立和行為自由。

孔子強調仁,孟子強調義,荀子強調順!一切行為以是否有利于君為標準,怪不得很快就嫁與帝王家了。荀子應該和孟子見過面,他比孟子年輕。但對孟子很不感冒,說孟子很怪不能理解。

荀子倡導性惡論,這其實已經是儒家的叛徒了。因為人性本惡,所以需要專制統治。這更是為帝王的獨家專制提供的理論依據。所以荀子在80多歲的時候去了秦國,打破了儒者不入秦的傳統。在秦國不斷兜售他的主張,回來后又對專制的秦國大加贊賞。可惜還是沒有被用。

看看荀子的主張: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

屈原 | 面向風雨的歌者

屈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他的思想,也不是他的事跡,而是他的失敗。這是個人對歷史的失敗,是個性對社會的失敗,是理想對現實的失敗。《離騷》和《九章》里淋漓地表達了這種失敗。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關獨特的個人與社會、歷史發生沖突并遭致慘痛毀滅的記錄。

屈原追求至善至美,但“君可思而不可恃”,楚懷王背棄了他。于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他慨嘆“人之心不與吾心同”。他把自己放在了世界的對立面上。《離騷》中的“求女”就是求知音,然而“無女”,也就是沒有知音。屈原可能的知音應該是漢代的賈誼。他還沒有出生。

屈原沒有底層生活經驗,他的人生開始的太純潔。所以他不理解邪惡與不公。他無法與他們和平相處,哪怕虛與委蛇。因為他的決不讓步,這世界有可能免于全面墮落。

屈原的作品雖然不多,但卻都是“大詩”。有大精神、大人格、大境界、大痛苦、大煩惱、大疑問、大愛大恨、大悲大喜。他絕不會“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樂而不淫”,他不追求中庸,他要求純粹。

商鞅 | 斯人自殺

商鞅為了秦國真正是到了把良心都獻出去的地步。名譽、人格、朋友都不要了。他為了秦國出賣了自己的朋友魏公子卬,以至于當他后來逃亡時沒有一個國家愿意收留他,因為對他的人品沒有把握。

他為了秦國,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推行法治,連即將繼承王位的太子的鼻子也敢割掉。這樣怎能不被到處追殺?商鞅被車裂,全家不能幸免。這的確是一個悲劇。但如果看看商君書,你又會覺得這個人并不值得同情。

商君書中所有的觀點都是為了用極其單一殘酷的手法約束老百姓,讓他們只能從事耕戰。不耕戰的其他職業一律視為非法。關進監獄里還不給飯吃。

所以當時的秦國是個怪胎,國土很大,人不多,打仗很厲害,但是沒有別的國家的人愿意遷徙過來。因為實在是太不自由了。而且動輒受罰,割鼻子、砍大腿、切生殖器、砍頭、車裂……

商鞅強調國強民弱,不能讓老百姓有錢,不能讓老百姓有余糧,不能讓老百姓有尊嚴,因為這樣都會讓老百姓挑戰皇權。

他還發明了流氓管理好人的方法,要求人們互相監督舉報,哪怕是夫妻父子也要舉報和監督。所以后來“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韓非 | 折斷的雙刃劍

韓非是荀子的學生,和李斯是同學。韓非和李斯都背離了儒家,成為法家。

事實上,蘇東坡就說過應該是荀子為秦國的暴政負理論的責任。韓非子對人性毫無信心,他認為堯舜只是守株待兔式的運氣,期待堯舜不如實行法治。這個觀點無疑是進步的。韓非認為人與人的感情其實也只是利益關系而已。

至于君臣,就更要用法嚴加提防。所以韓非要求剝奪一切獨立的經濟自由,只有失去了人們的經濟自由,才會完全依附于王權。“勢不足以化,則除之。”如果權勢不能使之馴化,就除掉他!在韓非眼中人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人只是國家的工具、權勢的工具。

韓非認為道德是功利的,實用的。他堅持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其動力都是“利”而不是道德。所以他選擇了成本更低的法,而徹底背棄了道德治國的思想。他不是說道德不好,而是無用。

韓非子的思考的確非常有價值,但唯一的遺憾是他沒有解決執法者權力如何約束的問題。認為對王權的無條件服從是根本的前提。為了防止人們思想混亂,韓非提出了掃除私學的建議。他痛恨私學,但他自己就是私學的受益者啊。韓非的建議后來得到了實行,就是焚書坑儒。

韓非不斷強調利,自己卻死于義。他為保全韓國,向秦王進言。還寫了一篇《說難》,表示自己知道這事很危險。最終,被殺。這把雙刃劍傷到了自己。

李斯 | 斯人斯鼠

司馬遷寫李斯,一開篇就寫他看到倉鼠時感嘆“人混得好不好和老鼠一樣啊,關鍵是看他在哪里混?”這個開場就給李斯定了調,成了鼠類。先秦諸子到韓非,結束了。哲人的時代結束了,政客的時代到來了。李斯就是亢奮的政客。據說李斯當了宰相的消息傳到荀子耳中時,荀子并不高興,而是很替李斯擔心,他知道這個學生的弱點。

李斯是一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以聰明處世。他是富有遠見的大政治家,力主郡縣制,解決了封建諸侯的問題,保證了大一統的實現。如果說不得志的韓非是黑格爾,那李斯就是羅伯斯皮爾。他的志向不在學術,而在政治。

李斯給秦國出的主意是暗殺和賄賂,為了成功,毫無原則。在成功的幫助秦統一六國之后,這種無原則的政策演變為更加殘酷的舉措。秦二世登基后秦國十二公子被砍頭,十個公主被肢解,公子高甚至要求殉葬秦始皇。李斯用這樣的方法幫助新君,所以后人說:李斯亡秦,兆端廁鼠”。后來出現了比他更無底線的趙高,當李斯發現趙高可能威脅到他做老鼠的資格的時候,他選擇了和趙高合作。但小人同而不和,最終趙高還是殺了他三族。李斯死前受五刑(黥面、割鼻、斬足、割生殖器、砍頭)最后腰斬。一年以后趙高逼殺二世,又二月,劉邦入咸陽。再兩月,項羽入關,殺子嬰,燒阿房宮。

張良 | 綿軟的剃刀

張良是秦漢風云的幕后總導演。

張良是韓國貴族子弟,韓被秦滅,張良散盡家財求客刺殺秦王。秦始皇東游,張良與力士以大鐵錘擲出擊殺始皇,可惜擊中副車。秦始皇大怒,大力搜捕刺客。張良于是隱姓埋名。在隱居時張良遇到了橋上丟鞋讓他去撿的老翁,耐著性子撿了鞋,于是得到太公兵法。從此成為道家人物。

張良找到了劉邦,就好像當年找到博浪沙的力士。甚至可以認為劉邦只是張良復仇的工具而已。他對于劉邦是平等對話的關系,似乎很少君臣之禮。他堪稱孟子后又一個王者師。

項羽在楚漢相爭時動輒大怒,僅有一個亞父范增尚不能聽,而很有耐心的劉邦遇到了智慧的張良,言聽計從,最終取得了勝利。

張良對于坐江山的事情毫無興趣,他的目的只是復仇,已經完成了。所以他幾乎閉門不出,只是做做顧問,偶爾指點一下。最后可能專心修道了。劉邦死后八年,張良升天。

賈誼 | 沒有席位的發言

賈誼是個天才,卻生在了不需要天才的時代。賈誼成名很早,二十二歲就被漢文帝征召為博士。在博士中他年齡最小,但學問最好。一年之內別提拔為太中大夫。

短短兩年之內,賈誼提出了大量富有遠見的政治主張:削弱諸侯王的勢力,抵抗匈奴,倡導農業,建立道德根基……他寫了《過秦論》《論積貯疏》《六術》《憂民》這些重要的文章。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躋身中國一流政治家的行列。但很可惜,連文帝也是被開國功臣們接回來做皇帝的。開國功臣們已經把發言的席位占完了,況且賈誼還不太會說話,動不動就說這些人沒什么用。所以在雙方發生矛盾的時候,文帝只好把賈誼放到了長沙做長沙王的太傅。

賈誼當時已經覺得自己和屈原將有著共同的命運了。但四年后賈誼又被召回長安,和文帝見了面。“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就是這次談話的寫照。賈誼一生建議削藩,最終經晁錯和主父偃完成。文帝把賈誼留給了下一代,讓他做懷王太傅。可惜懷王騎馬竟然摔死了,賈誼多日哭泣后赍志而沒。

東方朔 | 談何容易

漢武帝愛說大話,也愛聽人說大話。所以有個叫東方朔的人給他寫了一封自薦信,說自己特別牛,漢武帝看的好笑,又覺得確實吹的厲害。就把他招來,每月發一袋粟和二百四十個零用錢。

后來東方朔覺得沒勁,就找了一大堆宮里的侏儒說漢武帝要殺他們,讓他們去攔漢武帝的皇駕。漢武帝一聽就生氣了,東方朔說:我身長九尺多,每月一袋粟,這些侏儒身長三尺也是一袋粟。他們撐死了,我卻餓死了。你要用我就區別對待我,如果不用,就讓我走吧。武帝大笑,讓他在身邊留用。

東方朔就是有這個本事,總是能把漢武帝逗笑。比如射覆屢中,認識騶牙,自己罵自己等等。以滑稽侍奉喜怒無常的漢武帝,還能全身而退,真是一個高人。最后晚年的東方朔曾經勸過漢武帝:希望陛下遠離奸巧佞臣,斥退那些好進讒言的人。武帝說:原來你也會說一些正經話啊?說完了這些正經話之后,東方朔就死了。

東方朔的聰明在于,他知道“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優”的時代。想要全身,只能以優的姿態出現在皇帝身邊。東方朔的“談何容易”是對血的教訓的感慨,也是對言談者的告誡。

司馬遷 | 生存還是毀滅?

司馬遷和一般史家大不相同。他與自己筆下的人同生死共掙扎,讓我們看到了“活的歷史”。他沒有延續孔子定下的紀年法,而是改用了紀傳體。這樣大膽的寫史,因為他更重視人,而不是事。對人的命運,人的生命歷程的重視,讓他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

司馬遷年輕時是個富有激情的事功追求者,希望能夠封侯拜相。父親司馬談臨終時把寫史的責任交托給了他,所以司馬遷后來自請降薪去做了太史令。他知道自己的宿命在這里。這就是當仁不讓。就在他工作了六年之后,李陵戰敗被俘,整個朝廷的人一致譴責。漢武帝陰森森地問了一句司馬遷,你的意思呢?司馬遷為那些無辜的老小婦孺說了求情的話。漢武帝大怒,判了司馬遷死刑。死刑即可以用錢免死也可以換為宮刑,司馬遷沒有錢,也沒有親戚朋友愿意幫他。

他一定猶豫過,生存還是毀滅?但最終他選擇了宮刑,因為他還有大事沒有完成。這一年他47歲。三年后,李陵冤情洗雪,司馬遷出獄。公元前90年左右,司馬遷失蹤。寫歷史的人在歷史上失去了終點。在《報任安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司馬遷痛快淋漓的表達,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他寫出了自己遭受的不公和對漢武帝的控訴。要知道這封信是寄給監獄里的任安的,是注定要被政府看到的。可以相信,這封信是司馬遷的絕筆。大事已了,再無牽掛!

書里還有誰?本書中的人物還有仲尼弟子、陳平、晁錯、司馬相如、董仲舒、朱買臣、楊雄、王充、李固、梁冀、宦官群體、黨錮群英、桓帝與靈帝、建安烈士、魏晉名士、諸葛亮、孔融與禰衡、曹丕、阮籍與嵇康、元康之英、陶淵明、謝靈運。

最后以阮籍與嵇康這一章節里的一段話結尾。

阮籍與嵇康 章節片段

蘇格拉底在刑前說:“我去死,你們活著。誰的去處好,只有天知道!”

嵇康去死,阮籍活著,誰的去處好,我們都知道。

嵇康一死,文人們的精神全面潰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3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5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6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1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46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9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3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6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0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9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2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老子 | 顛倒的世界和扭曲的哲學 老子神出鬼沒,出現在這個民族的童年時代,卻突然消失。老子出關意義重大,它表明我們...
    AKE訓練營閱讀 1,772評論 0 1
  • 這本書原本不應該解讀,因為解讀無法傳遞鮑鵬山老師精彩的文筆和濃重的感情。 鄭重推薦,一定要找個時間把這本書買來看一...
    殼了不地了一關羽閱讀 1,211評論 0 0
  • 網易云課堂、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
    量子超時空閱讀 1,013評論 0 0
  • 你以為的前路茫茫,只是因為沒有沖進去找到亮光。 今天騎著自行車,正好遇到學生放學,一眼望去人來人往,沒有縫隙。我就...
    懶貓物語閱讀 159評論 4 0